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新手激活药事管理抗菌药物药师培训举报中心药考软件
本站已运行

临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 wx_jytEetEe3X4N大家说:祝贺临床药师网建网17周年
  • r1235201314rclinphar说:祝贺走过17个春秋,希望越办越好,一直陪伴我们。
  • hhw859大家说:这里真好,可以下载好多课件
  • hhw859大家说:大家好,工作顺利
  • wx_HQ_AwAoX大家说:一起加油!
  • wx_CfsfWCUwfUnd大家说:加油!!!
  • 568721zsl临床药师网说说:感谢分享知识
  • clinphar大家说: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 cwc平台说:发挥全国各临床药师的力量,众人是柴火焰高,一定会越办越好
  • 神女应无恙好的平台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wx_poNQQV902inq越办越好说:好的平台,希望吸引更多人才
  • 13885433081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HF^O^平台说:希望临药网这个平台越办越好!
  • jingxuchen平台说:给我们基层工作的药师提供了帮助,关键时刻雪中送炭,敞开胸怀素材共享,万紫千红总是春,越来越兴旺!
  • lipinshang平台说:10多年的临药网忠实粉,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查找资料非常方便,愿平台越来越好。
  • sd13jyyyxklss平台说:好的平台,知识丰富,开阔眼界,望越办越好
  • liutangren平台说:风雨同舟相处十五年,越来越好。
  • 求知临床药师网说:生日快乐!从牙牙学语长成15岁“帅哥”
  • gary平台说:希望临床药师网越办越好,为广大临床药师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交流
  • Alst210507平台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15129825015临床药师网说:非常棒的平台,但愿越办越好。
  • 568721zsl临床药师网说说:药师学习平台,相信药师网越办越好
  • lzh0586临药网说:祝福网站越来越好,祝福同仁万事如意!
  • sunny-yaoshi临床药师网说:希望论坛越办越好,成为药学人员学习的首选网站!加油
  • 冬日暖阳~秀临药网说:此平台是药学人家园,常常来交流小憩,愿学科越来越好,愿药学人日子越来越好
  • 修行临床药师网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sln123临床药师网说:对我们工作非常有帮助
  • 一千小可爱临床药师网说:感谢这个平台,临床药师网yyds
  • 小分队临床药师网说:这个网站的内容对工作和学习的帮助太大了。内容质量好,权威性高
  • chuyinghong药师说:临床药师真正体现药师价值的机遇来了!
  • gyh660222感谢老师为交流平台做的贡献。说:对我们工作很有帮助
  • 郜琪臻太好了,终于又见面了说:越办越好
  • sunqi3541盛京医院说:希望能被基地录取
  • gary大家说:祝临床药师网越来越好
  • 柠檬梅子临床药师网的老师们说:谢谢临床药学网给我们基层药师提供学习平台,希望我们也能进专业平台学习
  • 我是庆宇平台说:恭喜恢复开放,这是我们临床药师的福音啊!
  • 祥籽clinphar说:我们支持~感谢临药网
  • Terry0915大家说:无意间点开网页 居然可以上了 还开心呀 希望网站越办越好
  • gfelwaiz临床药师网说:希望功能越来越完善
  • clinphar大家说:数据基本恢复完毕,大部分版块已经开放。
  • 海上升明月clinphar说:祝临床药师网越办越好 一直到永远
  • yyhh425666什么时候取消密码呢说:祝药师网越办越好
  • 鸢舞轩临床药学说:希望能在这里学到更多
  • clinphar大家说:数据恢复中,会逐步开放及取消密码。
  • 水月洞天自己说:做好自己就OK其余随缘
  • 梁药师201902227临床药师网说:好平台,提高自我的一个学习平台
  • Lion898大家说:共同成长!祝各位药师越来越学识渊博!
  • qazw310临床药学说:可找到组织了
  • clinphar大家说:贺临床药师网建站13周年!
  • tianshenglu临床药师网说:这真是个非常实用的论坛,希望越来越好
总共63695条微博

动态微博

楼主: yaofohhnn

中国将见证中医的消亡?------毛泽东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背景与影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3-10 23:08
  •  楼主| yaofohhnn 发表于 2011-9-28 16: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青年报》2011.9.21

    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的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药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误导人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中医由于没有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不同种、不同属甚至不同科的植物在某方面长得相似,就常常被当作同一种药物使用。也许黄花蒿有时也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即便如此,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疟原虫了。

      青蒿素的发现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竞争的结果,究竟谁的功劳大,至今争论不休。不过,大家都公认屠呦呦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青蒿素受热就失去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热青蒿。由于这个故事,人们会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到了中医的启发,葛洪也因此成了“东晋名医”。其实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肘后备急方》则是收集民间的偏方,并没有用到阴阳五行、辨证配伍,与中医中药没有关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记载了青蒿能治疟疾,我们也许能认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书中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药,也有巫术。青蒿一条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现了一次(而草药“常山”出现了13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灵。反而是那些荒诞不经的巫术,葛洪盛赞其“立愈”、“无不瘥”。例如:“禳一切疟。是日抱雄鸡,一时令作大声,无不瘥。”“破一大豆(去皮),书一片作‘日’字,一片作‘月’字,左手持‘日’,右手持‘月’,吞之立愈。向日服之,勿令人知也。”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照,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差不多被淹没了。虽然在某些中医典籍中也会抄录它,但是并不看重它,只是作为文献备考。中医和民间仍然不停地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个可能抗疟的中药,而同时的云南小组搜集的中草药单方、验方竟多达4300余个。这么多的偏方正说明没有哪个有突出的效果,否则就都用它了。而当时的实验也证明它们无一有效。

      的确,虽然偏方如此之多,在历史上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马未都以青蒿素的发现来说明“西医西药没进入中国时,中国人也活得好好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事实是,没有一种中药能够有效地治疗疟疾,这个史实很能证明这一点: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最后是靠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治好的。从金鸡纳提取的西药奎宁进入中国后,成了最受热捧的、最著名的药物之一。在京剧《沙家浜》里,新四军赖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而不是青蒿或别的中草药。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很偶然地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无数以讹传讹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效率非常低下,而且要靠运气。青蒿素发现之后的40年间,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dsxb.html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 TA的每日心情

    2022-3-10 23:08
  •  楼主| yaofohhnn 发表于 2011-10-24 0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国两制”的药品注册管理对中药的特殊庇护

      作者:@科学公园

      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三条)

      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规范药品注册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7月10日起颁布了修订后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对所有药品的注册审批做出了笼统的一般性规定。

      然而在《管理办法》的附件1(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和附件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对中药和化学药品给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

      中药无需提供的申报材料有,药品的化学结构式、分子量、分子式;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临床试验用药的质量标准;原料药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部分中药可以按规定减免实验研究的资料,也可以用文献综述代替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如药品质量试验研究、主要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研究。此外还明确了新的中药、药材、药用部位、有效部位免于提供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以上这些资料对于化学药品则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这样宽松的法规,中医药界依然不满足。中医药界一直强调中医不同于西医,不能在同一个体系内进行评价,不能用西药的标准来管理中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中药评价体系。这样无理和荒唐的要求竟然在不久以后就实现了。

      2007年初,时任副总理的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一定要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要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推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要求各个方面都要按照中医药的特色和规律来办事。吴仪的讲话否定了药品开发的基本原则,推翻了国际公认的药品研究的必要实验程序,为中药逃避实验研究、逃避疗效验证铺平了道路。

      为此国务院专门成立了部际协调小组,2008年1月7日,《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以下称《补充规定》)出台。中国中医药报称,这是国家食品食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中央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贯彻吴仪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

      《补充规定》宣告了中药注册已自成体系,不必遵循科学的、国际通行的药品注册管理要求。《补充规定》反复强调了中药研究要符合中医药理论、遵循中医药研究规律。其中特别提到了中药研究应注重临床实践基础,对部分中药减免了药效学、药理毒理等基础研究,为中药逃避科学研究提供了法规依据。《补充规定》针对中药采取了极为宽容的策略,降低了注册标准、简化了注册程序。过多的特殊性和减免条款使得《管理办法》完全成了一纸空文,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药品管理法规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补充规定》中对中药的主要特殊条款如下。

      “第三条 主治病证未在国家批准的中成药【功能主治】中收载的新药,属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范围。”(即属于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可以实行特殊审批。)
    这一条固然表现出对中药的无限宽容,但却犯了严重的概念性错误。难道不在中成药【功能主治】范围内的病症就属于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难道中国只有中药而无其他医疗手段?这样的法规如何能体现公平性和一致性?这无疑给已经泛滥成灾的“中药专治疑难杂症”骗局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依据。

      “第七条 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并直接申报生产。”这类中药不需要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研究、也不需要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只要证明其无毒即可生产,这应该是膳食补充剂标准而非药品标准。

      药品不研究不验证就可直接生产,这在科学技术渗透于生活所有细节的当代是匪夷所思的。以古代医书作为医学证据从而拒绝研究与验证是典型的反科学思维。放眼全球,未见其他国家以古代医书作为医学证据的荒唐现象。如古埃及纸草书、古巴比伦楔形文医书、古印度《阿输吠陀》、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古罗马《药物学》,乃至在世界医学史上享有极高地位的盖伦的著作都已成为历史,没有任何国家以翻捡故纸堆来代替科学研究。

      “第八条 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疗效评价应以中医证候为主。具有充分的临床应用资料支持,且生产工艺、用法用量与既往临床应用基本一致的,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资料;临床研究可直接进行Ⅲ期临床试验。”这类中药不需要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研究,直接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这一条款更是模糊得令人难以置信,中医所谓的证候没有客观和量化的标准,孰是孰非从来就说不清楚。不同的中医师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根本无法判断哪一种描述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可以说,以中医证候来评价疗效完全是主观评价,是难以反映客观事实的。这样的疗效评价必然是错误的或虚假的。

      “第九条 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其功能用中医专业术语表述、主治以现代医学疾病与中医证候相结合的方式表述。……具有充分的临床应用资料支持,且生产工艺、用法用量与既往临床应用基本一致的,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资料;临床研究应当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 这类中药不需要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研究,直接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这一条款把中药的适用范围放大到了几乎是无限的境界,使古代医书中未能提及的诸多疾病都可以和中药拉扯上关系。如高血压、胃溃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甚至艾滋病、SARS,中医理论中没有的就借用现代医学术语,最后胡扯一番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清热解毒、大补元气即可。

      《补充规定》本质上否定了中药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也违反了药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等基本准则。近乎儿戏的注册审批要求满足了中医界一再坚持的降低“古代经典名方”、“中医新病证”注册审批标准的无理要求。《补充规定》代表了个别领导的个人意志与行业利益,彻底否定了废医验药的科学理性建议。

      除了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在药品注册审批过程中执行两套审批标准。《补充规定》事实上架空了《管理办法》,使中药的注册审批完全独立于国家药品注册审批法规之外。《补充规定》用法规的形式逃避了中药不能阐述其化学成分、作用机理、也不能证明其疗效的问题。《补充规定》赢得了中医药界的一片欢呼,认为这是中药界的一件大事,解决了中药一直被质疑和诟病的药理毒理以及疗效问题。这实际上是解决了把中医药归为科学,但又拒绝科学标准的问题。做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就是,解决了给青楼女子立贞节牌坊的问题。

      2011.10.19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11 09:27
  • 灰狼 发表于 2011-11-4 22: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支持中医药!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wyjb 发表于 2012-5-14 14: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发扬中医中药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华仔大宝 发表于 2013-1-8 10: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制定过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中医”!其实我们应该用相同专业的人来领导这个行业,而不是现在的外行领导内行!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3-10 23:08
  •  楼主| yaofohhnn 发表于 2014-6-15 11: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钟释疑“反中医”---------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18593

    第1分钟
    所谓的“反中医”,不是什么文革做法,不是要一棍子打死中医。如果中医回归民间自生自灭,回归本位不乱越界,不诋毁现代医学,不夸大自吹欺骗民众,估计谁也不会去反中医。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被中医中药“治”好疾病的美好体验,媒体舆论、政府机构也在不遗余力地宣扬中医药,虚假宣传的案例数不胜数。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中医反对者,本来是信中医吃中药的,那些为中医、为“中西医结合”辩解的说辞大都耳熟能详。为何从粉到反?态度的转变建立在事实和理性基础上,可惜这种转变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用十分钟阅读此文,将前半辈子的“洗脑”戳破,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可笔者认为值得一试。

    第2分钟
    中医在世界传统医学(又如泰医、印医、古代欧医)中不算最出彩的一员,但它却是唯一因得到官方大力扶持而保留至今的。当下通常所说的“西医”,指的是现代医学。希望中医和现代医学并行不悖,如同希望占星术和现代天文学、炼金术和现代化学并行不悖一般。某国可拿自己的古医、占星术去申请入文化遗产名录,但有人会拿化学去申遗保护吗?

    中医的历史约有两千年,起源于巫术。更古老的中国人、外国人,都不是靠中医而生存繁衍至今的。[1]

    第3分钟
    中医出现后,对于减少新生儿夭折率和提高人均寿命,并未做出实质贡献,对瘟疫也束手无策[2]。 古代皇宫贵族享受到的医疗条件及其平均寿命,远比不上现代一般人群[3]。很多古代神医的传说很荒谬,扁鹊有“穿墙透视眼”特异功能,是唬人大师[4];张仲景活了150岁,轻松打破吉尼斯[5];而华佗干脆成为了麻醉师和手术医生的传奇鼻祖,但记载语焉不详、漏洞百出[6],陈寅恪则考证出华佗是从印度传播而来的形象[7]。

    第4分钟
    中医理论不是科学。其基础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属于古老的自然哲学,有人文价值,但并没有可靠的医疗作用。中医对人体解剖结构认知十分肤浅,对致病原因的认识也是非常粗略,不要说实证检验,就是追问深究亦不得。医者,意也。每个中医流派,甚至每个中医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诊断疾病和下药,千人千方。中医说的“心肝脾肺肾”,概念功用都与现代医学不同——推知许多相信中医的人,思想是割裂的,就像是同时相信“天狗吃月”理论和天文学对月食的解释,一说中医的五脏六腑,脑中便抛弃常识,启动玄幻模式。《黄帝内经》认为“脑渗为涕”、心主神明,若你据此称中医爱好者的脑子是用来流鼻涕的、不会思考,他们又要跟你急。

    第5分钟
    中医理论体系裹步不前,定型于千年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奉为不可挑战之经典,著名古籍必读,这些都不是科学学科的做法。所谓的经络是不存在的:外科手术不理会经络,截肢残疾人经络中断却能正常生活,针灸试验不扎穴位也有弱镇痛作用,都是有力的佐证。摸脉诊病属于迷信,现代的医学生都知道所谓“脉象”是忽悠。科学高速发展到分子生物学的今天,中医还在守着千白年前古人说有而至今找不到的穴位。死守中医旧理论的人,期待科学加以证实,如同期待科学证实“雷公打雷”、“天圆地方”。
    第6分钟
    不少中药,因错误的中医理论而生,取象比类,不该轻信。说到中药的疗效,则不得不说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8],这是公认的最可靠的疗效检验方法。但中药试验结果惨不忍睹,药厂乃至“中药泰斗”不乏回避试验或伪造试验数据的。正因为许多药物疗效不佳,因而中药普遍不被西方国家承认为药(有被认证为保健品、食品的)。中医药在国内顺风顺水,走向世界却步履艰难。

    许多人以为,自己被某某中药或秘方“治”好了病症,但个案不能证明疗效,否则巫婆用个案也自证为中国好医生了。人体有自愈能力。人类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是靠自己痊愈的,普通感冒,也是自限性疾病[9]。服了药以后病好了或症状缓解了,有时只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其中的因果联系不一定成立。

    第7分钟
    中国的中药企业没能打开美国市场,还全部退出欧洲市场,不仅是因为疗效不好,还因为毒副作用[10]。科学研究证实,许多中草药成分可以使人慢性中毒,有的会导致无法逆转的肾衰竭[11]。同仁堂龙胆泻肝丸事件[12]并不是个案。中药企业伙同腐败的药监局,藏着掖着,怪这怪那,利用传统医学的弊端,谋取不当利益。中药批准上市极其不负责任。

    “是药三分毒”和“纯天然无毒副作用”是矛盾的,后者是明显的错话,而前者在医界是草菅人命。毒副作用如何,毒性试验怎样,如何规避中毒,都应弄明白、标清楚。许多中药对此并不说明,只是以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敷衍患者。还有些中药,须利用西药成分达到效果,便偷偷加入中药制剂中,结果反而可能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如章光101[13]、维C银翘片[14]等等。

    第8分钟
    当然,西药也会有毒副作用,但在做过了充分试验后,其成分、使用量、不良反应、适应症、药理作用都有精确的描述。对比中西药说明书,可知哪种是对患者真正负责。西药有完善的监控体系,发现新的副作用可尽快纠正。但中药自身没有纠错体系,受害者也大多投诉无门。 而“看中医”本身,就不会有医疗事故——也根本无法鉴定医疗事故。死于中医手里,即便是梅艳芳、陈晓旭,或许只能叹“命不好”(她们都找不到好中医,你能找到吗?)[15]。

    药物的滥用,和药物本身不具备有效性、合理性,是完全不同的问题。部分医生缺乏现代医术、医院缺乏良好就医制度,和传统医学本身就缺乏合理性、医生皆成为“有意或无意的骗子”(鲁迅语),亦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第9分钟
    对中医,有“废医废药”的主张。笔者赞成的是方舟子“废医验药”的主张,即废除不合理的中医理论,用科学的方法检验中医中药疗法,将其中有效、合理的部分纳入现代医学,推广造福于民;中药的毒性、不良反应需要注明清楚,中医不能撒谎疗效,不胡吹国际影响力,保留自身文化价值,支持申请文化遗产或者进博物馆展出和进行研究等。

    1874年,日本明治政府立法废除汉方医(即“中医”),中医在日本成为非法。1895年,日本国会再次否决了汉方医的恢复企图。这一点上中国人落后邻居太多。后来日本的“汉方医生”必须进修考取现代医学行医执照才能行医,早已不是真正的“中医”。日本的“汉方药”,大厂商并没有全额生产,但产品经过科学检验和现代加工,反倒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第10分钟
    至于中医养生,张悟本的绿豆治病,马悦凌的生吃泥鳅,谁信谁倒霉,那些“真正”的中医养生专家也不会比这些伪专家好到哪里去。古代中医师,本来有的是作为手艺活传承的,还有的是秀才识字读读古书后开诊便成名医的。

    再啰嗦几点。一、让中医粉吃屎喝尿不是骂人,不要忘了中药人中黄、人中白。二、李时珍不是医生也没有尝百草,他的《本草纲目》是汇编摘抄八百多部古书而成的,是一本笑话集[16]。大家看到的多是删节版,建议看全本,口味重的可看其中《人部》《服器部》[17]。 三、中医爱好者请不要再拿中医院和医院的中医科说事了,这些单位都沦落成什么样?“西化”太严重了,白大褂,各种“西医”检测设备,挂羊头卖狗肉。四、中医在急诊治疗完全露馅,才转向慢性疾病、绝症领域忽悠。

    生了病,你是去乡下找郎中摸脉开药方,你还是去医院诊疗呢?你觉得中医老郎中的手段高,还是东京大学、哈佛医学院博士医生本领高呢?只有中医懂“治未病”,其他医生都不知道不提倡预防疾病?中医师连人体准确病因都不明白不理解,如何能真正“治本”?

    陈寅恪、梁漱溟、严复、鲁迅、胡适、梁启超、傅斯年、林语堂、刘文典等文化大家,都是不信中医甚至严词批中医的[18] ,说我们“数典忘祖”、“太过偏激”的时候,记得连他们一块带上。

    扩展阅读
    [1] 关于中医本质,可参见中医药大学王教授(笔名京且)的《京且说中医》和《当代中医之我见》

    [2] 李清晨医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来时足见中医真容》

    [3]棒棒医生《古代平均寿命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4] 《人体“特异功能”第一人——扁鹊》

    [5]张功耀《张仲景疑案》

    [6]棒棒医生《以现代医学的眼光看华佗》

    [7]陈寅恪先生《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

    [8]资料:菠萝油王子 《什么是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

    [9]方舟子《“感冒”并非“伤风”》

    [10]南方周末《中药终究绕不过重验这一关》

    [11]有害中药不完全清单速查

    [12]同仁堂龙胆泻肝丸所含的关木通,有损害肾脏的马兜铃酸成分,多人服用该药导致肾衰竭,成为“废人”(受害者语)至死,2003年《中国青年报》、新华社报道吴淑敏等28人起诉同仁堂引发关注,但最终巨额索赔、对药厂及其负责人的惩处均落空,只以中国药典有误并修改而告结束。因为中医的坚持,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还在受到马兜铃酸药物的危害。参见《专题:马兜铃酸危害何时休》

    [13]所谓“100%中草药护理”的生发剂章光101,因长期擅自加入临床外用有显著生发效果的西药米诺地尔(非法添加),《新加坡、香港被查出并下架》 和《章光101供新加坡香港产品含禁用成分》

    [14]2010年媒体报道维C银翘片出现大量不良反应案例,成为一时舆论热点。原因参见《常用中成药的真相——维C银翘片》

    [15]央视旧版《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因乳腺癌逝世,香港歌后梅艳芳因宫颈癌逝世,二者均相信中医,请名中医治疗疾病,排斥医院检查和外科手术,丧失治愈良机。

    [16]《本草纲目》是笑话大全

    [17](《人部》目录部分可见本文末尾,提示:慎入!) 方舟子《偏方是怎么来的》

    [18] 批评中医的部分名人名言和鲁迅笔下的中医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升斗小民 发表于 2014-7-31 17: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痛心疾首阿 针灸的疗效,我是见识过,脚踝扭伤一次就好了大半,腱鞘囊肿艾灸一次就好,亡我国术者,其心必歹!中医若亡,中华民族就有亡族灭种的危险,一个超级细菌就可以做到,现在的科技那么发达,人为制造一个超级细菌并不难。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231764570 发表于 2014-8-2 10: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存问题早就了一系列的问题,糊口和追求很难统一啊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3-10 23:08
  •  楼主| yaofohhnn 发表于 2014-11-13 14: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医学,困境与出路 http://www.bewell.org.cn/portal.php?mod=view&aid=3550


    摘要: 中国是全球唯一在其医疗保健体系中中医与现代医学共存的国家。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体系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方面, ...


      许俊才 (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
      夏志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
      中国是全球唯一在其医疗保健体系中中医与现代医学共存的国家。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体系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医学必须接受循证医学并迈向现代创新;而另一方面,保护传统智慧结晶,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诉求也日益高涨。为实现传统中医现代化的期望,中国政府已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然而,却事与愿违。中医从业人员的数量的日益萎缩,中医的质量保证也面临严重压力。
      一个多世纪以来,诸如“传统中医是不是科学,能被废弃吗?” “中医必须现代化,但是如何进行现代化?”等等问题,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
      中医发展概况
      黄帝内经是最早论述传统中医学的典籍,时间大概可追溯到公元前300至100年。
      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开始编写首部中医专著。早在公元前3500年,隐居山林的萨满部落和圣人就使用了所谓的“长寿的方法”,这种养生法包括:常食用含中草药和其它植物成分的食物;练习功夫;掌握被认为能够增强活力和延长寿命的特殊呼吸技巧。
      汉朝之后,再一个中医的伟大时代是公元608-906年唐朝皇帝统治的朝代。公元629年,唐朝第一代皇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医学院。宋朝和明朝也相继建立了医学院。医学课程和资格考试不断实现标准化,传统中草药方也得以记载下来,并收录至百科全书之中。
      几千年以来,传统中医思想和实践几乎一成不变。清朝时期中医学开始面临挑战,尤其是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西医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西方模式医学院在上海和其他大城市一一建立,西医在疾病治疗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1929年,一批学习过西医的中国医生向政府上书,请求废除传统中医学,最后遭到政府拒绝。直至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中国最高法院的一名法官,对传统中国医疗体制进行系统化改革。然而,中国在1930年至1950年经历的长期战争(1937-1945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1949年的内战),破坏了大部分医疗体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美国、英国等西方联盟国家开始对中国采取全方位制裁,医药物资被禁运,新中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举步维艰, 6亿人口中,只有不到3万人的西医和50万人的中医从业者提供医疗服务。
      毛泽东主席,面对当时的困境,为克服医务人员数量的严重不足,抵制西方列强的禁运,对中医学进行系统化改革,1950-1960时代,一方面中国的所谓西医教育基本照搬前苏联的模式,另一方面毛主席首次倡导“将中药治疗和西医治疗结合起来”,也就是“中西结合”。同时, 为满足国家的全民保健服务,19世纪60年代末,毛泽东更是鼓励“赤脚医生”,提升传统中医从业者的地位。
      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医疗卫生体制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所有医学院校被迫关闭,医学教育停滞,很多医生也离开医院,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于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后期,现代医学教育逐渐复苏。自此,现代卫生保健系统开始正常运转。
      中医不同于现代医学吗?
      在中国人眼中,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是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独特的系统。由于过去中西方国家之间没有良好的科学交流方式,传统中医学对西方人来说也是谜一样的医疗体系。
      事实上,从历史角度看,不同民族的人类社会都有其解释生老病死的医学信仰。大约600年前,人类社会处于封建社会,限于历史条件,特别科学技术发展处于极低水平,加之交通和语言的不畅,中西方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医学交流。
      非常有趣的是,在古代中国、印度、古希腊等大多数国度中,其古代医学背后隐含的哲学思想几乎是一致的,都认为疾病是由于恶灵侵入身体所造成。纵观漫长的人类历史,那时候的医学都把人患疾病归因于巫术、魔鬼、不利的星体影响、上帝(或神)的旨意;在缺乏医学科学的时代,“医者”经常试着利用魔法来治疗病人,因而古代各民族“医学”都出现包括诵经、咒语、驱魔仪式舞蹈,有时候为了使臆想的“恶灵”从人体里离开,巫医会让病人服用一些有可怕气味的药方,让“恶灵”感到恶心而离开人体。中国的传统医生归纳之为:“以毒攻毒”。
      这些不科学的医学思想如今在许多落后的国家,如非洲一些国家,仍占有一席之地,尽管随着医学科学的兴起,许多领域已经用科学改变和替代了神秘主义,但一些地方仍旧运用信仰疗法来治疗疾病。即使在中国,农村落后地区仍然有许多迷信的治病行为,如念经,烧香,拜佛。
      归纳现代世界的医学发展历史,其经历过三大历史时期:
      1.史前医学时期
      希腊是现代西方医学的第一故乡,那时,医生不再依赖迷信,转而依赖对病因的理性好奇。像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阿.卡门(ALcaemon)以及其他早期学者的作品中,都反映了生理、外科和医学实践上的丰富知识。希腊人影响且改变了人们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以及对医生、健康生活甚至一般医学的态度。
      2.文艺复兴时期各国的医学发展
      9世纪由Ammaribn Ali al-Mawsili在伊拉克发明的注射器、巴格达在公元754年出现首个药店;12世纪,穆斯林医学中开始把医学与药学的区分,在药学方面,已发现总结两千多种药物和化学物质。
      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对解剖和身体检查等领域实验研究的深化,人们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医学从经验或教堂转移到各种欧洲兴建的实验室里。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首次发现细菌和微生物,创立了科学微生物学领域。17世纪,描述大脑和其它器官解剖学的比利时人维萨留斯开启了现代神经学的发展。
      随后的岁月,穆斯林医生提出的医学创新包括免疫系统的发现、微生物的发现、动物试验的运用、医学与其他科学的结合(包括农业学、植物学、化学和药理学),整个世界的医学取得飞速发展。
      然而,17世纪末,中国的中医药进入相对衰落时期。统治者鼓励医学回归经典著作,反对新思想,皇室医馆的教育退化至在图书馆里背诵经典典籍,医学界对新理论和新发现关注颇少,公共卫生系统混乱不堪,没有标准化程序确保医药质量控制,甚至一些从医者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
      3.现代医学黄金发展时期
      19世纪,现代医学开始发生变革,化学、实验室技术以及实验设备都有了很大提高,旧的传染病流行病学概念也被细菌学和病毒学取而代之。
      进入20世纪,医学研究中科学方法的应用带来重要成果,药理学和手术学发展飞速。20世纪现代遗传学的诞生,加速了生理学、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等所有医学科学领域的研究。
      从全球视角来看现代医学的历史,中医学本应被看作人类传统医学的重要遗产。但是,当代社会中,中国许多人认为中医学代表的是民族的精华,它是中国特有的医疗体系,它区别于西医和其它现代发展医学。目前,中国大多人把西医专门是指生物医学或者对外来的现代抗病医学。
      本文作者认为,如今的中医学被中国人过分夸大了其现代医疗价值。我们要知道,随着全球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它古老传统医学仅保留了极少的有用部分,它们面对科学更新的发展,勇于摈弃大部分无效或不科学的部分,这是科学的社会发展观,也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面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何中医不能自我评估?科学地剖析整个中医体系?我们有没勇气剔除其糟粕?
      本文作者建议,放弃使用中医概念,我们应该有勇气使用中国的现代医学。中国现代医学是对当前主导医学的最好表达术语。科学就是科学,没有国界之分,我们不能将东西方科学对立起来。所以,在亚洲(如中国和印度)和非洲国家的一些地区,没有必要把西医与本国的传统医学分离开来。现代医学不仅仅源自西方国家,而是来自于全人类(从世界医学史我们就可以看出)。所以,我们最好停止使用“西医”,“中医”这两个术语,医生已在现代医学中称为通用的职称,统一的医师资格是我们规范医学发展的基础,不能因为发展中医,而降低中国医生的质量。
      当前中国卫生系统中的中医学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卫生保健系统中,将现代医学、传统中医学和少数民族医学(如:蒙古医药、西藏西药)结合在一起实践的国家。
      中国的卫生保健系统以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三级预防体系为基础,具体包括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和诊所。一般来说,医院具备最好的设备和资源,卫生服务中心则提供大部分的健康服务,特别是针对常见疾病、慢性疾病和轻微健康疾病的诊疗。
      响应毛泽东主席的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号召,以中医学自身特点,中国的医院可分为:1)中医医院;2)中西结合医院;3)综合医院。当前,尽管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门诊量仅占总数的8%,但约有90%的综合医院都设有中医科。在中西医结合医院,既提供中医也提供西医诊疗,与中医相关的治疗占所有治疗的40%-45%左右。所有以中医院命名的大型三级医院中,都配有现代临床实验室和现代机器设备,如:X线、CT、MRI等等。中医院里,除了使用听诊器和生物医学诊断外,如针对肝、胃、肾、乳腺癌等多种不同疾病的现代医学外科手术,也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现代医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49年全国只有541,240名卫生人才,其中有资质的医生有314,000名(只有不到3万人的西医);而到2010年,卫生人才的数量达到8,207,502名,其中有资质的医生为2,413,259名。但是,中医从业者的比重却从1912年共和国早期的80万人,逐渐减少到1949年的50万人。如今,坚持下来的中医从业者仅有30万人,而其中坚持实行传统中医理念的可能还不到3万。
      为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1986年12月中国政府成立一个特殊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SATCM),这个独特的组织隶属于卫生部,它管理着包括立法、监管、医院行政政策、药品监控、国际经济学术合作在内的整个中医管理系统。由于中药使用的材料通常是一种不同于现代化学药物的混合草药,所以在审批中医药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用不同的中药审批程序进行审查批准。这样中国的药品批准出现了特殊的现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中医面临的主要挑战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句莎士比亚著作中哈姆雷特的话是对当前中医学发展现状的最好评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对中医药也作出如下的评论:“我感到孤独,越来越少60岁以下的人能够像我一样坚持中医的传统,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提出对中医进行现代化。”
      中国传统医学之所以陷入发展困境,它面临着如下挑战。
      1.中国传统医学具有临床有效性吗?
      中医是否有效是一个太大的命题,我们最好是能够将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小问题。整体来说,中医治疗包括这样一些方法:1.中草药治疗,2.针灸,3.饮食疗法,4.推拿,5.拔火罐,6.刮痧疗法,等等。
      第3,4,5,6种方法,不需要特别的教育理论,也不涉及复杂的技能,普通人有些生活经验,加之专业人员的指导,病人就可以自我医疗实践,这些措施国外称之为替代疗法, 可以帮助一些病人缓解不适症状,绝对不是针对疾病治疗,因此医学上不能用于特殊疾病的标准化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过去,大部分的中医学研究集中在针灸方面。尽管世界卫生组织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医学协会不认同针灸的标准和循证解释,但经过研究,通常认为针灸是相对安全。可是,针灸的有效性在科学界仍然存在争议。因而,对针灸疗法的进一步的研究极其必要。
      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大会对针灸做出如下的评价:针灸疗法取得了前瞻性效果,比如它对成人术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及牙科术后疼痛是有效的。还有对于成瘾、中风康复、头疼、痛经、网球肘、纤维肌痛、肌筋膜疼痛、骨关节炎、腰痛、腕管综合症和哮喘等病症来说,针灸可以作为一种有用的辅助治疗,或可接受的替代疗法,或纳入综合治疗方法中。
      但是,在2008年Singh 和 Ernst两位科学家回顾针灸相关论文后,得到的结论为经络的概念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也没有高质量的证据能够证明针灸的有效性超过安慰剂。他们发现早期的针灸临床试验缺乏合适的对照,他们引用了最近几次的试验,发现在缓解疼痛上,几种假的或非传统的针灸治疗(使用非传统穴位和可伸缩针)与传统针灸一样有效。
      与针灸疗法相比,研究更多的中草药则有着更大的争议。历史上,中草药生产销售不要求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的商业公司都辩称有很多原因导致很难进行中药研究,如个性化治疗、没有对照组等。另外,在专利保护获取上,中药产品无法像化学新合成药物那样容易获取,因而无厂家会以高成本来进行中草药临床试验。所以过去,极少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支持中药的疗效。
      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讨论科学性,草药生产厂说不能作高质量临床,而在推广产品时,许多商业公司为了销售他们的产品,赞助了许多不规范的所谓的临床试验,以至于近年来报道了很多这些获赞助草药制剂临床试验的阳性结果。
      Vickers A, Goyal N 等科学家发现,有些国家专门发表阳性结果,特别是发表的中国临床试验几乎从未报告等效或劣效于对照组的研究报告。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主任,王明伟博士说:“过去大多数的中药研究质量较低,只有在中国医学期刊上发表文章,缺乏恰当的同行评议过程。”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中国人所相信中草药有效且安全的事实,大多属于经验性质,并没有被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给予验证。
      有许多人可能辩称,某些药物化合物已经从中草药中分离出来。比如,中国青蒿中发现的青蒿素用以治疗疟疾。事实上,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从200多种中草药中选取出的众多用于治疗发热的物质中的一种。基于青蒿素的物理特征,我们认为青蒿的传统用法——在沸水中煮,然后让病人喝下汤药,在治疗疟疾上并没有任何效果,因为青蒿素在高温沸水中是不稳定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前治疗疟疾的成功率极低,疟疾成为热带地区的主要致死疾病,直到引进硫酸奎宁药有效治疗,并使用预防的方法(如杀死蚊子、使用蚊帐等)才良好地控制了疟疾。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青蒿素的案例是中国现代制药成功的典型案例,但不能以此来论证中医药的有效性。现代医学要求任何治疗疾病的方法,其机制及其成分必须要有科学数据所证实。事实上,青蒿素的发现反而证明中医药的传统熬中药治疗方式可能是无效的。
      面对中医从业者与现代医生之间的争议,中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估现代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解决这种分歧状态,发展中医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7年12月发布了一个指导所有中医研究的中医临床研究规范(中医药GCP)指南 [注:本文作者认为200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国临床研究规范(中国GCP)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有两个GCP。]。
      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单独建立了批准中医药的特殊审批系统,结果导致一种奇怪的医药混乱现象产生:当人们在担心中医学消失的时候,近20年来通过这个特殊的监管组织,中国有着数以千计的中药制剂被批准。
      我们思考一下,既然是传统中药,为什么我们突然有了这么多的新中药制剂,美其名也, 中西结合,满足中国民众对中药市场的需求,结果是中国药品监管机构的批准几乎流于一种形式,只要打着中药创新的旗号,我们就可以有各种新中药,中药大输液,可算是医学界的一个奇葩的创举。
      2.中国传统医学安全吗?
      大多外行人相信自然之物是安全的,特别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中医药是自然的东西,所以是安全的。但是,在科学领域中,巴拉塞尔士(Paracelsus)说过:“剂量决定毒性”。实际上,中医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有以毒攻毒的概念,潜在的毒素和致癌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和朱砂)有时作为处方中的一部分,未经加工的草药有时掺杂有药效的化学物质。目前,发现有些中药处方的药物因为含有毒素成分,而被一些西方国家所禁止。例如:2004年7月,一种名为复方芦荟胶囊的药物,因被发现含有11%-13%的汞而在英国下架。200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于中药麻黄对消费者存在不合理的风险而将其制剂在美禁售。
      2008年10月6日,我国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报告,该省6例患者输注2个批次的刺五加注射液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最终6人中3人死亡。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便暂停了该药的使用。
      总之在大规模生产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对中药的使用必须严格监管。中医药品安全问题促使中国不断改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3.中药市场的“蓬勃发展”是一件好事吗?
      当一些中医医务人员在担心中医的未来发展时,中医商业市场在监管松懈的条件下迅速发展,可以说达到空前的繁荣。
      20世纪90年代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退休的人员(有些根本不是退休医生)穿着白大褂,坐在中药馆的桌子前面,为路人提供免费检查和健康咨询。其中一些人在病人的头上或是手掌上,扎一个通电的针灸,观察病人对轻微电击的反应,然后判断出是颈部问题、脊柱问题、心脏问题、气不足、消化不良或是脾胃的问题等等,诊断之后,面对他们发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药店内售卖的处方来解决。
      在街上,我们还看到气功大师表演魔术治病,售卖他们发过所谓功的瓶装气水,并告诉路人们,只要喝含功气的水即刻能恢复病人的元气,祛病强身。
      由于政府人力有限,面对类似的诊疗行为,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所以许多无知病人都遭到欺骗。中国市场上质量差和假冒伪劣的中草药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生命,其中臭名昭著的一个例子就是胡万林事件。胡万林多年的“治疗”造成至少146位患者死亡。他所采用的草药制剂治疗法,被检测草药制剂含有大剂量使用时有毒的硫酸钠。他还利用了传统的气功,据称医者从他们的身体发出气,不需要身体接触也能产生疗效。1999年1月18日,胡万林被捕,并于2000年10月1日以非法行医罪加以定罪,因非法行医罪获刑15年。胡万林的审判直接促使中国在2001年实行医师资格准入制度。然而,极为讽刺的是2011年,胡万林减刑两年出狱后,仍以“神医”面目出现,创出“独家良方”——“五味汤”, 2013年8月31日再致1名23岁的河南青年大学生死亡。
      4.中医学教育制度合理吗?
      从历史上看,传统中医知识和技能通过家族血统得以传承,并且是只传儿子不传女儿。如果一个中医没有儿子,他会招收男学生通过师承关系传承,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我们所看到的中医都是男性。这并非科学的教育系统,而更像是技能和经验的传递。
      20世纪5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倡导下,中国已经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到现在为止,共有7所中医大学和16所中医学院。一般来说,无论是中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还是药学院,中医从业人员所接受的教育与西医有着同样的标准、招生条件和学习年制。在中医大学或学院接受教育的学生,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一般要花3-8年的时间。除了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论,像医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类似的西方医学科学,也包括在传统中医学的基本课程之中。1959年,传统中医课程在要求中医和西医学习的时间比例上,不少于7:3,但现在中医培养更加西化,中西医课程比例达到6:4,甚至是5:5,因而中医对中医教学质量以及能否在局限的时间内教授足够的中医知识和实践技能表示堪忧。
      同时中国的现代医科大学和医学院的所有医学生都要接受传统中医学教育。所有西医大学的中医课程约占总课程时间的10%-15%。
      目前,中医教育、教学人员既包括现代医学专业人员,也包括传统中医从业人员。一些主要的中医经典课程正在被西方生物医学体系所取代,中医西化的培养模式成为常态。结果就是,许多中医博士甚至不熟悉黄帝内经里的知识技能。正如邓太涛教授所说:“为了纳入更多西方医学科目,中医教学课程已经做了广泛修正。因此,中医学基本原理的教学逐渐弱化,导致许多中医学生对中医疗效失去了信心。”
      近年来,大多数专家对中医大学和中医学院不达标的教育质量表示堪忧,这些中医学校以综合的名义开设了中西医混合课程并招生,但其所培养的医学生既不接受现代医学标准,也不接受传统医学标准。丁邦晗这样评价中医教育:中医大学/学院的学生可能只记得传统老中医教科书上的一些处方内容,和一些现代临床实验室结果。他们可能理解中西医的部分知识,但是无法单独用中医学或西医学来治疗病人。
      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他们无法独自进行中医治疗,科研工作也只是模仿西医研究,缺乏实践与创新价值。
      目前的中国,传统中医教育步入困境:无法吸引出色的老师和学生。
      中医,未来何去何从?
      倡导取消中医的企图在中国一直引起不少争议,但是,从未成功过。20世纪90年代,中医教育和实践的深度出现较大滑坡,各方意见严重分化,产生诸多内部争议。为此,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尝试形成统一认识。与此同时,为了传承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性,相关学者和行政官员也诉求于政府领导人要求采取措施保护和调整中医的未来发展路径和方向。
      “生存还是毁灭”?的争议一直持续着。
      作者认为,中国的医学不是以简单的路径去发展,不能对中医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要有科学的前瞻性发展。发展中医学,实际就是发展中国的医学。因此我们可以尊重现代医学发展规律,至少来开展下列工作:
      1.严格执行国际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ICH-GCP)改善中国医学研究的质量(包括中医),提高了中国的医学科学研究,实际就发展了中医。
      现代科学的历史只有近300年,目前人们对中医理论及其所有有关概念,存在激烈的争议。在历史传承下,中医从业人员把这些理论和概念当作圣经来接受,他们不想用现代科学准则来检验传统中医学,因为他们相信传统中医区别于现代医学。另一方面,部分掌握现代医学的医生也不相信中医学,甚至有些试图阻止中医在国内实施。
      为解决这一争议,迫切需要进行更多随机对照试验以论证中医标准化治疗系统的有效性,在实施这种中医研究时,我们所有的学者,不论是中医或西医,必须遵守国际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准则。
      首先,证实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阴、阳、气、血、经络和六淫(六种致病外因)仍不能通过科学认证或检测、五脏六腑的不同功能机制尚不明确、传统中医诊断工具较抽象、中医的临床结果相比于现代医学来说记录较少,所有这些原因使人们相信中医可能包含无用的东西。因而,未来中国需要有勇气接受对中医的全面评估,避免不科学因素的存在。
      其次,以标准化临床记录为依据,在关键或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领域,建立评估中草药的临床试验方案。在检查病人的临床状况和治疗结果方面,我们有必要探索更客观的评估参数。此外,在进行任何研究之前,需要仔细核对中医从业者的从业资格。并且,所有的临床记录、研究人员资格及其研究结果都要进行第三方稽查。
      第三,设计试验去辨别出一些常用中草药中所含的生物化学成分,因而更好地理解、发展和提高传统中医治疗方法。
      最后,中医普遍被认为对免疫系统有增强作用,对慢性疾病或原因不明的疾病更有效。这些认识有偏差,我们有必要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中医起作用的机制,规范用药的准则,特别要排除是否是安慰剂的作用。
      2.加强中医市场监管迫在眉睫
      中医药管理局统计, 2010年我国中药产业总产值已达到3172亿元,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将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长,预计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5590亿元。
      据报道,中医每年门诊量接近13亿人次,占中国门诊总量的三分之一。
      纵观历史,由于中医在评估和监管上的困难,传统中医面临诸多艰巨的挑战,比如:中草药掺入化学药物、草本药物质量难控制、中医诊疗水平差,甚至许多中医没有执业资格。
      农村的卫生设施和专业人士的匮乏,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农村几乎没有具备行医资格的中医专家,但中药的使用比重极大。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加强市场监管极其重要。国际经验清楚地表明,医疗保健行业的监管只有在市场所有不同方面,包括1) 药品研究与开发——ICH GCP;2)原材料生产——GAP;3) 药品生产过程——GMP;4) 药品的销售和分销——GSP; 5) 中医医生资格认定,6)国家医疗行为监督管理;6个方面都同时采取监督管理行动时才能发挥真正的市场监管作用。不然,中国的中医药市场体系永远是难于发展和进步。
      实际上,当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的体系,欧盟草药产品的监管框架,都可以作为我国提高保证中药质量的学习范例。我们可以借鉴2011年欧盟实施的关于草药产品管理法案,来管理中国的中药制剂。比如:致力于编写中医专著并有验证精神(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实际就是有修订改正的作用);制定出所有中医用法规范;保证中国中医师注册系统的良好运作。
      对从业人员强化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合格者,可以在当地卫生机构注册并且获得标明其专业领域的资格证书(如针灸或中医或推拿)。严格控制从业人员按自身所攻的专业进行行医以及在注册地区进行诊疗活动,不能有游医现象。
      3.要建立中、西医研究的同行评议制度
      同行评议是指利用若干同行(即有资格的人)的知识和智慧,按照一定的评议准则,对相关领域进行评估的过程。该方法的目的是维持标准、提高作用以及提供可信度。然而,由于中国对科学研究并没有有效的同行评议制度,从而导致中医,西医在很长时间内沟通不畅。
      美国加州大学的Mu-ming Poo教授,在分析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飞速,但科学产出几乎没有的原因时说:在中国,关键性的科学交流是很少的,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过度的虔诚礼貌有利于维持中国儒家的传统家庭秩序,但是非常不利于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这和中国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儒家思想是从中国的哲学大师孔子的教学中,提炼出来的中国伦理和哲学体系,内容丰富,涉及到道德、社会、政治、哲学和宗教等多种思想,影响深远广泛。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很少会在公共场合互相批评,学生从不质疑老师的话。普通人也是无条件听从于皇帝,例如黄帝内经在人们看来不容置疑。
      医学研究和治疗指南需要有证可循,可以百家争鸣,经过交流,在同一个领域中医和西医应可以共定准则,只有一致达成的标准下我们的医学治疗才会发展。目前,不能交流沟通,各自互不尊重,中医骂西医不懂,西医说中医不科学,都是二维思维,一方想战胜另一方,政府作为和事佬,结果允许两个系统的存在:中医有自己的标准而西医是另一种标准,两者不相容,对医疗市场发展极为不利,监管无法统一,同时在发展中有违科学探索精神。
      中医不是我们如何保护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提高的问题。没有发展的中医,不会有前途。只有当中国现代医生与中医从业者能够互相理解,国内统一了可以推广的标准,我们才有自信去说服国外医生在全世界范围使用中医。
      也只有当中医进入一个世界性的医学体系,能够被全世界医学专家理解,并且有科学数据支撑它的疗效和安全性,才能在21世纪融入全球医疗卫生体系中,服务全人类。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
    2、请认真发帖,禁止回复纯表情,纯数字等无意义的内容!
    3、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