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有时也称药学服务)的概念很早就被引入国内,临床药学在我国也有了长足发展,但近十年来其服务模式始终没有真正意义地在我国落地实施并获得临床的普遍认可。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当下的药学教育大多仍然主要围绕药物的相关知识,其技能训练多数偏向制药技能和实验室技能,使得多数药师只能充当药品配制和供给管理的角色,难于真正融入临床实践,导致真正的临床药学人才匮乏。
学监护是药师对患者个体疾病治疗做出的贡献,其目的是帮助患者优化用药疗效和改善健康结局。1990年前后,Hepler教授和Strand教授首次在真正意义上创建了“药学监护”的概念,以解决患者应如何服用药品和理解用药信息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们也期待药师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监测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即所谓的药物相关问题(DRP)。如今,药师也被寄希望于在药学监护工作中协助处方医师选择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甚至为患者开具处方。
许多执业药师已经完全接受了药学监护的理念并积极开展这项服务,但还有一些人并不知道如何在自己的执业场所中改变现状。 本期推荐的这本书:
汇集全球药学专家集体智慧
旨在为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 提供全方位的可行性帮助
● 深入理解药学监护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实质 ● 提高发现、解决和预防药物相关问题的临床技能 ● 了解在不同医疗环境下如何践行药学监护及相应服务的特点 ● 了解如何对特殊人群或有关慢性病进行药学监护 ● …… 本书以来自世界各地专家的丰富实战经验为基础,他们的共同努力确保了本书对不同医疗制度下各级医疗机构和不同层次开展的药学监护均具专业性和实用性,所有层次和执业环境中的药师学习本书后都会大有裨益。 本书同时也为在不同医疗环境执业的药师提供指导和帮助,使之更好地将药学监护融入常规业务。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客座教授 硕士生导师 ◆ 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国家药监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常务顾问,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药师协会常务理事,美国药师协会授权MTM培训师,中国药科大学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办MTM培训班及北京药师协会和北京医管局MTM讲师。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 现从事药师职业、社区药学、临床药学、药学教育、药事管理等研究。
本书适用于临床药师、社区药师 以及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医声书事」,搜索「gh_40225b6a4f55」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