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0日讯 累计收治1848人,出院1327人,转出521人……作为武汉市目前开放床位最多、累计收治人数最多的方舱医院,3月9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患者康复出舱或分流至定点医院,江汉方舱医院在运行34天后也“功成身退”,迎来“关门大吉”,医务人员休整待命。 85后的药师于黎鹏,是这批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很高兴能顺利完成使命”,于黎鹏对记者说,虽然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感到有些疲惫了,但是看到出院的患者们状态都很好,他心中满是欣慰和喜悦。于黎鹏现为武汉儿童医院药学部的一名主管药师,和其他几名来自不同医院的药师一起,在34天中肩负起江汉方舱医院患者们每天两次的药物调配工作。 虽说方舱医院接收的主要都是轻症患者,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因此,在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基础上,保障患者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是方舱医院中的“巨无霸”,江汉方舱医院最多曾同时收治了1564名患者。而每天负责值班的是2-3名药师,如何能确保药品又快又准地发放到每名患者手上呢? 于黎鹏在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时说,方舱医院采取的是分区分房分床制,每个患者都对应一个固定的ID号,药师们会以“房间”为单位,把每个房间患者所需要的全部药品都准备好,并附上清单,注明每位患者需要的具体药品名称和数量,医生和护士们可以对照清单逐一发放药品。 这其中大量的调配、核对、确认和初步分发工作,都是由专职药师们来完成。于黎鹏介绍说,在2月5日刚开舱的前几天中,是靠医生手写处方,药师手工核对这样纯手工的方式完成。随后很快开发出相应的电子处方系统,专门用于药品的配发,优化了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不同于医生和护士们直接面对的是患者,于黎鹏和同事更多地是面对处方和药品,“我们的工作虽然细碎繁琐,但也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于黎鹏说,如果遇到患者需要一些特殊药品无法从方舱现有的药房中满足,于黎鹏就和同事们轮流去协和医院的药库协调开药,做好专职的“跑腿”,“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朋友们提供服务”。 考虑到必要性和便利性,药师们是在舱外由集装箱改装的临时药房中办公,穿梭于药房和药库中,并把分发好的药品经由潜在污染区递交给舱内的医生。由于不是直接进舱,为了节约防护资源,药师们穿的是隔离服而非防护服。 让他最为难忘的,是2月中旬的一次值班经历。当天武汉骤然降温十几度,一直到夜晚还在值班的于黎鹏,在半户外的工作区域中,被冻得够呛。因为温差的问题,佩戴的护目镜中全是水蒸气,很难看清药品和清单。“那么多患者等着用药呢,我不能出任何差错”,于黎鹏当即摘下护目镜开始核对清单,分发整理药品……几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和平时一样按时完成了任务。 因为临时药房离污染区并不远,事后想想还是有暴露在污染中的风险。但于黎鹏坦言,自己当时真没多想,作为一名党员,任何时候都应当迎难而上,就想着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当天因为降温,还有企业为患者捐赠了羽绒服,我们也可以去领取”,于黎鹏说,当时他觉得心里特别温暖。 相比较医生和护士,药师这个群体在“抗疫”一线中似乎并未受到太多关注。于黎鹏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受到很多药师同行们的鼓舞,“尤其是党员同事,接到留守或是去一线的任务,都是第一时间响应,无条件地接受和执行任务”。记者从武汉儿童医院药学部徐华主任处了解到,在“抗疫”一线中,处处都有药学人的身影。春节前,药学部的一名党员同志原本在河南老家准备婚礼,在收到医院要求留守的动员令后,立即取消婚礼,自费包车“逆行”回汉;大年三十晚上,原本在家准备除夕晚餐的一名党员同志在接到组织命令后,一小时内就赶往火神山医院筹备指挥部报道;还有一名党员同志在疫情爆发前一个月刚接受完全麻手术,身体尚在康复中,但是当疫情中得知一名3岁的女孩因为白血病化疗发生急性中毒,有生命危险亟需接受辅助解救时,主动挺身而出参与救治,最终成功帮助患儿转危为安…… 据媒体报道,在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武汉陆续建起方舱医院,最大程度收治已经确诊的轻症患者,作为刻不容缓的关键之举,武汉的十多家方舱医院在一个多月的运行过程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2000多人。于黎鹏告诉记者,虽然平时不在舱内,但是他对舱内“舱友”们的生活保障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有所耳闻。以他所在的江汉方舱医院为例,先后有21支外省援鄂医疗队、本市5家医院与协和医院共同奋战。“医生和患者们都是齐心协力共同把疾病治好”,于黎鹏认为,舱内营造出的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体谅的医患关系,让他深受感动。在他看来,这种尊重和理解,正是每一名参与一线“抗疫”战斗的医务工作者们最想要的“回报”。这次经历,让于黎鹏对自己的工作使命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也帮自己在今后的业务上确立了更加明确的钻研方向。 于黎鹏告诉记者,虽然在老家的父母肯定会支持他的工作,但是考虑到怕父母牵肠挂肚,所以之前并没有告诉父母实情,有时晚上父母打来视频电话,他也是聊几句就匆匆挂掉。于黎鹏说,休舱后他最想做的事,是给父母打个电话,好好聊聊天,也把自己这段宝贵的工作经历告诉父母。(通讯员:武汉儿童医院 管红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临床药师网」,搜索「clinphar2007」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