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场上的优秀“弹药手”
季波
51岁,火神山医院药械科主任
“好嘞,来了!”
在火神山医院药房,如果你留心的话,这样的对话一天可以听上几百遍。
2月23日,临近下班时间,药械科主任季波终于能正儿八经地坐下来吃上一口热乎饭菜。一边嚼着饭菜,一边大脑还在飞速运转,想着下一步药房的工作安排……
“主任,我来领药!”这不,凳子还没坐热,又一个科室来领药。
“好嘞,来了!”
51岁的季波和药师樊磊放下碗筷,戴上口罩来到药房窗口。没一会,又陆续来了几位等着取药的科室护士。
读取信息,分拣药品,核对数量……等到这一批药品分发完毕,半小时过去了。坐回桌前饭菜已凉,两人不约而同笑出声来。不打紧,端起继续开吃!
火神山医院药房每天承担着医院1000余名患者的临床用药供应,同时保障1400名。人命关天,哪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24小时服务,季波和11名战友每天三班倒。
药房组建的时候,工作千头万绪,从各单位抽调而来的12名医务人员,不要说熟悉药房,就连彼此之间也都相互不认识。从零到一的探索过程中,季波和同事逐步熟悉药房、规范程序,几天时间就把药房建了起来,拟制了一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记者从登记本上看到,仅2月14日这天,季波和同事完成了31区次药品补充、请领、发放任务,发放80余种600余盒(瓶)药品,处理医嘱350批次,巴掌大小的医嘱单垒起厚厚一摞。那天,他们还结合临床实践,增加4种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汤剂。
季波说:“药物供应犹如战场的‘弹药’保障,是治病救人的关键因素。我必须做到‘弹药’保障精准及时,做战‘疫’场上的优秀‘弹药手’。”
(旷岳军、杨柳、本报记者王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