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青岛平度市中医医院高丽萍药师。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乳酸脱氢酶进入血循环,引起生化紊乱及脏器功能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主要表现为肌肉痛、肌无力、黑色尿、肌肉触痛和肿胀,并可出现皮肤压迫性坏死。致病原因有肌肉创伤(如剧烈运动、挤压伤、劳损或癫痫发作)、血流灌注不足、中暑、电解质紊乱、遗传酶缺乏、感染、摄入药物(毒素)以及可致体能失衡的各种严重疾病[2]。 约80%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由药物引起的,这一不良反应目前并不少见,且常常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ARF)。鉴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危险性大,故总结了以下几类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药物,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 | | | | | | | | |
1、合理用药。不随意增加药物剂量,不随意延长治疗疗程。 2、应用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类药物时,应尽量不与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药物合用。 3、原有其他肌病、肌炎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药物。 4、当临床上应用此上述药物时,应嘱患者随时注意其肌痛、肌无力、乏力等症状。对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清肌酸激酶(CK),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患者是否患有其他肌病。一经发现有横纹肌溶解症状或血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应及时停药,并可给予治疗[2]。
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情较轻,及时停药很快便可恢复,无需特殊处理;病情较重者除停药外还需支持治疗,如补液、碱化尿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预防发生急性肾衰。当出现少尿或无尿时需尽早血液净化治疗[3]。
参考文献: [1]Beilstein CM,Pmwle JR,Kirwan CJ. Automated F1uid Manage.ment for Treatment of Rhabdomyolysis[J].Int J Nephrol,2016,2016:2932593.DOI:lO.1155/2016/2932593. [2]王慧媛,赵志刚,陈晓红.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373-375. [3]陶丽.药物相关横纹肌溶解症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S1):31-32.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临床药师网”微信公众号。
本期排版编辑:绥化学院 孙洪岩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临床药师网」,搜索「clinphar2007」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