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宜人气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郑转春来这买房定居。
郑转春是一位中药师,在医院里跟中药打了一辈子交道。她也喜欢写作,从小就想写一本书,来记述对她影响深远的外婆。这些年来,她工作之余在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也完成了自己的写书梦想,并成为了安徽省作协会员。如今,已经退休的郑转春从安徽来到惠州,惠州温暖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了她,让她坚定地在惠州买房定居。
家中兄弟姐妹多 9岁才上学
1962年出生的郑转春是安徽省岳西县人,家中有兄弟姐妹9人,她排行老五。由于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境贫困,郑转春差一点上不了学。直到9岁那年,因为要照顾和监督不肯上学的弟弟,她才有机会跟着一起走进学校。
“我很羡慕那些从小就有条件浸泡在书堆里的人,长大了可以厚积薄发,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郑转春说,由于受家庭条件所限,她小时候除了课本之外读的书很少。让她一直记忆深刻的是《金光大道》这本书。当年,上小学的她在家里用来铺床的稻草里偶然发现了这本《金光大道》,对读书如饥似渴的她赶紧拿来翻看,因为看得太过入神,母亲催促她干家务的事就忘了,后来这本书被母亲没收了,当时没有看完,成了她很大的遗憾。
听外婆讲故事埋下写书种子
童年时期的郑转春因为家庭原因,看书的机会不多,但是却听了很多故事。“小时候,我家跟外婆住得很近,外婆经常给我讲故事,尤其是《杨家将》的故事,我听了很多遍。”郑转春说,她很崇拜自己的外婆。她的外婆是个童养媳,本来不识字,后来全靠自己自学认字,看了很多书,把中国四大名著都看了个遍。“我外婆经营过锅炉厂,开过百货店,靠一己之力支撑着整个家族。她还心地善良,一直与人为善,我从小就对她心存敬仰。”在外婆那里,郑转春听了很多故事,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幼时的郑转春也在心底埋下一颗种子:长大后要为外婆写一本书,记述外婆的人生经历。
上学时开始爱上写作
少年时期的郑转春想过做老师,也想过做记者,最后却听从了家人的意见,报考了芜湖中医学校(今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学校里,郑转春的文学才华开始显现。她告诉记者,当年学校有一次组织学生到农村搞社会调查,调查完成后,老师让学生上交一份调查报告,但很多学生没有写完上交。而郑转春不仅按时上交了报告,而且写得非常不错,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表扬,报告还贴到了学校的橱窗里。“这件事情对我以后的写作影响很大,我才知道原来自己写的东西还不错。”郑转春说。此后,她课余时间就会写东西,记人叙事,慢慢开始爱上了写作。
工作时负责内刊锻炼写作水平
毕业后,郑转春回到了家乡安徽岳西县,在当地医院当了一名中药药剂师。在医院,她的写作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当年,她所在的医院要办一份医讯,相当于院刊。院长听说她文笔不错,就找她来负责中医中药和好人好事两个栏目。“中医中药主要是普及中医药知识,好人好事记录医院里、医生身上发生的感人事迹。”郑转春说,因为办《医讯》,她的写作一直没有间断,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后来,当地的报刊编辑找到她,让她投稿。这些年来,她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她的短篇小说《东海龙王》获得了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铜奖。
小说出版,完成几十年来的愿望
多年来,郑转春一直都想为自己的外婆写本书,这个小时候的愿望一直没有磨灭。但繁忙的工作生活让她一直抽不出来时间来写。
2003年,年纪渐长的郑转春工作没那么忙了,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动笔。她列好了写作提纲,以记忆中的外婆为原型开始写书,最初想的书名是《女中丈夫》。“因为我觉得我外婆很了不起,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个‘女中丈夫’。”
后来随着写作的深入,里面涉及的人物越来越多,时间的跨度也越来越广,感觉用《女中丈夫》这个书名已经没办法概括书中的内容。2006年,她重新梳理写作提纲,调整写作内容,转而描写一个家族经历的时代变迁。
再次开始创作之后,她根据自己的回忆片段,“今天有空写一段,明天有灵感的时候写一段。”郑转春说,当时,她随身携带的包里一直放着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只要灵感来了,马上掏出本子和笔开始写作。用郑转春的话来说,她这种写作方法算是“碰记”:碰到有时间、有灵感就记。
时间不负有心人。从最初的2003年算起,到2012年,她历时9年终于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一娘生九子》,后来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我终于完成了我几十年来的愿望,虽然耗费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是一切都很值得。”郑转春说。
退休后来惠定居
打算再写一本书
2017年,郑转春退休了。因为安徽老家的冬天太冷,雨雪太多,她想找一个暖和的城市来养老。几经辗转,郑转春从安徽来到了惠州。“惠州的气候很温暖,有山有水有湖有海,美丽的风光深深吸引了我,所以我决定在惠州买房定居。”有了想法就赶快实施。去年,郑转春在惠州买了一套小房,去年冬天就来惠州居住了。“我喜欢惠州,来了就不想走,甚至春节都没回去,一个人在惠州过的。”
郑转春说,过两年,等老公退休了,就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让家人都来惠州生活。“看看书、听听音乐、写写东西,在惠州的生活简直太惬意了。”郑转春说,她的余生就打算在惠州度过了。
至于写作,郑转春告诉记者,她还计划写一本书,也是以她的家人为原型。“写作提纲都列好了,但是近来身体不适,家人反对我继续写,等我身体养好了再写吧。”郑转春说,对她来说,写作很耗费心血,等身体允许,她还是想坚持把书写完。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