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速速转发丨蜱虫叮咬的防控及应对
来源: SIFIC感染科普笔记发布人:王小虾
作者:张新蕾 (北京市红十字会急救抢救中心 )
责编:秦海燕 彭志亮
前不久,我的朋友圈被这篇文章刷屏了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个什么鬼?
其实这个病毒,小编早有耳闻,小编故乡处大别山支脉,那里青山绿水,茶叶尤佳,每年茶季总有茶农在采茶时被蜱虫叮咬,有个别年老体弱者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
在2010年,原卫生部给这个病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且为这个病的诊治专门出了一个指南:
接下来跟随小编来扒一扒这个“蜱虫”
蜱虫的生物学特性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隐翅虫、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等。是一种寄生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蜱虫的流行病学特征
全世界已发现硬蜱700多种,我国有100余种,世界有软蜱100多种,我国有10余种。蜱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若虫)、成虫四个时期,不论是软蜱或硬蜱在生活过程中需要更换一至数个宿主,不仅吸血损害皮肤,而又是森林脑炎、Q热、野兔热、鼠疫、布氏杆菌病及蜱媒出血热、蜱媒斑疹伤寒、非洲蜱咬热等疾病传播媒介。常叮咬狗、猫、牛、马、鸟、兔、羊、鸡、鼠等动物,吸吮血液,也偶尔叮咬人。常栖居于墙壁、石缝、草地、树林及动物的巢穴处。
“蜱虫病”随季节高发, 5-7月为主要高峰期,9月份为次高峰期。除了蜱虫叮咬可以感染病毒发病以外,正常人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呕吐物而感染[1]。近年来,鼓楼医院已经陆续发现并确诊了多例家人照顾病人而感染的实例,不过,这种“人传人”的二代感染症状一般较轻。
蜱虫叮咬传染过程
1. 蜱虫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会往身上钻,用头部钻入皮肤。
2. 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处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发现叮咬请及时就医。
蜱虫叮咬后临床表现
蜱侵入人体后用喙器刺入皮肤吸取血液,吸血时间的长短和蜱的种类有关,有的蜱可在体表停留1至数日,开始叮咬时不觉疼痛,叮咬后24~48h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2],叮咬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轻者局部仅有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瘀斑,重者瘀点周围有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或丘疹、水疱,时间稍久可出现坚硬的结节,抓破后形成溃疡,结节可持续数月甚至1~2年不愈。软蜱刺伤后有时能引起组织的坏死。
感染蜱虫病毒17%的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研究表明,大多数蜱虫病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感染或者轻微症状感染,且大多数有症状患者可在 1~2 周内没有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恢复 [3] ,蜱虫病的死亡率很低(0.5%~1%),但是根据该研究报道蜱虫病患者还是可以发展为重症患者。有研究表明,接近一半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甚至有 17%的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 [4]。
蜱虫叮咬后如何紧急处理
蜱咬伤出现的皮炎主要是消炎、止痒、止痛,给予对症处理。发现被蜱叮咬后常采取如下措施:
1.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可用乙醚、氯仿、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蚊香,数分钟后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CDC不推荐用传统的方法,比如凡士林、高温)
2.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虫传染性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 如发现蜱的口器断在皮内要手术取出,在伤口周围以2%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亦有人用胰蛋白酶2000u加生理盐水100mL湿敷伤口,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4. 如果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应该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5.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给予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进行抢救。如伤口有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6. 发现蜱虫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高发季如何预防蜱虫咬伤
改善环境卫生,采用各种办法消灭蜱。
 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的蜱,可用手摘除或喷洒敌百虫、DDV等杀虫剂住房要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堵封洞穴,畜棚、禽舍要打扫干净或药物喷洒,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并捕杀各种野生啮齿动物。
 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5]。在野外作业或露营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 密切接触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导致感染。要注意自我保护,接触患者时注意带防护设施,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或呕吐物等,因为,除了蜱虫叮咬可以感染病毒发病以外,正常人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呕吐物而感染。
蜱虫叮咬很危险,一定要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即可避免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郑灵巧. “蜱虫病”患者血液有传染性[N]. 健康报,2011-08-15(001).
[2]黄卫东 张楠.蜱虫病的诊治进展[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 3 (4):222-227.
[3] Bakken JS, Haller I, Riddell D, et al. The serological response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agent of
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 Clin Infect Dis, 2002, 34 (1): 22-27.
[4] Ismail N, Bloch KC, McBride JW. Human ehrlichiosis and anaplasmosis. Clin Lab Med, 2010, 30 (1):261-292.
[5]秦红英,王俊英,陈爱民.蜱虫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04):115-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