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涛
这两天在媒体上看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说他们医院的药占比只有25%,全北京市最低,也可能是全国最低。 我笑了,如果25%是全国最低的话,那么一妇婴的药占比可能是比最低还要低了,是全国最最低,甚至是最最最低了。 在我做一妇婴院长的期间,一向重视药占比的控制,全院上下都知道,我是痛恨乱开药的。一妇婴的均次出院费用一直是上海三级医院当中最低的之一,平均住院天数只有4天多一点,耗材占比不到5%,药占比只有16%左右,是上海所有三级医院当中最低的,没有之一。 为什么要控制药占比? 首先是响应政府的号召,为患者着想,在保障患者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之下,尽量少开药。不花钱多办事是瞎说,在尊重科学,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少花钱多办事还是可以做得到的,是顺应政府要求的,是符合患者利益的,是遵循医生行医初心的。 请注意,我说的是合理用药,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不开药,或者是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只开最便宜的要。 其次是,合理用药是有道理的,是治病救人的,不合理的过多的用药,不仅仅是浪费医疗资源和增加医疗支出,还会有很多的副作用,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伤害的。 但是在中国,不少医生开药也是出于无奈,在国外大家去就医是see the doctor,是去看医生,而在中国的说法是“求医问药”。“求医问药”这句话有两个毛病,一是医生是高高在上的,去看病是要去“求医”的,二是看了医生一定要“问药”,就是要开药。好不容易看到医生,如果什么检查也没做,什么药也没开,就会觉得是白看,或者是看了一个“假医生”。更有甚者,有些人看了医生,问了很多问题,医生也看了TA既往的化验检查以及治疗经过,然后做了详尽的回复,结束的时候,患者会说,医生,你今天什么化验检查也没有帮我做,什么药也没开,你必须把我的号给退了! 第三,是为了减少医疗差错。在导致患者死亡和伤害的医疗差错中,用药差错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国外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用药错误在医疗失误中所占的比例在美国为24.7%,其次是英国22.2%,荷兰21.4%,澳大利亚是19.7%,加拿大是17.3%。而且,美国每年因用药错误死亡患者达数千例,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金,可见用药错误对患者安全造成的损害之大。这还是公开可以查得到的有记录的数据,没有纪录和无法公开的数据还要多。 我就是用药差错亲身经历者和受害者。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因为一次轻微的用药过敏,在校医务室被护士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导致心脏骤停。我是经历过死亡的人,知道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在护士边和同事聊天边顺手快速推注葡萄糖酸钙的时候,我觉得她的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遥远,我的灵魂开始和我的肉体分离,我的灵魂逐渐的在往天上飘,然后是一片空白。过了不知多久,我又开始有意识了,我的肉身躺在地板上,我的灵魂飘在空中,看到校医务室里一片混乱,医生护士乱成一团,有人在不停的推我的肉身,有人在乱喊:心肺复苏!心内注射! 谢天谢地,感谢校医务室的管理水平混乱和没有经验,她们没有找到心内注射的针头,不然的话,不知道会往注射器里面加什么药,然后手握注射器,把粗大的针头在我心脏上面乱扎,心脏骤停可能搞不死我,心内注射可能会扎死我。 我的灵魂飘在空中,很淡定、很平静、很若无其事的目睹了这一片混乱以后,开始慢慢的,很优雅的往下飘,终于再次附体于我的肉身。” 我相信,老天没有收我走是有理由的,是赋予了我使命的,这一经历,在我的心里埋下了患者安全和质量持续改进的种子,一切过去皆为序章。 请相信,我向毛主席保证,这不是我编出来的故事,是我的亲身经历。 中国的医疗管理水平,中国的患者安全和质量持续改进体系会比美国还要好吗?所以,我们的用药差错比例应该还会要高,导致的患者死亡和伤害的数量肯定还要更多。 所以,控制药占比,减少用药的频次和数量,就是在减少用药错误的数量,就是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最后,the last, not the least,我控制药占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我们医生犯另外一种错误的机会,这个你懂的。当你把药占比控制到很低的时候,就是有人想犯那种错误也没啥大机会,即使是硬要去犯错误,也犯不了啥大错误。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医生一命胜造十四级浮屠,Amen! 不过降低药占比是要有前提的,是要有原则的,是要有底线的,是要有节奏的,不能乱来,乱来是要影响治疗效果的,乱来是要影响患者安全与质量的,乱来是有可能要出事的。 控制药占比,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