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彬:医生缺乏人文素养就只是一名“医匠”
80%以上医疗纠纷是沟通不足造成,呼吁医学生应该文理兼招
文 / 廖怀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医疗卫生是代表、委员们最关心的民生话题之一,除了争论不休又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医改方案以外,为缓解冰封三尺的医患关系献言献策的提案、议案多达几十份,代表、委员们踊跃进言,提出了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取消专家门诊、强制推行“第三者责任险”、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鉴定条例》等等建议。
医患关系紧张的症结在哪里?解决之道又是什么?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同时又担任广东省卫生厅厅长的姚志彬,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走马上任卫生厅长五年以来,姚志彬一直非常低调地谢绝媒体的采访,这对他是两难的局面——无论是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为患者群体争取权益;还是以卫生厅长的身份,为医务人员鸣冤抱不平,都没办法兼顾现实中已经形成对立的医患双方的诉求。当《羊城晚报》提出专访的要求时,他考虑了很久才答应“聊一聊”,从医疗系统本身寻找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记者:医患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集中的爆发点。记得您在一个“加强医院管理,降低医疗费用”的现场会上说过,一年4次被人起诉到省法院,3次是因为医疗纠纷。调查显示,7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为什么在医院的硬件设施大有改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医患关系反而越来越紧张?
姚志彬:医患关系问题复杂,有多种因素存在,有患者、社会、政府、医方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找别的原因,我们先找自己的不足,我认为,医患纠纷这么多,是行业的文化建设出了问题,人文关怀出了问题。
记者:现在很多医院都在搞医院的文化建设,您认为医院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姚志彬:医院的文化建设,不是青年节和护士节的时候找几个人去唱唱歌,跳跳舞。文化建设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我们在卫生厅发展摄影、文学等业余爱好,旨在培养机关文化,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医生护士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病人,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职业麻痹”和职业厌倦,要克服也要靠人文。记者:医疗系统现在欠缺人文的素养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姚志彬:按现在的医生培养模式,中学就分文理科,大学开始学内科外科什么的,缺少人文熏陶。其实医学和人文的关系最密切,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或者说人文知识不完整,这是教育制度很大的缺陷。而出到医院工作后,医生培养、晋升以技术为主要考核指标,出现了只见疾病不见人,只见器官、细胞、分子不见人。教育没教好,是先天不足;工作期间不注意自我修养,医院以经济为中心,忽视了医院文化的建设,是后天不足。
现在有很多医生,技术上很精,谈谈文学、艺术,不知道,没兴趣。当然,这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晋升制度本身有问题造成的。卫生厅曾公开招聘直属单位的负责人,全国各地很多专业人才报名,在面试结束后,我请他们背一段《岳阳楼记》,结果在场的教授、博导,没有一个人背得出来。有一位应聘者来自河南南阳,因为有“南阳诸葛庐”一说,于是我请他背一段诸葛亮的《出师表》,他也背不了。
记者:您出的考题真够刁的。卫生厅招聘的是医学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和文学有什么关系?
姚志彬:这不是考题,不影响他们的录取。但自古医学和文学是不分家的,文学属于人文知识的一部分。古时的曹雪芹、关汉卿、王安石等都是医术高超的人,鲁迅、郭沫若也先学医再学文的。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创始人就是一名英国的医生,他有收藏的爱好。我认为,要做一名好的医生,人文素养很重要,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哲学等等。人文素养欠缺的医生,心里想对病人好,但举止也可能会冒犯甚至伤害他们。医生如果只忙着做手术,缺乏人文素养,就只是一个“医匠”。
记者:您的观点启发了我:以前很多知名的中医都是从学文开始的。
姚志彬:对。现在的中医教育也不行,很多中医学生连古汉语都不熟。所以我建议,医学生文理兼招,甚至取消高考制度的文理分科,现在全社会都欠缺人文知识,只见GDP不见人。
广东省医师协会 ——从人文视角透视一起医疗悲剧
现代医学不乏知识、技术,缺的是人文关怀和职业责任。如果患者来看病,医生连头都不抬就把药方开出来了,这样的诊治过程能让病人相信吗?姚志彬早在一年多前就在医疗系统内部的会议上提出,医务人员应该补课学习“人文知识”,这样可以减少医疗纠纷,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一观点已经逐渐被广东的医疗界所接受和重视。
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曾广辉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也坦称:“医患矛盾升级,医方也有责任。人文精神欠缺是主要原因。”曾广辉指出,80%以上医疗纠纷是沟通不足造成,真正构成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极少。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广东省医师协会组织了全国首个省级“人文医学讲师团”,推广“人文医学”,为一线医务人员讲授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实现医患和谐。据介绍,“人文医学讲师团”2月29日在广州作首场报告以来,反响非常强烈。讲师团将在三年内巡讲全省医院。4月2日,讲师团将在信宜为2200名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做报告。
讲师团副团长、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赖永洪在他的讲义里,引用了一例曾经轰动全国的医疗悲剧——
丈夫拒签字致孕妻死亡
2007年11月21日,怀孕9个月的女子因呼吸困难在“丈夫”肖志军的陪同下到北京某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发现孕妇及其体内的胎儿均生命垂危,医院决定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欠费治疗,但不管怎么劝说,肖志军就是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僵持了三个小时后,母子双亡。
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大量的媒体把悲剧的原因归咎于手术签字制度的僵化、“丈夫”的愚昧无知和对社会的不信任上面。正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修改“手术签字制度”的提案、议案就有十几份。
“人文医学讲师团”的赖永洪副团长第一个从人文的视角评析了悲剧造成的原因:不在签字制度本身,也不在“丈夫”的偏执,而是在于医院人文精神的欠缺。
赖永洪在论证他的观点时引用了医院院长、在场的记者以及“丈夫”肖志军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提供的信息——
··据院长介绍,这名丈夫和妻子到医院来,原本并没有到妇产科,而是挂了呼吸科,说孕妇感冒得厉害。但医生为孕妇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她全身浮肿、呼吸困难,情况很危急,决定行剖腹产。
“丈夫”不肯签字,他说:“她只是感冒,不是来生孩子的,要到明年1月份才生孩子。要是做手术,就不能生二胎了。”
“丈夫”事后接受电视台采访说“他们上来就压她的肚子……拖我们去妇产科病房,七八个医生就把她衣服脱了,现在是冬天啊,要保暖,你把她衣服全部脱掉,奶罩也脱掉,内裤也脱掉,名誉不管,不注意影响……可是医生把我手拨开了,他说你不懂。”··
赖永洪在点评中指出:之所以不肯签字,是因为患者对医生不信任,不理解:
1、“丈夫”坚信病人只是感冒;
2、他坚信孩子还没到出生的时间;
3、他以为做了剖宫产就不可以生二胎;
4、他不理解医生为什么要“压肚子”、“脱衣服”
5、他不是法律意义的丈夫,怕签字被追究责任。
而在医生的角度,反应很迅速,诊断很积极,却没有做好解释的工作:
1、医院坚持是要先生孩子;
2、医院没有解释剖宫产也可以生二胎(实际上,很多普通老百姓未必知道这个医学知识);
3、医院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压肚子”——那实际上是用听筒在听胎心音;也没有解释检查和治疗需要“脱衣服”;
4、医院没有充分告知,如果不是“丈夫”,可以把签字权还给医院。
从上述现场描述和分析可见,医院当晚迅速调回各相关专科的主任,积极救人,免费开通绿色通道,出发点是好的,医德是高尚的,但是,医院不懂得要让患者家属理解、支持他们的医疗行为。
“医疗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医患沟通真的有问题!”赖永洪指出,一直以来医学教育没有注重医学生、医生人文技能的培养,而现在社会、病人则对人文关怀要求较高,医生缺乏沟通技能等人文医学技能,就易产生医患矛盾。他认为,举行全省范围的人文医学宣讲很有必要,当前医院主要不是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缺乏人文精神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链接·
人文医学——是以哲学、伦理、心理、社会、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观点来理解健康、疾病与医学,研究医学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在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中彰显人文精神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它旨在促进医学与人文相融的临床医疗、教育与研究,从而使得病人获得人性化的、优质的医疗服务。
1999年,美国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把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列为所有住院医师必备的6项技能之一。医患沟通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得到培养和提高。2006年,中国医师协会开始建立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标准培训体系,并联合国内外专家共同开发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