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tonejang 于 2017-3-18 09:29 编辑
楼主你好,感谢你在本论坛分享你在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从你所有的发帖看您是一位“Thinker”,希望继续发扬,呵呵。下面来谈谈杀菌剂和抑菌剂的那些事。希望能解决您的困惑。
1.在体外我们将约含5*10E5 CFU/ml细菌加入不同倍量稀释抗菌药物的培养基试管中,经过18-24小时的孵育,没有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最低浓度我们称之为MIC(minimuminhibitory concentration),这个浓度下的细菌并未被杀死,而是生长被抑制住了,表现为培养基澄清透明。但我们用某些方法将抗菌药物洗脱后,或将试管培养基内1/1000被抑制的培养基重新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培养,你会发现MIC=1ug/ml(图片中的单位有误)及MIC=2ug/ml的时候仍有细菌重新生长,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IC=4ug/ml时,细菌完全(99.9%)被杀死了,真正的无细菌生长。那么我们说某种抗菌药物对某种细菌的MIC值为1ug/ml;MBC值为4ug/ml。 推论1:在体外,某种抗菌药物表现为低浓度为抑菌效应(对应抑菌(bacteriostatic)剂),而高浓度为杀菌效应(对应杀菌bactericidal剂)(只要浓度足够高) 2.由于抗菌药物本身特点,在体外,有的MIC值与MBC很接近比如庆大霉素2-4个稀释倍数,有的却很远比如四环素之间差40个稀释倍数,(表现为浓度/菌落变化曲线斜率不一,随着浓度升高杀菌效率有的很显著,有的不明显)。而在体内,正常的给药的剂量下,有的抗菌药物Cmax很容易超过MBC以上,而有的能超过MIC但无法达到MBC。 推论2:我们将MBC小于等于4倍MIC的抗菌药物称作为杀菌剂,而MBC大于4MIC的抗菌药物称之为抑菌剂
3.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抑菌剂”有其自身的显著的特性:A.当去除药物时,细菌重新恢复生长,B.需要宿主的防御系统,如吞噬系统,来杀灭细菌。如免疫完全且不重的患者,使用抑菌药物(抑菌浓度)能打破细菌几何速率的增长。如E.coli为2个小时增长一次。抑菌药物干扰了细菌的快速增长,给予机体防御系统机会来处理疾病。如果活菌数量不过多,通常能治愈。
推论3:理论上讲,对于免疫正常患者,杀菌药和抑菌药疗效一样(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5; 70: 382–395 )杀菌和抑菌剂在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肺炎上疗效一样。 推论4:理论上讲,对于免疫缺陷患者,致命性感染,粒缺(缺乏吞噬),感染性心内膜炎(纤维结构,缺乏吞噬细胞)首选杀菌药。 推论5:杀菌剂还是抑菌剂是由体外MIC,MBC,杀菌曲线速率和正常剂量下体内能达到的Cmax决定的,而不是单单看作用机制(当然作用机制可能决定上述特性)
推论6:在药物相同时,因为细菌种类不同,可能表现为杀菌剂或抑菌剂。比如红霉素对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为杀菌剂。 杀菌抑菌分类
综上所述:克拉霉素 一般来讲 是一种抑菌剂
期待你更多精彩的问题
张久星 呼吸科临床药师 小学本科 抗感染原版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