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病例概要
患者,男,14岁,体重80kg,肌酐清除率288ml/min。入院:2016-05-23。
主诉:下肢红斑、丘疹10年,泛发全身1年余。
现病史:
●患者2006年7月无明显诱因右侧小腿胫前出现散在米粒大小红斑、丘疹,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未予明确诊断,给予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皮疹面积未进一步扩大。
●2011年5月皮疹逐渐延及大腿,呈粟粒至米粒大小红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就诊于当地市中心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口服、外用药物治疗,效果好,皮疹全部消退。
●2015年2月劳累、精神紧张后头皮、躯干、四肢散在指甲盖至鸽子蛋大小浸润性红斑、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就诊于某市大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口服牛皮癣颗粒、加减胃苓颗粒、丹参酮胶囊、转移因子胶囊,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软膏、复方氯霉素擦剂治疗,皮疹部分消退。
●2015年5月就诊于当地县中医院,口服消银颗粒、复方丹参丸及中药汤剂,外用自制药物、中药药浴治疗,效果可,皮疹部分消退。
●2016年4月就诊于当地私人诊所,给予口服中药汤剂,效果不佳,全身泛发大小不等浸润性红斑、丘疹,皮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累及全身,伴瘙痒。
●患者入院时精神差,体力正常,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入院时(2016-5-23)体温:38.4℃,脉搏:12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32/70mmHg。
专科检查:头皮、面、颈、躯干、四肢弥漫性大片状浸润性红斑,其上厚积黄白色硬痂,皮疹面积达体表面积95%以上;四肢、手、足中至重度非凹陷性水肿。未见全身水疱、脓疱,未见手指甲、足趾甲顶针样、油滴样改变。
头皮、面、颈、躯干、四肢弥漫性大片状浸润性红斑,其上厚积黄白色硬痂
四肢、手、足中至重度非凹陷性水肿
入院时血象:正常;C-RP 22.2mg/L;ESR 41mm;血生化:白蛋白 32.6g/L;AST 44U/L,余基本正常。
5月24日胸部X光:两肺纹理增粗、模糊,提示间质性改变。
诊断:
1、红皮病型银屑病; 2、低蛋白血症。
第1次会诊(5月24日下午)
会诊理由:患者,男,14岁,因“右小腿红斑、丘疹10年,泛发全身1年余”于2016年5月23日入院。患者昨晚体温38.9℃,今日11:00体温39.1℃,13:30体温39.3℃,故特请临床药师会诊。
临床药师查房发现:患者发热,39.3℃,伴有寒颤,全身弥漫性大片状浸润性红斑,其上厚积黄白色硬痂,部分区域脱皮。血常规:WBCW 8.1×109/L,N% 60.6%,C-RP 22.2mg/L,PCT未查。
问题:请问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吗?
1、临床药师会诊时的分析
患者全身皮肤损害,皮肤屏障破坏,皮肤内寄生的大量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可能侵入血流,导致血流感染。
患者发热,39.3℃,并伴有寒颤,进一步怀疑血流感染的可能。因此,需要抗血流葡萄球菌感染。
抗葡萄球菌的药物选择:
(1)敏感菌:青霉素类,1、2代头孢类,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
(2)MRSA、MRCN: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达托霉素等。
注意事项:青霉素类,1、2代头孢类等需要皮试,在该患者难以实现;碳青霉烯类常用于耐药的G-菌感染;沙星类在17岁以下小儿禁用。
选用万古霉素注意事项:
(1)说明书:万古霉素常规推荐剂量是每天2g,每12h 1g,可按年龄、体质量、病情严重程度适量增减。
(2)根据2011年美国感染病协会MRSA指南推荐,万古霉素给药剂量为每次15-20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每8-12h给药1次、单次剂量不超过2g,日剂量一般不超过4g。
(3)高剂量给药时应监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4)为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如红人综合征、低血压等),万古霉素的输注速率应维持在10-15mg/min(1000mg输注时间应>1h)。
2、临床药师会诊方案
万古霉素1.0g+200ml 0.9NaCl、ivgtt、q8h,每次静滴2h以上。首次剂量1.5g+300ml 0.9%NaCl,静滴3h。
5月26日首剂前30分钟抽血查药物浓度。注意肾功能变化;红人综合征的发生。
第二次会诊(5月27日下午)
会诊理由:患者在5月24日下午使用万古霉素后,患者仍发热,体温在39.1℃。5月26日第5剂之前30分钟查万古霉素血浓度为7.6ug/ml。5月23日血培养结果为头状葡萄球菌。5月24日血培养在32h报警为G+球菌。请临床药师调整方案。
问题:请问此时如何调整抗菌药物方案?
究竟是停抗菌药物?换抗菌药物?还是加抗菌药物?
1、停抗菌药物的理由:
5月27日血常规:WBC 8.56×109/L,N% 67.2%;5月25日PCT 0.110 ng/ml;两次血培养为头状葡萄球菌,均在32h报警,可能为污染所致;发热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
2、换抗菌药物的理由:
细菌可能为耐药菌,万古霉素已用到3.0g/天,第5剂前30分钟谷浓度为7.6ug/ml,根据美国IDSA 2011年抗MRSA指南,血药目标谷浓度应为15-20 ug/ml,没有达到有效浓度。
达托霉素是个较好的选择,但价格昂贵。(患者家庭经济较困难)
3、加用抗菌药物的理由:
磷霉素:细菌细胞壁合成分3个阶段:细胞内、细胞膜和细胞外。磷霉素结构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相似,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在细胞内合成阶段的转移酶;万古霉素与细胞壁黏肽侧链结合,使细胞膜阶段的多聚酶难以发挥作用。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
利福平: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使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减少,这样可致细胞膜上蛋白、合成细胞壁的各种酶含量减少;而万古霉素可抑制RNA、细胞壁合成、可破坏细胞膜。二者联合也有协同作用。该药口服,影响胃肠道功能。
经过反复思考,临床药师会诊建议:
1、加用磷霉素钠4.0g、ivgtt、q8h。
2、万古霉素继续使用。
3、继续抽血进行细菌培养。
第二次会诊(5月27日下午)后效果
5月27日最高体温39℃以上。5月28日最高体温38.4℃。5月29日最高体温37.7℃。5月30日最高体温37.5℃。(加用磷霉素后,疗效较好,患者体温有所下降。)
补充说明:
5月23日抽血培养结果在5月27日报告:头状葡萄球菌 32h报警
5月24日抽血培养结果在5月28日报告:头状葡萄球菌 32h报警
5月27日凌晨抽血培养结果在5月31日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 18h报警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认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中,如果患者不断发烧,应考虑血流感染的可能性,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