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12-3 16:04 |
---|
|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2015年临床药学工作总结
2015注定成为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元年:药学工作从医院药学(保障药品供应)第一次真正走向临床药学(合理用药、为临床服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提高医院诊疗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减轻不良反应、新医改下药学工作者在医院中的定位等方面,尽了自己最大的奉献。
本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我院骨科在大手术中从来没有采取规范的药物预防血栓,甚至采取了错误的预防措施(如术前口服阿司匹林)。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科大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FS)]术后常见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其可致肺栓塞、股青肿和血栓后遗症等严重不良后果,显著影响患者的临床转归,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而肺栓塞(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原因;我院骨科以前多次发生死亡病例,其原因不言自明,给医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院领导支持下,本药师查阅大量文献,选辑、摘抄了《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解读ACCP-9 指南中骨科大手术VTE 预防要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预防》、《关节置换术后 DVT 的西药防治》、《关注血栓预防的几个问题 可否用阿司匹林抗凝》、《阿司匹林与抗凝》等用药教育资料,制作了《骨科大手术后的抗凝治疗》幻灯片,通过业务查房、散发资料、拷贝电子文档、播放PPT等形式,与医生们一道学习、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方案、进行术前评估和个体化用药。通过大家的努力,药物预防静脉血栓综合征在科室正常开展一年以来,没有发生一例院内死亡病例,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业务查房中,有医生反映:我院TAT皮试阳性率非常高,加之一段时间以来,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供应紧张,直接导致病源大量流失,对药剂工作也颇有微词……
通过详细调查,发现护士们配制皮试液的方法都是依照原教科书上写的:在1ml TAT制剂中抽取0.1ml TAT原液……,而我院现使用的TAT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规格0.75ml 1500IU/支,临床上配制皮试液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造成了皮试假阳性率的上升。找到问题的症结后,本药师编写了用药教育文档《TAT皮试液的新配制方法》,通过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培训、医院QQ群张贴、散发资料、操作演示、考核等方式,将新方法在临床广泛推广,有效的降低了皮试假阳性率,留了病源,将药学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对医、药、护临床工作团队的合作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叶皂苷钠是一种天然自主神经保护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渗出、抗水肿和抗氧自由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以及神经保护等作用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骨科和内一科应用最多,然而临床最主要副反应是引起输液性静脉炎,80%病人用药后3~5天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条索状改变、红肿、疼痛,对药物较敏感者甚至当天出现血管炎性症状,反应严重者会出现血管硬化,有时病人因静脉炎不得不中断用药,等静脉炎好转再继续治疗。为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提高诊疗质量,本药师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探究其致静脉炎的复杂多样因素,努力找寻减轻不良反应的各种方式和途径,编写了《合理使用七叶皂苷钠注》用药教育资料,和护士一道,改变护理策略,对输液的各个环节尽力改善,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药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我们充分认识到七叶皂苷钠溶液的浓度、PH值与静脉炎形成的关系,而文献资料又没有确切配制数据,在征得医务科的支持下,设计了《滴定苏打注调节七叶皂苷钠注PH值实验数据记录表》,自购PH试纸,通过骨科护士一段时间的精心测试,找到了最佳滴定数据。这些措施用于临床,病人得到了最佳用药体验,护士护理减轻了心理压力和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合理用药的重中之重,而临床药学的核心就是合理用药,临床药学室积极配合医院管理,承担了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省用药监测网及上级要求的各类相关数据上报工作,着力宣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临床抗菌药物原则新旧版对比解读》,协助制定《2015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调整方案》、《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审核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检查处罚明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典型病历登记表》、《住院医嘱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点评表》等管理方案,参与医院业务大查房,对抗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临床药学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化、规范化建议,并予建立《业务大查房日志》,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提供了专业的药学服务和支撑;在《关于加强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工作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中,对医院医师药占比的统计、管理和执行,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劳动,并取得显著效果。
在门诊处方点评活动中,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毒、剧、麻、精药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从临床出发对门诊处方进行了大量点评,对皮肤科进行了专项点评并记录《处方点评》、《皮肤科专项点评》,发现问题及时和医师沟通、纠正,对临床治疗方案深入探讨,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用药教育,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合理用药,提高了诊疗质量,减轻了药物危害。
一段时间以来,医院用药出现一种被动模式:即经经销商介绍、推广、引进以前没有用过的药品,这种方式的弊端现在人所共知,是什么造成了药品供应不合理呢?就是因为管理、药剂人员不了解临床需要,临床医生不了解药品信息。现在,临床药师经常和医师一起学习探讨、参加上级专家教授的教学查房,汲取新的理念,学习新的知识,讲究循证医学、精准治疗,将药学与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临床提供急需的药学服务(引进专科精细化治疗药品、各种疾病治疗指南推荐首选药品、药品更新换代、药品的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等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药师意识到身上的责任和义务,经由主管领导支持、批准,采取对新进药品临床药学评估模式,设计了《药品目录新增药物评估表》,上下沟通,依据循证医学,从临床需要、更新换代、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方面对药品进行评估,有效的缓解了临床需要,优化了医院用药结构,将药品供应变被动为主动,还我合理用药的本质工作。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20万例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的伤害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利巴韦林(病毒唑)为合成的核昔类抗病毒药,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上市后主要用于治疗丙型肝炎、婴幼儿严重病毒性肺炎(重度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疾病。我国研制的利巴韦林于1980年投产,并获准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疾病。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其相关不良反应报告也明显增加,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利巴韦林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一般的变态反应(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损伤)、消化系统症状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障碍、过敏性休克等,药物在红细胞内可蓄积数周,有较强的致畸作用,且对母子二代动物均具毒性。本药师发现:利巴韦林在临床上存在滥用现象,像一般感冒普遍使用利巴韦林注射,对该药的危害没引起必要的重视,给患者和护理人员带来长久的伤害而不自知,故编写《利巴韦林,我们用对了吗?》用药教育材料,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广泛宣传,尽力避免药物伤害,并建议在我院取消该品种,以杜绝不合理应用的发生。
为了尽可能合理用药,针对科室和临床用药情况,本药师编写了大量用药教育文档并推广,如内三科的哮喘治疗,《白三烯调节剂与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极力推荐和引进了10mg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并推广给五官科的过敏性鼻炎治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葡萄糖用量需注意》纠正了临床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中的偏差;泌尿外科的《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原则》、术后营养《肠内营养的代谢效应优于肠外营养》、《合理使用维生素K1》、《合理使用注射用氨基酸》、《痛风合理用药》《降尿酸药物进展》、《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外用激素制剂分类》等等,就不一一例举了。
在临床工作中,本药师尝试了各种工作模式,具有《临床药师临床病例讨论、会诊记录表》、《临床药师参加查房工作记录表》、《会诊记录表》、《病例点评》、《患者用药指导记录表》等,也收到了几十份会诊通知单和很多的电话咨询。
在科室建设中,努力完善《临床药师考核制度》、《临床药师工作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处方点评制度》,学习《ACCP八条实践标准》,利用各种途径学习临床知识、合理用药知识,对所有人倾力宣传临床药学,以临床药师的身份要求自己,用自己的知识帮助病患,推崇健康生活、防重于治的理念
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1. 自身知识储备不够 2. 人员不够,精力不够 3. 条件简陋,设备不够 4. 待遇不够(拿的是全院平均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完全体现不出临床和知识的价值)没有人愿意加入 ;但临床药学工作是不能等、不能看的,病患不能等,医院管理不能等,新形势下药师的定位转型不能等!唯有克服困难,发愤图强,争取各方支持,努力开辟临床药学事业的新篇章!
说明:所有资料均有附件(电子文档),就不一一打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