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来袭,我们的呼吸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前几天的一则新闻中提示,我国青壮年肺功能总体有所下降。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多为感染或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所致。身边也经常能碰到咳嗽的人们,然而,面对咳嗽,咳痰,我们不可避免的选择止咳祛痰药物。
止咳祛痰药是止咳药和祛痰药的统称,当然也有些药物兼有止咳和祛痰作用,如复方甘草合剂(棕按合剂)。面对各种琳琅满目的止咳祛痰药物,到底怎么选,吃多久,以及临床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就成了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今天跟大家一起了解常见的止咳化痰药物。
镇咳药的分类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可促进痰液和异物排出,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使人痛苦及引起并发症。镇咳药是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或抑制发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中枢性止咳药、末梢性止咳药和兼性止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分为麻醉性和非麻醉性两种药物。
麻醉性:可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主要药物有阿片、可待因、吗啡等,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特别是由于咳嗽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副作用有轻微的抑制呼吸中枢,欣快症和成瘾性及胃肠道反应等缺点,建议慎用并且限量使用。
非麻醉性:此类药物是对麻醉性镇痛药进行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中枢性镇咳药物,无镇痛和成瘾作用,代表药物有右美沙芬,咳必清等。对痰多,痰液粘稠,老人,小儿患者不宜使用;对于驾驶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末梢性镇咳药主要通过抑制咳嗽反射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发挥镇咳作用。如甘草流浸膏等。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癌所引起的刺激性干咳、镇咳等。
兼性止咳药具有中枢镇咳和末梢镇咳双重作用的药品,如苯丙哌林,喷托维林等。
祛痰药的分类痰是肺泡、支气管和气管分泌出来的粘液,当肺部或呼吸道发生病变时分泌量增多,并含有某些细菌,是传播疾病的媒介物。痰液的排除可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间接起到镇咳、平喘作用,有利于控制继发感染。
祛痰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四类:
恶心性和刺激性祛痰药:恶心性祛痰药口服后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增加,从而使粘痰稀释便于咯出,主要包括氯化铵、愈创甘油醚等;刺激性祛痰药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其蒸气挥发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增加分泌,使痰便于咯出。主要包括桉叶油、安息香酊等。
痰液溶解剂:可分解痰液中的粘性成分,使痰液液化,粘滞性降低而易于咯出。主要包括乙酰半胱氨酸等。
粘液促排剂和调节剂:粘液调节剂主要包括如盐酸溴己新、盐酸氨溴索,桃金娘油和羟甲司坦等,其中盐酸氨溴索和桃金娘油既是粘液调节剂又是粘液促排剂,它们作用于气管和支气管的粘液产生细胞,使分泌物粘滞性降低,痰液变稀而易于咯出。
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药:主要包括复方甘草合剂、半夏露、急支糖浆等。
中药化痰止咳药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等三部分。
温化寒痰药多属于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的症候,如咳嗽气喘,痰多稀薄,以及肢节酸痛,阴疽流注等病症。常用药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白前、桔梗、旋覆花等。
清化热痰药多属于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而粘稠,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惊厥等症,常用药有前胡、瓜蒌、浙贝母、川贝母、天竹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海藻、昆布、胆南星、黄药子、礞石、胖大海、罗汉果、木蝴蝶、冬瓜子等。
止咳平喘药主要作用是制止咳嗽、上气平喘,适用于咳嗽和气喘的症候。常用的药物有杏仁、紫苏子、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矮地茶、鼠曲草、洋金花、百部、紫菀、款冬花、白果等。
用药小贴士1. 妊娠3个月内禁用右美沙芬;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选择不透过胎盘屏障的止咳祛痰药,含碘制剂、可待因等止咳祛痰药应禁用或慎用。
2. 含麻黄碱类药物(如磷酸可待因或美敏伪麻溶液等)高血压、心绞痛和甲亢患者禁用。
3. 含氯化铵的药物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氯磺丙脲药物的患者氯化铵需慎用。
4. 对于儿童最好选择小儿专用制剂或适宜服用作用温和的中草药类止咳祛痰药。
5. 喷托维林有微弱的阿托品样作用,因此青光眼病人应慎用。
6. 磷酸可待因易引起尿潴留,前列腺肥大病人应慎用。
因此,了解完止咳化痰药物,对于临床上常见的咳嗽咳痰症状,除了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对因治疗方案。
来源:药师360,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