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药学组 儿童用药问答(微信号:etyywd)
抗过敏类药物包括:抗组胺剂、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抗白三烯药物、其他药物等;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分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随着抗组胺药的更新换代,药品的嗜睡、心律失常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已明显减少。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和抗白三烯药物主要用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及长期治疗。除了口服之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局部用药目前已成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基础治疗;静脉注射也是抗过敏药物常见的给药方式,此类药物包括钙制剂(如葡萄糖酸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制剂(如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等),主要用于严重的、急性全身性过敏反应,一般不长期使用。
抗过敏药物的选用 抗过敏药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有其自身的抗过敏机制、适应症和特性,治疗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急性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应选择起效快的抗过敏药;慢性、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因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应选用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在治疗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时,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过敏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一定要咨询医生,合理用药。以下列出的大多为非处方药类的抗过敏药,另有一些处方药,如:色甘酸钠片、依巴斯汀片、粉尘螨滴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软膏等,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给患者开具处方药品,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