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
发表于 2015-1-24 20:55:00
|阅读模式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最高的奖赏——磺胺药的发现
20世纪30年代,不少致病的“罪魁祸首”——细菌,在高倍数的显微镜下原形毕露,医学家和化学家们便开始寻找能够杀菌的药物。德国化学家格哈德·杜马克也开始了寻找细菌“克星”的工作。他认为,这是一项极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一旦找到理想的抗菌药物,将会拯救上千万的生命。于是,杜马克整日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最终,他找到了有杀菌作用的红色染料——百浪多息。
为了证实百浪多息的杀菌效果,杜马克做了一个对比实验:给一群健康的小白鼠注射一些溶血性链球菌,然后将这些小白鼠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注射百浪多息,另一组什么都不注射。过一会儿,没有注射百浪多息的小白鼠全部死去,而注射百浪多息的小白鼠有的死里逃生,有的即使死去但生存时间也延长了许多。这个惊人的发现一时间轰动了欧洲医学界。但是,杜马克清醒地认识到,要让这种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应用,还有许多艰难的路要走。
首先,要从百浪多息中提炼出有效的成分。究竟是百浪多息中的哪些化学物质有杀菌作用呢?杜马克从百浪多息中提炼出一种白色的粉末状物质,即磺胺。然后,他在小狗身上做实验,先将溶血性链球菌注入小狗的体内。过一会儿,原本活蹦乱跳的狗卧倒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儿,双眼无神,一动不动。此时,杜马克又将磺胺注入了小狗的体内。
不一会儿,小狗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摇着尾巴,在杜马克的身边蹦蹦跳跳。至此,杜马克明白,磺胺具有出色的杀菌作用。
为了慎重起见,杜马克又在别的动物身上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磺胺的杀菌作用不容置疑。但是,对任何药物来说,只有临床效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一天夜晚,杜马克从实验室回到家后,发现女儿爱莉莎高热不退,询问后才知道是因为女儿在玩耍时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作为与细菌打了多年交道的科学家,杜马克知道,这是可恶的链球菌进入了女儿的体内,并在血液里繁殖。杜马克赶紧请来当地最好的医生给女儿诊治。可是,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逐渐恶化,爱莉莎全身不停地发抖,人也变得沉沉欲睡。医生对爱莉莎做了全面检查后叹口气,说道:“杜马克先生,实不相瞒,细菌早已侵入您女儿的血液里,并且变成了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没有什么希望了!”杜马克望着女儿苍白的小脸儿,心在颤抖。但他意识到,此时不是悲伤的时候,哪怕女儿还有百分之一的生存希望也不能放弃。他想到了刚研制出的磺胺药,虽然临床上还没有用过,但这时候已经别无选择了。最终,他给女儿注射了磺胺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杜马克目不转睛地盯着爱莉莎,期待着奇迹的出现。果然,第二天清晨,当旭日冉冉升起之时,爱莉莎睁开了双眼,柔声地说道:“爸爸,我舒服多了。”杜马克给爱莉莎测量了体温,证实高热已经退了。没有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事了。爱莉莎是医学史上第一个用磺胺药治好的人。事后,杜马克自豪地说:“治好我女儿的病,是对我发明的最高奖赏。”
杜马克由于发明了磺胺药,于1939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是,当时德国正处在法西斯统治之下,他被迫取消接受这个奖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才赶到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式领取了诺贝尔奖。
据了解,杜马克领奖后,面对众多的记者,风趣地说:“我已经接受过上帝对我的最高奖赏——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今天,我再次接受人类对我的最高奖赏。”
(王 微)文章来源:医药卫生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