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 2014-10-04
“做急诊医生,得有同时处理三件事情的能力才能做好。”10月1日晚上,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第四诊室医生苏孟对记者说。当天是国庆假日,记者跟着医生值晚班,急诊科的医生忙得脚不沾地,一个夜班看了40多名患者。
10月1日深夜,急诊科医生苏孟左一和助手在处置室为病人包扎伤口。 镜头一:一忙就一个多小时 苏孟从1日下午6时开始值班,次日凌晨2时结束。 1日下午6时,他来到诊室时,这里已经有人在排队候诊了。刚坐定,就有患者迫不及待围了上来,苏孟在急诊室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玻璃割伤、急性阑尾炎、肾结石绞痛……该开药的开药,该手术的开住院单,第一拨病人看完时,记者抬头一看,已经晚上7时30分了。诊室终于空了,苏孟站了起来,记者以为这是要活动一下筋骨。“还没得空,还有活要干呢。”说完,他走进处置室,准备给被玻璃割伤的韦先生缝伤口。 这时,病人已经躺在处置室床上。1日傍晚,韦先生搬玻璃时,玻璃倒下来,割伤了他的手腕和脸。 镜头二:紧急病患需安排会诊 “病人检查出来的一些指数很高,是否需要处理一下?”苏孟刚戴好外科手套,一名护士推开处置室的门问。出现状况的,是刚才来看病的一名病患,现正在急诊输液室输液。苏孟听到,马上脱下手套,匆匆穿过走廊到输液室查看。 这时,诊室又来了病人候诊。苏孟走进来,顾不上围上来的病人,径直拨通电话为刚才的病人安排会诊。电话刚挂,更多病人和家属将苏孟围了起来,有等着办入院手续的,有等着问医嘱的,还有等着开药的。“得先把这里的事情安排完。”他说,有时几个患者、家属同时询问,恨不得长上两三张嘴巴回答。 直到晚上8时,苏孟才有空走进处置室,给韦先生的伤口缝针。“这个伤口要缝合,但不是必须马上处理,患者这么多,只能等一等了。”苏孟无奈地说。当天晚上,直到零时以后,急诊科第四诊室的病患才稍稍少些。 镜头三:两只手同时接三个电话 由于病患多,急诊室每天都是快节奏,苏孟说,他的两只手能同时接3个电话,“就像有三头六臂一样。做急诊医生得先训练5年,还得是主治医生以上级别才能坐诊。得有同时处理3件以上事情的能力,才能做好急诊医生。做一年急诊医生的紧张程度,相当于部分类别医生好几年的工作量。”苏孟说。 采访中,苏孟特别提及,其实来急诊的患者,大部分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急诊病患。比如一些慢性病、非需紧急处理的小毛病等,有些病人甚至是白天睡了一整天,最后选择次日凌晨一二时来,只为了换药。这样会挤占急诊资源,使急诊患者等候时间延长,这样患者情绪容易波动,影响医患关系。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时间就诊。 (《做急诊医生 需有“三头六臂”(图)》. 南国早报. 记者 刘冬莲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