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0-1-3 16:10 |
---|
|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膏方常用药物组成
文 赵成林 简宁
膏方即传统中医的膏滋,是丸、散、膏、丹中的膏剂,是把辨证施治的中药用水煎煮后浓缩至一定稠度,再加蜂蜜或糖,冷却后即成的滋补药品。具有补虚扶弱、补中寓治、治中寓补、随症加减、量体裁方的特点,对多种慢性病及体质虚弱者有较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
不过,膏方非单纯补剂,亦包含救偏祛病之义。因此,不仅要“量体裁方”、“随症加减”,还要讲究服用时间、方法和剂量,甚至包括制作和保存也是一门“学问”。你吃对了吗?
史说膏方 始于汉唐,兴于明清,流传至今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是古代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享用的高级滋补之品。
最初的膏方,是以“煎”命名的。那时候,大多医家们把外敷药膏称为“膏”,将内服膏剂称为“煎”。如唐代的官修本草《新修本草》、《备急干金要方》等书中膏方的记载已不鲜见,“杏仁煎”、“地黄煎”、“枸杞煎”即为当时一些补虚康复、养生的膏方。到了宋金元时期,无论滋补还是治疗所用,膏和煎已不刻意区分,膏方的叫法也由“煎”逐渐向“膏”过度,并以内服为主。
明清时代,膏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从药用延伸到膳食调养,如明代《御制饮膳调养指南》,用人参、生地、茯苓、蜂蜜制“琼玉膏”,用枸杞子制“金髓煎”,用天门冬制“天门冬膏”等,均规定以“慢火熬成膏”。
到了清代,膏方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其中许多膏方沿用至今,如《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寿世保元》中的茯苓膏等。此时,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滋补养生,用膏方补养之风盛行于世。尤其是《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就有很多关于膏方的记载,如用于保健抗衰老的菊花延龄膏、用于补益的扶元和中膏和扶元益阴膏、用于调治脏腑的润肺和肝膏以及用于治眼病的明目延龄膏等。
为什么吃 补治结合、简便
中医药学认为,“汤者荡也,散者散也,丸以缓调于中,膏则填精益气”,膏方能补气养血,具有救偏祛病的双重效果。在中医的膏方中,它的功效更平和,调理方面更细腻,在调治亚健康状态(如体虚、怕冷、易感冒、疲劳、失眠、健忘等)、更年期前期、多种慢性疾病及病后康复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体质偏颇、体弱的人群,及注重调养的健康人士。
此外,虽然膏方由数十味药物组成,看似庞杂,但其实井然有序。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拟定膏方,结合禀赋与耗损的不同,选用相应补治药物,随病加减,辨证施治,而非“见虚蛮补”。且膏方不良反应小、用量小,携带和服用方便。
怎么吃 信手拈来?没那么简单!
冬季为封藏的季节,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时间,滋补为主的膏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不过,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及宜忌,避免使用误区,才能使膏方物有所值,真正起到滋补的效果。
一年四季都能吃
尤以冬令时节最佳
膏方调补,四季皆宜,但以冬季最佳,尤其冬至前后是最关键的调补时间,体现“冬藏”之意,对来年的身体状况有重要影响。
其他季节也可以根据病情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运用膏方调养。如调理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冬季高发疾病的膏方,则适合在三伏天服用,以达到冬天减少发病次数、增加免疫力的功效。
服用时间
也讲究因病而异
不管是什么药物,一般可分为空腹、饭前、饭后和睡前服用几类,膏方也不例外。
滋腻补益类的膏方最好空腹服用,此时胃肠空虚,吸收力强;如空腹服有不适感,可改为半空腹(半饥半饱)服;护胃肠道类的膏方适宜在饭前1小时服用;治疗心肺等疾病类的膏方适宜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养心安神药物则要在睡前服用。
服用剂量
小量试服,逐步增加
服膏剂量多少,应根据膏方性质、患者病情轻重及身体情况等决定。膏方滋腻,急于求成会阻碍脾胃的运化吸收,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口腔溃疡、腹胀、便秘等症状。
初次服用者一般从小剂量开始(5~10ml),再逐步增加,服药一定要定时、定量。
服用1料膏方者,每年冬至日开始服用,一般服用4~6周(50天左右),服至立春前结束。若准备服用2料膏方者,服用时间可适当提前。
服用方法
开水溶化或直接含服
一般情况下,膏方直接用开水冲服即可;含服则是将药膏含在口中慢慢下咽,让药在口中慢慢溶化,以发挥药物的利用度高、迅速、快捷的药效。还有一种是调服,就是把膏方加黄酒或汤药隔水炖化,调匀后服。
百炼成“膏” 一泡、二煎、三缩、四收、五凉
一瓶好的膏方,除了处方好、药材好之外,熬制工艺也很关键。一般来说,膏方的制作流程包括配料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盛装和保存几大步骤。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较详细地阐述了制膏的几大要点:首先尽量浸取药的有效成分,煎煮时间相对要长,并用猪脂为粘稠收膏剂。还指出,若膏剂在内服同时可以外敷的话,可将制膏的药渣用来外敷病处,以尽药力而不浪费。这些论述可以说为现代制膏工艺奠定了基础。
浸泡时间要足
药材要先洗后泡,洗是快速将药材洗净,泡则是将药料置于不锈钢容器中,家庭最好选用砂锅,加入足够的水进行浸泡,浸泡时间要足够长,可以浸泡过夜,让水分能充分渗入到药材内部,泡后的水可用来熬药。
煎煮过程不断搅拌
开始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过程中要不时搅拌,第一遍以煎煮30分钟为宜,第二遍以煎煮20分钟为宜,也可煎煮第三遍。煎煮时要使药材受热均匀,溶出均衡,还要遵循“先煎、后下、包煎”等常规煎法,比如薄荷易挥发需后下,矿石类难溶出需先煎,类似西红花的中药饮片就得包煎等等。
收膏要滴水成珠
将经过沉淀的药液清液倒入砂锅内加热浓缩,然后把蒸烊化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中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状或能滴水成珠状。待膏体凉透后装入瓷罐,密封阴凉(避光、20°以下)保存。
膏方的中药药味要比通常的处方药味品种多,通常都在二三十味以上,而且以培补愈病双重药物为主。其组成从作用而言,包括补益、祛邪疗疾、健脾、矫味、赋形等部分;从材料而言,有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及辅料五部分。
TIPS 专家提醒
这些情况不适合服用膏方
新近患有感冒、咳嗽之人,宜暂时停服;胃肠不适者,应停服1~2日,若腹胀可冲服陈皮水等;已明确怀孕后不建议继续服用膏方;急性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病急性发作者,也应暂停服用。
固元膏不等同于膏方
膏方讲究一人一方,量体用药,还要提前吃“开路方”,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超市里流行的固元膏,大多偏于粘腻,容易导致脾胃消化不良,并非适合所有人,建议最好经医生辨证后,因人、因病服用。
不良反应巧应对
服用膏方后,若出现饮食减少、脘腹胀闷、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可选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藿香正气丸等中成药,或选用陈皮、佛手、砂仁等中药,泡茶饮用;若出现口渴、咽干、鼻燥等症状,可适当食用柚子、甘蔗、柠檬等水果。
暖冬存放很重要
由于膏方用药时间较长,尽管时值冬季为多,但遇暖冬时也可能发霉。因此,一般多放在阴凉处,放在冰箱冷藏更好。如果放在阴凉处,遇暖冬气温连日回升,应让其隔水高温蒸烊。蒸烊后,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不要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容易出现霉点。
如果因气候潮湿或者天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可以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再隔水高温蒸烊。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有霉点,就不能服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