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10-22 08:12 |
---|
|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恰当的人际距离让医患沟通更融洽
中国医药报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 潘昭平
人与人交流时,有的交流双方会贴身倾听彼此,有的却只能相隔一步之遥,这种在交流中下意识流露出来的人与人的距离,就是人们对彼此人际空间的要求。当然这种距离也从侧面反映了交流双方的亲密程度,如何合理地处理这一距离,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重要性对于从事临床药师职业的我们来说,也是毫无争议的。
人们根据交流双方的亲密与否,将位置空间分为4个区域:一个距离在30厘米左右,为最亲密的人之间的“亲密区”;第二在70厘米左右,表现在与好朋友之间交流时,称为“私人区”;第三在1~1.2米左右,是一般工作往来、社会交往之间的距离,我们称之为“社交区”;最后,更远的距离称为“公共区”。人们常常根据彼此的关系亲疏来调节相互之间的人际距离。不是亲密关系的俩人在交流时,一方如果过分靠近,就会让对方感到不适和讨厌;而亲密的俩人却相隔甚远,这又是非语言暗示彼此关系的变化。所以,正确掌握好交流时的人际距离是沟通不可或缺的技巧。
其实,人们交流时的人际距离是与生俱来的,在潜意识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同时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也预示着尊卑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兴办学堂,作为一名讲师的他在与学生上课交流时一般是学生围成一个圈,而他在这个圈的中间授课而不是学生在中间,从某种角度上说表现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以至后来发展为用一个讲台隔开老师与同学。
而作为从事临床工作的我们,如何工作中如鱼得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质量。可能大家都熟悉这样的情景,当一位患者坐下来就诊时,总要把座椅朝向医生的方向挪一挪,向医生靠拢。其实这并不是无意识的非条件反射,而是潜意识里的条件反射,患者靠拢医生是内心渴求医生关心和同情的表现。同样,在抗击SARS期间,媒体大量使用“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语句来赞誉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零距离”虽然有些夸张,但合理地建立医者与患者之间人际距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例如,一位患者在诊室里等待就诊时,医生从门外进来后,搬张椅子坐在与患者相距甚远的地方,又或者索性与患者促膝而坐,款款而谈。显然,这两种情形都过于极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两者的人际距离太疏远或太亲密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或许医者并不注意,但时常患者会给出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如皱下眉头或扭下头等一些微小动作。当然,这些只要医务人员注意就可以及时纠正,但有些特殊的诊疗需要也是不可避免的。如牙科医生常常会注意到,每当患者张开嘴接受治疗时,大多数患者会选择紧闭双眼,这其实就是患者感到交流距离过于私密而产生不适,引发轻微的动作。当遇到这样特殊的情况时,医生可以与患者谈论他的病情或治疗方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他的不安感觉。
对于我们临床药学工作者来说,与我们交流的患者更多时候都渴望获得我们的关心,所以往往习惯性地主动接近药师。对于这种“亲密”,我们应主动回应。例如,在病房里与卧病在床的患者交谈时,我们应在患者的床头而不是床尾;为减轻患者的紧张,还可以不时地为患者整理一下被褥,用手测一下患者的温度等。所有这些亲切友善的行为和人际距离会让医患沟通变得融洽温馨。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药房柜台的高度往往低于1米的重要原因。
总之,正确的人际距离在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医患沟通中更是必不可少,处理好这种空间距离是我们融洽沟通的润滑剂!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中心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