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9 小时前 |
---|
|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2013年3月,新医改将届满4周岁。
在这4年中,取消“以药补医”始终是最直接的目标。因为在“以药补医”的背后,潜藏着诸如看病贵、看病难、医疗费用过高、大处方等各种不合理的现象。
在这4年中,浙江、陕西、青海、安徽等省份已全部取消“以药补医”。而取消“以药补医”势必牵动补偿机制、支付方式,以及医务人员收入等各方面的改革。而发展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产生竞争、对照,亦是平衡医疗市场的一种优势手段。
4年医改,改了什么?未来的医改,路怎么走?近日,就此访问卫生部医改办副主任、医管司司长张宗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新医改课题专家顾昕,以及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试图勾勒出未来医改的路线与图谱。
补偿改革
医改4年,浙江、陕西、青海、安徽等,已全部取消以药补医,公立医院通过取消以药补医,都在探索着系列综合改革。如北在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的同时,按照医师职级确定患者在门诊的医事服务费,北京医保基金对“医事服务费”给予定额报销,每人次40元。
张宗久:在取消“以药补医”制度方面的测算,北京的公立医院采取了调整医事费平移的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使一个复杂的问题简便易行,而且确实在改善医务人员劳务收入方面入手,拿掉一个大家认为在现阶段不太好的补偿机制,所以做了医事服务费制度。
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以药补医”分了几批走,最长的已经达到半年以上。总的来看达到了取消“以药补医”的目的,次均药品使用量在下降,费用也在下降,医务人员的收入在上升。
总的来看,这项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一些医院的学习交流,大家认为这项制度是行之有效的一项制度,正在落实。
庄一强:以往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现在药品零差率改革,要么提高医疗服务费,要么政府补贴,如果不到位,那收入就更低,好医生会流失。目前的医院改革,难就难在这里。
公立医院改革中,大的医院不容易动,目前看病难的问题中主要是看好医生、好医院难,主要是医生上下不流动,这是重点。多点执业的有效机制目前没形成,大医院的医生不愿下去。
以前盖大楼、买设备、退休人员工资都是医院负担,目前北京的方式是,这些负担被政府拿走了。现在医院只负责运营,对创收的压力会小些,改革成功率也会大些。
顾昕:现在执行的政策叫药品零差率政策,能不能带来“以药补医”的取消,是不一定的。
取消“以药养医”的前提是什么目前尚未搞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推行药品零差率政策能否带来好的效果也不好说。
首先,药品零差率会否带来“以药养医”。药品零差率政策是公立医院和其他一些医院用中标价进货,然后销售价格等于中标价,到了医院账面上原本允许的15%的加价没有了,看起来药品收入的盈余就没有了。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药品的销售收入或者叫盈余,不仅仅是上面加价的部分,实际上是中标价之下的那部分,才是真正的大头,因为相当一部分药品中标价高于市场批发价这个现实普遍存在,俗称药价虚高。
如果中标价和市场批发价相去不远,低价中标的药,医院基本上不使用。这种情况下,中间的利益显然要被医院以各种方式所占有,所以药品零差率政策能否解决“以药养医”政策是不一定的。
其次,由于实行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医院要进行一定的补偿,于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但对于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在整个医疗价格体制中,存在哪些根本性问题、如何改并没有很好的讨论,比如政府是否有必要对所有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进行定价,是否有必要管制加价率等。公立医院用贵药,是加价率管制造成的,没有管制,他们可能会用便宜药。
支付方式的选择
医院改革有很多综合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支付方式改革,所谓支付方式,包括医保、患者看病以后付费的整个信息。目前医院的付费方式是后付费,也就是看完病后按照项目来付费,此种后付费的方式,一个好处是容易结算。但一个最大的弊端是容易导致多服务、大处方。而现在的改革就是要控制此种行为,推行按病种、人头等付费,预先告诉患者多少钱。
张宗久:全世界的就医支付方式还没有说哪个方式最好,它得适合病人医疗的需求,比如按项目、按人头,比如总额预付按床日、按病种和药品。
支付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对门诊支付、慢性病的支付产生作用。但是,它要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慈善救助体系和商业保险体系的不断健全去丰富和发展。
支付方式实际上在不断探索,这种探索的核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花好这笔钱,而且还要保障医疗机构可持续地提供比较好的服务。
但是,它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监管问题,按项目付费的时候,可能是医疗多一点,但是按照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出现过医疗不足和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实际上,我们国家已经借鉴到其他国家一些“过来人”的做法,比如要制定临床路径,建立信息化网络进行监管,要进行实时监控,还要加强第三方评价和患者的投诉管理,这些方面的工作都要做好,为群众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服务。
庄一强:通过支付方式改革,费用能控制,但会导致医疗不足。总额预付是给了医院钱,医院按照科室分下去,当分到每个医生头上,医生月初就把额度用完了,月末就不看病,所以出现了推诿病人的情况。
按病种付费,相当于点菜吃饭,自助餐包干,一个人100元,提供者会在自助餐的菜里面偷工减料,阑尾炎3000元,用便宜的药,剩下的都是医院的。所以不管是总额预付,还是按病种付费,都会导致医疗不足。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顾昕:首先要有个集团支付的制度,集团支付当然是医保机构,也可以叫集团购买医疗服务。集团购买采取打包付费的方式,此方式做得好的话可以彻底消除过度医疗,在此种方式下,超支医疗机构自理,结余归医疗机构。越过度医疗,越挣不到钱。
打包支付不干活怎么办,医疗服务不足,打包款拿到手了。请打包付费的人自己想办法,医保机构作为买单者应该走向专业化,他们对于集团支付的契约如何制定,有三个步骤:第一,要专业地跟服务提供者谈判;第二,专业地制定支付的标准;第三,以专业的方式对提供服务的情形进行监测。也就是说监督,干活少,给钱就少。
医务人员该怎么管
医务人员,是这场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回扣也好,大处方也好,在一个侧面都显示着目前医疗服务人员账面工资的短少。而要想杜绝大处方、回扣等问题,整个改革链条通畅、执行到位,医务人员获得与劳动等值的收入是必然的。
张宗久:公立医院改革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回归公益性,二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保证医学事业可持续发展。所有的改革都要有参与者,医务人员是改革重要的参与者,也是给病人做好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群体。
在改革的文件当中,不论是国家的6号文件还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都强调要增加对医务人员的分配,在收入分配上要有所增加,通过改革提高绩效。现在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开支的浪费,这些获得的绩效要进一步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分配。
同时,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支付制度,使医务人员更安心地去工作,不必要为经费过多发愁。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保障制度,通过对价格的调整和支付方式的改变,给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很好的给病人服务的环境。这些都是医改的目标,逐步来实现。
庄一强:医务人员工资结构调整,卫生部文件有限制,现行的情况是医院的总收入的25%左右,给医生发工资和奖金。之后,卫生部又做了一定上浮,提高了30%多。
香港是将总收入的80%给医生发工资。其他进入运营成本。国外大概是60%到80%,运营成本是20%,建设等等都是政府负担。
提高医生的工资幅度是对的,如果收入提高,没必要谈回扣。一旦发现回扣,吊销执照,医生觉得执照比回扣更重要。但目前看,提的幅度还不算高。
顾昕: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也曾说医生收入要更多一点,提到40%。我认为没必要对这个管制,政府不用管医院给医生多少钱,医院要加强管理的自主性,法人治理结构要完善,之一就是员工在法人治理结构中有一定的话语权。
人事工资制度要改革,推进劳动合同制,合同中到底给多少钱,是医生和医院自己谈判的结果,是医生凭本事吃饭,赚钱。涨工资是计划体制的结果。
如果实行劳动合同制,医务人员就可以流动。新增员工全部取消编制,已有的按现行,或者放弃进入劳动合同制。
来源经济观察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