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引发肺结核2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风湿变态科 赵义 李嗣钊 李小霞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10-15
病历摘要 病例1,男性,23岁,因强直性脊柱炎给予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洛索洛芬及静脉滴注英夫利西单抗(IFX)。IFX初始剂量200 mg,此后于第2、6、8周静脉滴注相同剂量。 接受治疗前,生化检查,C反应蛋白(CRP)24.2mg/L,红细胞沉降率(ESR)12 mm/1 h,类风湿因子(RF)阴性,HLA-B27(+),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患者CT扫描示双侧骶髂关节炎性改变;胸部X线及CT未见异常(图1);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第4次应用IFX后2个月,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X线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粟粒影(图2),诊断为“粟粒性肺结核”。 遂转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接受抗结核治疗。1年后电话随访,结核病情好转,继续服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AS。 病例2,男性,54岁,因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甲氨蝶呤、塞来昔布和IFX,IFX治疗方案同例1。 治疗前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CRP 198.0 mg/L;ESR 63 mm/1h;RF199 kU/L;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患者胸部X线示右下肺纹理重。 患者接受第2次IFX治疗时,X线胸片示右中下肺野淡片状模糊影,左下肺见点状密度增高影。无明显咳嗽、咯痰,无发热、盗汗等不适症状。于是继续接受治疗。 患者于第2次IFX治疗后1个月出现轻微咳嗽,咯痰。胸部CT示双肺炎性改变(图3)。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考虑为“肺结核可能”,遂转入北京某结核病控制所,入院后肺结核痰菌检查阳性,接受抗结核治疗。 讨论 IFX是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临床用于治疗RA、AS、克罗恩病、银屑病及银屑病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有研究表明,接受IFX治疗的患者结核患病率显著增加。潜在的结核感染者应用IFX治疗后,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生率增加4~5倍,其中约98%的患者在应用IFX治疗6个月内发病,平均发病时间在12周。 上述2例患者在接受IFX治疗后均有良好疗效。但2例患者在用药后不久即因肺内结核而不得不停止IFX治疗。值得一提的是,病例1只检查到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但缺乏病原学的直接证据(多次痰涂片找结核分枝杆菌未果),仅依靠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肺内结核,其后接受抗结核治疗有效,为其肺结核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病例2肺结核痰菌检查阳性,有直接诊断依据。国外文献表明,对生物制剂治疗相关结核进行诊断,在缺乏生物学直接证据时,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抗结核治疗反应也可作为肺结核诊断的依据。另外,这2例患者在接受IFX治疗的同时,还应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剂,该类药物对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可能也增加结核发生风险。 总结两例患者结核病的主要特点为:①均为肺内结核,其中AS患者表现为粟粒性肺结核;②发病较早,AS患者在首次应用IFX后第16周发病,RA患者在应用IFX第6周发病;③治疗前常规结核筛查无异常,胸部检查无异常;④发病后临床表现不典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低,增加了诊断难度。 综上所述,对于拟行TNF拮抗剂(尤其是IFX)治疗的患者,在用药前应进行详细的结核筛查,同时,合并用药方案的制订,用药过程中定期、严密随访也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