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专家访谈
医师报 2011-5-16 16:33:08
吴兆苏 高血压联盟(中国)主席 北京安贞医院流行病研究室教授
高血压防治迫在眉睫,我们这次指南的发表,和正式出版发表可以给我们高血压今后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支持和指导、推动作用,所以我想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
要把指南的理论变成我们社会的实践,更好地指导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在中国高血压联盟的领导下,组织全国的很多的专家,到全国各地进行高血压新指南的,2010版的指南的推广和宣讲工作。
胡大一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两亿高血压患者,我觉得最重要是高血压的预防,就在全面健康…才能做到零计划,防高血压防过去了,我觉得这是中国最大的一门检验,政府主导,像中粮、中盐这些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
指南最重要我认为还是要,高血压指南,我觉得从我们目前来提,还是要抢基层,提高社区医生和西部这些边远地区的基层培养。
王文 高血压联盟(中国)副主席,秘书长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
2010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在卫生部疾控局的领导下,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中心,组织了全国的近百位专家,历时两年,经过了多次的研讨,大家分工撰稿,最后讨论修订成为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这个指南的主要特点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高血压病人的特点,也参考了我国的高血压临床实验的证据,和流行病研究的证据,也参考了国外的一些高血压的临床实验的有关的证据。
我们就在卫生部疾控局的组织下,组织了一个火炬计划,推广2010年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准备在全国利用高血压世纪行或者是其他的活动形式,把2010年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广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去,使大多数的医生能了解或者掌握中国高血压的防治指南,从而为高血压的防治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的管理高血压,规范的治疗高血压,合理用药,也要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结合起来,那么就可以改善高血压的控制率。
林曙光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组组长 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
指南出来以后呢,对各个从事高血压的这个医生呢,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资料参考书,所以我们对新的指南的公布,我们也都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来介绍这本新的指南。
我们希望有了指南的指导以后,大家能够学好指南,用好指南,在临床里面呢,做好对高血压的了解,提高高血压的三个率,包括知晓率、治疗率跟治愈率。
赵连友 高血压联盟(中国)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指南制订以后,对我们高血压的防治有了遵照的一个样板,按照这个样板执行,更规范化、科学化,有序的在我们国家开展高血压防治,将有重要价值。
今后这几年当中,我们把高血压的推广应用做一个重点,落实到基层,让每个大夫知道指南。
高血压指南制订为我们高血压学科的建设,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高血压这个学科的建立,必须要有个指南做依据,来进行规划和发展,协同不同的专业,有高血压的学科,共同的来完成这个学科的建设。
黄峻 高血压联盟(中国)副主席 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
依据高血压指南作为一个蓝本,作为一个教材来加强对基层医生的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方面的培训,那么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后可能要做的这样的一个工作。
这个是不完全是国外的一些指南的翻版,而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面的一些资料,已经历经了大量的中国的一些研究的资料和信息,有我们自己的一些观点。而且有一些建议的话,跟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也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
我相信这个高血压指南的发表一定会在我们国家的慢病特别高血压的防治方面,起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它上一个新的台阶。
张维忠 高血压联盟(中国)副秘书长 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教授
这份指南相比五年之前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无论从深度、广度方面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它概括了中国高血压人群的一些防治特点,特别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的高血压的防治做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我想无论怎么说,这份指南的出台,将对中国的防治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同时这份指南也为我们今后的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工作和具体实施也提出了一些新的任务和新的方向。
这份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呢,充分强调和考虑了中国高血压人群的一些特点,以及是这几年里面我们中国高血压人群在具体的防治工作当中的一些问题的解答,包括具体的一些措施。
在具体的推广治疗指南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认真的对治疗指南的精神去进行很好的解读,以及认真的落实推广,这个事要比制订指南更为重要。
孙宁玲 高血压联盟(中国)副主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依据中国高血压本身的特点,比如说高盐状态、低钾状态、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和高血压的关系,那么以低叶酸的这种现象,那么这些在我们过去的2005年指南是没有涉及到的。
那么就说明我们现在的指南更符合于中国的一些特色,那么根据中国的高血压的特色去做出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应该具有重要的价值。指南的推出具有指导中国高血压规范化治疗的这种重大的意义。
我们也希望,在这种心内科中,能设立一些高血压的专业门诊,来对病人更规范有序的进行管理,进行治疗。我们现在面临得更加的挑战是什么呢?如何有效的将中国的这种指南的信息传递给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
李小鹰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高血压应该是我们国家老年的心血管病最普遍,而且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我们国家现在有1.67亿60岁以上的老人,那么其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是49.1%,也就是说一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年龄,那么在05版呢,并没有特意的界定,那只是说老年高血压,没有说多少岁,那么这次界定是65岁,大于等于65岁的人群患有高血压的这些病人,我们把它归为老年高血压。
我们中华老年医学分会的全体同志,对于推广高血压指南都有很大的决心和信心,我们会很快地行动起来,真正积极地投入到推广项目,特别是火炬行动,高血压世纪行,这些活动当中去,真正地让高血压指南的推广变成一个提高我们整个高血压的诊治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的这样的一个活动,真正能把我们大家的这个光和热很好的发挥出来。
陈香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教授
我们肾脏科专家也多次和高血压联盟以及心血管病学的专家们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肾脏病的病人容易出现肾性高血压,流行病学的调查可以看出来,在走向尿毒症的这群群体中间,有将近20%左右的病人属于高血压肾脏损害导致的尿毒症病。同样,在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过程中,根据肾脏病的不同时期,尤其是在慢性肾脏病的CKD第三期、四期、五期,肾性高血压发生率是逐步增加的。到了CKD的第五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可以高达90%以上。不管是从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还是慢性肾脏病导致的肾性高血压,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而且是一个恶性循环。在临床上,我们如何去指导临床医生去把病人的血压值降低在靶目标值以内?所以,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我们作为肾脏病专科的医生,也非常赞同把血压的目标值定在130/80mm/Hg。从肾性高血压的治疗也好,还是高血压肾损害,我们如果能把病人的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那么可以延缓病人走向中末期肾衰,走向尿毒症。所以就会给国家、给家庭减轻很大的负担。
这次新版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它的特点是多学科共同讨论而产生的,高血压肾损害,还是肾性高血压,它们互为因果,不仅引起高血压的并发症,甚至是脑血管的并发症,全身系统性的损害,它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我们在国家卫生部以及中华医学会和各个兄弟学科共同联合起来,推广《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使中国高血压的病人和肾性高血压的病人真正把血压控制好,提高知晓率、治疗率,达到靶目标值,这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目标。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高血压的控制会达到很好的一个水平,也会步入到国际先进的行列。这样,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意义就更深远了。我作为肾脏病学的专科分会的主任委员,非常感谢这次会议对我的邀请,一定要积极的参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推广和医学讲解,使我们的临床医生,不管是哪一级的医生,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到社区医院和全民都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意义、目标,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去联合起来,进一步去努力!谢谢!
朱鼎良 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
新指南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个,中国的特色更加鲜明大量的采用我们国家自己的研究资料和证据,提出了在执行的时候有标准、优化、基本这几个阶段的实施。第二强调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特别重视社区的高血压的防治,增加了儿童和青少年这方面的内容,第三,更加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筛查。
我觉得新指南发布以后,很重要的就是要做新指南的实施,把新指南高血压防治的一些理念、策略和方法,要把它转化为广大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认识,用于临床实践。这是一个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国家地区广阔,各个地区的医疗资源和医学水平有很大差别,所以在推广的过程中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使得执行可操作性更强。
指南本身的修订过程也是我们对高血压防治一个认识的过程,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我希望在实施的过程中间根据这些实际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为下一次指南的修订提供更多的证据,我希望通过这次指南的推广和实施使我们国家的高血压防治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们国家的三个率进一步提高,希望我们国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拐点早日出现。
王拥军 中国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血压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临床措施。新版的指南不仅有全面的卒中一级预防的内容,也有在二级预防中高血压管理的内容。
所以我也呼吁全国所有的神经科医生能够积极的去参与新版指南的推广,能够通过教育项目提高中国脑血管病的预防水平,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