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民的好总理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温总理就出现在灾区指挥部的现场。几乎发生地震的每一个灾区都能见到温总理的身影。我们的总理年纪已经不轻,他冒雨、熬夜,在瓦砾堆上,在帐篷里,视察灾情、指挥救灾,眼含热泪拥着小孩,用沙哑的嗓音演讲……那一幅幅画面,作为中国人,有谁不被感动?
温总理一向以温文尔雅著称,罕有拉大嗓门的时候,但在抗震中却是例外。有记者报道:救人心切的温总理当接到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的电话时,总理心急如焚,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之后他把电话挂了。总理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老百姓装在心中,救命第一,责任重大啊!
二、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三、人民教师——谭千秋
5月12日,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所在的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顷刻坍塌,地震当时,他正在为该校高二(1)班的学生上政治课,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谭千秋立即张开双臂,用身躯死死地护住4个学生。
令人欣喜的是,这4个学生获救了;令人哀叹的是,谭千秋的心跳却永远停止了。
5月13日,在德阳市东汽中学坍塌教学楼的废墟中,救援队员找到了谭千秋的遗体,而在他身躯下面,竟然有4个学生紧紧地护在他的双臂中,“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诉说着当时的场景。
谭千秋,这位来自湖南祁东县的男子,1982年从湖南大学毕业后,投身四川教学27年的平凡教师,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学生的生命安全。
四、白雪天使——袁文婷
在什邡市发生的多起教学楼因地震垮塌事故中,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3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但师生仅伤亡10多人,该校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6岁。
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
五、坚强的声音——唱儿歌的女孩
北川县委大院下游100米远处是当地建筑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现在,这里成了北川最大的废墟,一座座大楼被震裂直至被附近滑落的山体完全吞没。
14日下午1点左右,救援队员们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女孩。
废墟随时有可能因为余震而再次坍塌,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
“快,这里有人。”在队员的招呼下,十多名队员迅速赶了过来。
“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救援过程中,面对队员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员们。一块块砖石被移开,队员们才发现孩子双腿被卡,下半身沾满鲜血,从紧咬的牙齿中,不难看出孩子正遭受着巨痛的折磨。
“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获救后,孩子告诉队员,她叫任思雨。
“思雨……”下午6点多,天色渐晚,一男一女穿梭在废墟中,一声声凄厉的呼喊声响彻山谷……“真的啊,太感谢你们了。”得知娃娃已经被救起后,两人紧紧地拉着队员的手,激动得泣不成声。
六、他不叫乞丐——他叫徐超
在全国募捐的时候,我们的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乞讨老人的慷慨。
当他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老人解释说,“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
爱心捐赠仍在继续,昨天,最让人感动的捐赠者应该是这位乞讨老人,他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
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昨天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
工作人员郭小姐说,“我们放了好多宣传牌,上面有灾区的一些图片。”老人端着碗,在宣传牌前止步,看了一会,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
工作人员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已经离开,“他好像很累的样子,步履蹒跚,看着他的背影,我就想哭。”
本以为这就是捐款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谁料,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
“这次可把我们惊呆了!”郭小姐赶紧拉住老人问情况,老人才解释,“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
老人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费了很多口舌后,郭小姐才明白,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一百元,“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
好说歹说,老人总算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会写字,委托工作人员代签:徐超(音)。老人走后,在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保安说,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说到这里,郭小姐已经哽咽了。
七、女孩废墟里读书.坚强让老师哭泣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八、血铮铮的汉子——张秋红
从5月12日到15,3天,对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秋红来说,像是一个世纪。这个14年兵龄的铁铮铮汉子,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虎目噙泪,十指掘土,战友帮助张秋红将父亲和嫂子从废墟中刨出时,他已经没有了眼泪,颤抖的身影依旧站在废墟的顶部,指挥救援……
楼房垮塌 父亲嫂子不幸被埋
14中午11时30分,都江堰市观凤小区巷内,一具遗体平卧在砖地上,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一位武警上尉跪在路基上,“爸爸,我不能送你了,请您原谅我……”上尉语音哽咽,肩膀不住抖动,身旁的数十名武警战士忍不住哭出声来。这名上尉就是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秋红,逝去的老者是他的父亲。
在距遗体不到200米处,是观凤小区34栋楼的所在地,曾经的6楼住宅,经过5月12日的地震,已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张秋红的父亲和嫂子都被埋在废墟下。
“地震时我正在成都某中队指挥训练,当时并不了解都江堰的情况。”张秋红双眼通红,眼睛盯着地面。他回忆说,由于和都江堰失去联系,对于当时住在都江堰的父、母亲、嫂子、妻子和孩子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一直在部队战备。直至当晚10点,支队与都江堰中队始终无法联系时,支队决定让张秋红前往都江堰,一是让张秋红看看家人的情况,二是打探都江堰中队的情况。张秋红冒雨打车来到都江堰观凤小区时,已是午夜时分,他在小区内大喊妻子的名字,雨中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母亲、妻子和6岁的女儿。此时,一家人抱作一团,张秋红瞬间被噩耗击中:地震发生时,他的父亲和嫂子正在睡午觉,最终没有跑出楼,被埋在废墟下。
废墟面前 铁血男儿放声大哭
“爸爸、妈妈和嫂子半年前才到都江堰,是为照顾我刚出生的女儿。”张秋红说,他老家在湖南常德,1994年服役到成都,就在都江堰成家。去年9月左右,张秋红的父母和嫂子一起从湖南来到都江堰,照顾即将临产的妻子。当时,张秋红为父母和嫂子在观凤小区34栋租了间套三住房。
地震发生时,张秋红的母亲恰好下楼晾衣服,眼睁睁看着住宅楼瞬间垮塌,母亲大喊老伴的名字,“母亲一动不动,任凭砖头砸在身上,全身都砸伤了,她坚信爸爸没事。”说到这儿,张秋红虎目含泪,用力眨了眨眼,望向远方。
由于任务在身,张秋红12日午夜见到母亲后,来不及到废墟上看一眼,就匆匆赶往都江堰武警中队。一个通宵,他向都江堰中队传达了支队指示,回到观凤小区时,已经是13日清早。此时,他一个人来到掩埋父亲和嫂子的废墟前,再也忍受不住一晚的悲伤,放声大哭。“我得坚强,在家人面前不能哭,只有撑着。”说着,张秋红再次泪水满眶。
九、枪的捍卫者——邓波
与大家一样,12日下午2时28分,正在办公室写材料的邓波突然感到办公楼在剧烈摇晃。他跑到院子里,看到不远处有楼房正在垮塌,巨大的声响伴着人们的哭喊声传入耳中。这时,领导指示,邓波等几人留守派出所看管枪等,其它民警上街维持秩序、疏散群众。
“那边有个太婆脚断了!”听到从派出所跑过的群众的呼喊,邓波冲出派出所,果然,离派出所百米左右,一位看上去年过七旬的老婆婆正在地上痛苦的呻吟。邓波连忙将这位小腿被砸断的老人背到派出所的院子里。
刚刚安置好老人,一位中年妇女冲进派出所,带着哭腔呼喊:“请帮忙救救我的女儿,我家的门打不开了,我女儿还在五楼上!”闻言,邓波又跑到派出所旁的阿坝州林业木材联营公司家属区,冒着余震的危险冲上五楼。这名妇女的家门在地震中已经严重变形。“救命、救命……”里面的女孩不断地拍打着房门,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不要慌,我们来救你了!”邓波一面抚慰女孩,一面用群众找来的钢筋拼了命地撬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刻每一分钟都显得那么漫长。终于,门开了,女孩得救了。
回到派出所,一位大爷又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快,那边有个妇女遭压在废墟下了……”邓波又朝废墟跑去。一看,一大块预制板压在一位30来岁的妇女,邓波和一些群众试图将预制板起来,无奈预制板太沉了,他们根本无能未力。“通过电台与指挥中心联系!”念头一闪,邓波又跑回派出所,通过电台迅速向当地公共安全专家指挥中心求援。
刚刚安置好老人,一位中年妇女冲进派出所,带着哭腔呼喊:“请帮忙救救我的女儿,我家的门打不开了,我女儿还在五楼上!”闻言,邓波又跑到派出所旁的阿坝州林业木材联营公司家属区,冒着余震的危险冲上五楼。这名妇女的家门在地震中已经严重变形。“救命、救命……”里面的女孩不断地拍打着房门,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不要慌,我们来救你了!”邓波一面抚慰女孩,一面用群众找来的钢筋拼了命地撬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刻每一分钟都显得那么漫长。终于,门开了,女孩得救了。
十、伟大母爱——死难保护子女
龚晋是一名年轻的妇科医生,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妇科工作。5月12日刚好飞抵成都探亲。5月13日,龚晋来到重灾区都江堰参与救援,他在现场的身份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三天来,他抢救近200名伤者。回忆起连续几日的救援场景,龚晋不胜唏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龚晋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