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油果糖注射液是甘油与果糖的复方制剂,属高渗性脱水剂,早期,临床上常用于脑水肿及颅高压的治疗。近年,随着甘油果糖注射液被广大临床医生的普遍认可及接受,也在骨科等其他科室被用于椎间盘突出症、肢体创伤及手术后的肢体或关节肿胀等,用来消除局部肿胀、促进功能恢复等。资料分析表明,椎管肿瘤压迫以及手术损伤造成脊髓水肿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甘油果糖作为一种脱水剂,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组织水肿有全面的改善作用。
《甘油果糖治疗椎管肿瘤术后脊髓水肿临床效果观察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李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收治椎管肿瘤120例,平均年龄37.8岁,入选条件:(1)MRI确诊;(2)年龄不超过75岁;(3)无糖尿病、肾脏病史;(4)用药前无电解质紊乱;(5)肝、肾功能正常。
1.2 研究方法 患者被随机两组,甘油果糖组60例,其中髓内星形细胞瘤11例,室管膜瘤35例,神经鞘瘤14例,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商品名福宝,江苏天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0ml,静点q12h,5%葡萄糖液500ml+地塞米松10mg静点bid。甘露醇组60例,其中星形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38例,神经鞘瘤13例,平均年龄36.6岁,将甘油果糖注射液改为甘露醇250ml,静点q12h,其他治疗不变。连续用药7~10天,两组补液均为2500ml/d,每例每日记录血压、脉搏、四肢肌力和感觉变化,于第1、5、10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包括电解质、血肌酐和尿素氮),第10天复查MRI。
2 结果
(1)甘露醇组60例中有8例出现肾功能受损,其中年龄45岁以下者仅1例,因此,老年患者慎用,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甘露醇。并且甘露醇的强有力脱水作用使患者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甘油果糖组60例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轻度肾功能受损。因而,肾功能不全患者亦可应用。(2)由于甘露醇要求输液速度快,给药后患者多有血压脉搏的改变,而甘油果糖滴速较慢,未见此现象发生。(3)疼痛、感觉异常、肢体运动的改善,前3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3天后甘油果糖组优于甘露醇组。(4)甘露醇组16例出现电解质紊乱,而甘油果糖组仅有2例。(5)实验室检查两组各生化指标及MRI显示两组脊髓水肿缓解程度,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5。
表1 甘油果糖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尿量比较(略)
注:表内为平均数,括号内为波动范围
表2 甘露醇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尿量比较(略)
注:表内数字为平均数,括号内为波动范围
表3 两组用药后出现血糖、血电解质、肾功能损伤对比 (略)
表4 用药10天后两组脊髓水肿改善情况对比(略)
注:α=0.05,P>0.1,χ 2 =1.7981。按α=0.05水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表5 用药10天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略)
3 讨论
脊髓水肿是以往被高度重视的病理改变 [2] 。近年研究发现椎管肿瘤周围脊髓存在缺血半暗带,局部血流下降,其累及的范围与水肿范围基本一致,提示组织血流下降是脊髓水肿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故治疗要求“双管齐下”,即尽早改善血流,防治脊髓水肿,并更强调前者。甘露醇不失为一种既经济又快速有效的脱水剂,但其对肾功能、水电解质的不良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且在改善脊髓血流方面有欠缺。甘油果糖作为一种脱水剂,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及证实 [3] 。认为,甘油果糖的作用机制有三方面:(1)通过高渗性脱水产生直接的降颅内压作用;(2)使各种组织中含有的水分向血液中移动,稀释血液,降低毛细血管周围的水肿,除去了机械压迫,升高脑灌注压,脑血流量增大,对缺血部位的改善更明显 [4] ;(3)甘油经代谢后产生能量,促进脑代谢,最后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本组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椎管肿瘤压迫以及手术损伤造成脊髓水肿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甘油果糖作为一种脱水剂,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组织水肿有全面的改善作用。早期使用甘油果糖可有效改善脑循环、减轻脊髓脑水肿,从而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运动感觉障碍。但甘油果糖的最佳剂量、疗效则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5] 。
参考文献
1 钱东翔.甘油果糖注射液对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7,19(5):359-362.
2 张立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脱水剂的应用.脊髓杂志,1998,8(1):30-31.
3 杨树源.甘油果糖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观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5):272-274.
4 钱同芬.利尿剂引起的肾功损害.中华内科杂志,1985,24:46.
5 Rash JE,Yasumura T,Hudson CS,et al.Direct immunogold labeling of aquaporin-4in square arrays of astrocyte and ependymocyte plasma membranes in rat brain and spinal cord.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20):11981-119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