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发布该技术规范明确“国家负责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统一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并作为医疗机构收费项目的依据。各地依据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确定本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于国家层面首次纳入药师门诊诊察、处方/医嘱药品调剂、住院患者个性化用药监护3个药学服务收费项目。
2.《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发布该通知工作任务中提到:提升合理用药水平。规范医师处方行为,按照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合理用药原则开具处方。推行临床药师制,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处方点评、药学监护等合理用药管理方面的作用。强化合理用药教育与培训,对不合理用药行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在儿科等重点科室配备驻科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管理。
3.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第三批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九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2023年7月31日,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编制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团体标准。团体标准体系中的“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超说明书用药”、“应急药事管理”、“药房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用药安全文化建设”、“药品使用监测与评价”、“特殊管理药品”、“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九项管理标准,现已通过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论证和审议,符合发布条件。4.广东省药学会发布《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3年版)》
7月4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3年版)》,这已是自2015年以来的第9版。此次《目录》中,共收录用药信息308条,包含了市面上常见的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化学药,例如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由于药品说明书收录的用药信息往往滞后于医学和临床实践的发展,超说明书用药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在临床实施中被严格管理。
5.《中国临床药师核心胜任力框架专家共识》2023版颁布
2023年3月,《协和医学杂志》发表了《中国临床药师核心胜任力框架专家共识(2023)》。在医院药学服务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临床药师参与“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专业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胜任力标准的制定已成为国际趋势,但目前我国关于药师胜任力的研究较为匮乏且尚无临床药师的核心胜任力框架。为完善我国临床药师胜任力体系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和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并组织药学、医学、教育和管理者等多学科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我国临床药学实践经验,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制定了《中国临床药师核心胜任力框架专家共识(2023)》。该共识确定了临床药师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框架,包括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终生学习6项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及其对应释义,为我国临床药师的培养和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探索方向。 6.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7.《关于进一步做好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3年1月1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提高儿科医疗质量,保障儿童用药安全,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提出,加强儿童用药遴选和配备管理。遴选儿童用药(仅限于药品说明书中有明确儿童适应证和儿童用法用量的药品)时,可不受“一品两规”和药品总品种数限制,进一步拓宽儿童用药范围。强化儿童用药临床合理使用。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诊疗方案和药品说明书等,加强医师处方、药师审方、护士给药等各环节管理。要准确掌握用药适应证,以及不同年龄儿童的药物选择、给药方法、剂量计算、药物不良反应等,合理开具处方并经审核合格后进行调配。加强药师配备并提供儿科药学服务。医疗机构要加大药师配备力度,围绕儿童患者需求和临床治疗特点开展专科药学服务。鼓励安排1名经过培训的药师或临床药师驻科,与本科室的医护团队共同提供药物治疗服务。驻科药师要积极参与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参加联合查房、会诊,为儿童患者提供用药医嘱审核、药物重整、药学监护、用药教育等服务。驻科药师的业务工作由药学部门统一管理,其他事项纳入儿科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儿科药学门诊,按照相应药学服务规范,提供药物咨询、药物重整、药物治疗管理等服务。做好儿童用药处方调剂和专项点评。医疗机构要按照处方剂量精准调配儿童用药,特别是针对低龄儿童的药品调剂,加强个性化给药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减少“剂量靠猜、分药靠掰”导致的分不准、不安全等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儿童用药专项点评;有条件的地区,要开展区域性儿童用药合理性评价,汇总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按规定开展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提高儿童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及合理用药水平。要围绕用药中、用药后的常见问题,加强对儿童家长的指导和教育。建立完善用药随访制度,特别是对出院慢病儿童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医疗机构要综合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单等多种方式,开展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宣传和儿童疾病预防保健等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儿童家长树立科学用药观念,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及儿童用药依从性。
8.外科药学、居家药学服务的探索和推广
在与药物治疗相比,外科医生更专注于手术治疗,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均是常态,开展外科药学服务有现实需求,外科是临床药师切入、发挥作用的重要科室,开展外科药学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大量老年病、慢性病的患者分布于居家环境中,“居家用药安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居家药学服务也在全国多地开展。
9.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这是继2019年公布第一批重点监管药品目录后的首次更新。第二批目录仍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为主,涵盖奥美拉唑、人血白蛋白、布地奈德、头孢哌酮舒巴坦等30款药物,不乏超10亿元大品种。对比两版重点监控药品,其中奥拉西坦、前列地尔、依达拉奉、骨肽、脑蛋白水解物等二次入围,脑苷肌肽、丹参川穹嗪、小牛血清去蛋白等13款药物被调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首批目录以辅助用药为主,第二批目录中出现了诸如奥美拉唑等疗效确证的明星药。首批重点监控药品在经历重点监控、医保目录调整、说明书修订等政策后,销售大幅度下滑,甚至使得一批药品停产、停用……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杀伤力大,无疑部分药品临床滥用现象将得到遏制。
10.《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高警示药品是指一旦使用不当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危及其生命的药品。2023年9月28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发布了《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2023版)》。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医务人员都应学习掌握。
积极参与2023年临床药学相关十件大事提名活动的获奖者,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查看。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临药网」,搜索「clinphar2007」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