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常态化正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带来新一轮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
“动态清零”等指令下,无论过去还是当下,亦在未来,严防死守,坚决抗击新冠疫情成为各医院常态化动作。
除了疫情,同样在近两年间,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语境之下,公立医院的发展还遭遇精细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其中挑战之一,是自2018年年底至今,国家医保局系列政策的强力推动下,集采作为三医改革的重要一环,正逐渐发挥其服务医疗“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作用,带量采购已成为药品市场准入、销售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公立医疗机构采购的基本模式。
立于全民医疗与健康福祉视角,“集采常态化”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推动医保改革走向纵深,规避医保基金“穿底”风险,最终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而于各公立医院而言,借势更新全院合理用药和科学用药理念,重塑药学管理流程,同步推进学科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效能提升,意义似乎更为重大。
“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出击”?
按照保基本、保临床原则,政策推动下,各医院正将集采重点集中于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逐步覆盖国内上市的临床必需、质量可靠的各类药品及耗材。同时,按政策要求,确保优先使用中选药品,按需求尽可能提高采购量。
对此,医院药品采购与临床用药管理过程中,应衍生哪些新思路和新智慧,进行哪些新的应对?面对新一轮即将落地的胰岛素专项集采,生物制剂的特殊性、集采规则的大不同,又需要医院的管理者们如何提前布局与应对?
“精细纵深,探秘公立医院‘高质’新棋局”!4月27日晚18时30分,《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多家权威医院管理研究院所协办,赛诺菲提供大力支持,中国公立医院远见者云论坛第三场直播,聚焦“国采常态化下的医院用药新筹谋”,大幕即将拉开,敬请您步入云端,智慧共享!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医院院长」,搜索「hospitalceo」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