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药临床药学自己的路
专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金锐药师
访谈对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金锐药师主持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在读硕士王小牧
临床药师网站长孙福生语: 知道金锐药师还是从他主编的《中成药处方点评的理论与实践》开始,后来知道又陆续出版了《小病药治》、《中成药处方案例点评》等书籍,也知道了他本科学的西药,研究生学的是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中药学研究;知道他率先开展中药处方合理性评价的标准化研究及推广,主笔国内首个中成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和基层共识并积极参与科普及基层宣讲培训等工作... 总之,给人的感觉是踏实勤勉、年轻有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药师刘治军语: 金锐药师是中药临床药师里的佼佼者,他踏实勤奋,运用科普式的语言风格,将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让外行看得懂,内行看出门道。祝愿他以后越走越远!
嘉宾简介:金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主任药师,药物化学本科,临床中药学博士,临床中药师,科普自媒体人。
主要致力于中药临床药学的工作和研究,率先开展中药处方合理性评价的标准化研究及推广,主笔国内首个中成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和基层共识,主编国内首部中成药处方点评专著,应邀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专栏连载发表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化研究系列文章10篇,并参与中国药学会基层药学专委会全国推广巡讲。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持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中成药干预的药学共识(北京)》。
同时,主持医院用药咨询平台,创建个人自媒体“小金药师说药事”,宣传药师价值和合理用药。至今累积发表原创科普文章700余篇,累积阅读量6000万次,稳定读者群14000余人,出版科普图书2部,中国科协、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光明网、北京药学会科普专家,2019年获人民日报社全国“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十大人物,2020年获得临床药师网主办的丁香人才杯“药学实践专注极致奖”。
写在前面:随着中医药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和发展,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势在必行,但由于中药毒副作用及中西药配伍的报道日益增多,如何正确运用中医学理论在临床上发挥最大、最合理的防治功效,是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探讨和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金锐药师,来带领我们解读一下中药临床药学的规矩和章法。
主持人:您好,金锐老师,欢迎您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中药临床药学相比于传统的中药学,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哪方面呢?
金锐药师:感谢临床药师网的专访,能够有一个展现临床中药师,或者叫做中药临床药师的平台。中药临床药学,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西药临床药学而诞生的,因为西药的几乎所有不合理用药情形,中药都有;西药临床药学的几乎所有工作内容,中药都可以参照去做。而从纵向上看,中药临床药学就是大中药学科的一部分,是直接锚定临床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应用型学科。中药临床药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中药为什么有效、临床怎样增效?中药为什么有毒、临床怎样减毒?围绕着这个核心任务,各种各样的传统中药学学科,例如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都可以为我所用。如果说优势和特色,我认为中药临床药学的优势就是直接面向和锚定临床应用,特色就是不拘泥于传统学科界限,敢于创新。至于处方点评、医嘱审核、药学查房、药学门诊、用药监护等等,虽然都是传统中药学科不具有的内容,但实际上都只是外在的工作形式,不是内在的核心问题。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让我们对中药临床药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般认为,中药的临床使用缺少标准,存在很多不明确的地方,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情况下,怎么建立一个标准?
金锐药师:很多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中医中药是一门经验学科,主观性很强,经验性很强,缺少标准。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中医中药的经验,主要集中在医生层面而不是医学层面,从医学层面看,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五脏六腑、四气五味,这些顶层的病生理和药理框架具有很强的确定性,根本没有经验操作的空间;从医生层面看,不同医生认识、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的方式和程度是不一样,主观性和经验性比较明显。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在医学层面,应该采用发生学的思维,尽可能还原和阐明这些基本理论的真实涵义,把它们说清楚。而在医生层面,我们可以采用多听意见、平等对待的方式,用专家共识将一些问题说清楚。
我个人认为,中医其实是一门确定性非常强的学科,只不过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核心的东西失传了,所以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举个例子,如果身边的东西丢了,只要不知道确切的丢失地点,那么我们很可能去到处找,一会说可能在这,一会说可能在那,一旦找到了,这些声音也就没有了。
主持人:看到您在中成药处方点评/审核方面写了一些专家共识,探索了一些标准,您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初心是什么?
金锐药师:前面说了,中药临床药学是要解决中药临床不合理使用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首先确定,什么样是不合理,什么样是合理。而且,不同药师对于不合理和合理的认识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希望用专家共识的方式,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中成药作为有固定配伍组方的药品,相对中药饮片复方来说,它的功效特点是明确的,也有药品说明书,适合建立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评价标准。所以,我们首先选择建立中成药处方点评或审核的标准。当然,未来也是一定要做中药饮片复方的相关标准,目前也已经积累了很多思路。
主持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中医药的使用对疫情的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了解到您也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能否简要向我们介绍一下中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金锐药师:好的,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对于流行性传染病(疫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的优势,这种优势的最集中体现,就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疫病的整体观。这种整体观主要体现在“天人相应”和“人病合一”两方面。一方面,中医讲疫病称为“时疫”,这是一种与时间有关的疾病,时间到了就会来,时间过了就会走。所以,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我们可以大致框定容易发生疫病的时间段,比如2019己亥年六之气、2020庚子年五之气,所以10月8日寒露过后大家一定要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同时,也可以根据运气学特点给出适合用于防治的药物和食物。另一方面,对于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医中药并不是专门针对病毒本身,而是关注病人的表现,并且根据这种表现的不同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大家可以想想,当病毒侵犯人体之后,病毒就不是那个单独的病毒了,而是与人体形成了一个新的“病毒-人体”复合体,也就是一个个病人。所以,这个时候的治疗,单纯考虑病毒显然是不完整的,只有把宿主的情况也考虑进来,针对这个复合体进行治疗,这样才最有效。我们也是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中药防治开展了一些研究,发表了4篇论文,涉及中医诊断、中药组方和早期中成药干预的内容,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中国知网新冠肺炎论文专区下载。
主持人:听说您本科接受的是西药的教育,那您是怎么学习中医药知识,并理解和运用在临床上的呢?
金锐药师:对,我大学本科是在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就读的,专业是药物合成方向的药物化学和制药工程,研究生才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从事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中药学的学习。所以,我可以算是一个“西学中”的中药师。从我的求学经验来看,学习中医药知识,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多阅读经典和学习经典,这能够帮助你在汗牛充栋的参考书中找到最有价值的内容,让你有清晰的构架,而不是一下就钻进一些具体的知识里。比方说,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这本书就很好,适合入门阅读,把中医中药的基本治疗原则和逻辑思路都说清楚了。
第二点是多思考,一定要敢于独立的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消化这些最有价值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中医中药的传承历史太长了,出现纰漏、错简甚至误解都是很有可能的,这时独立的思考很重要。举个例子,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理论,历史上的争议就没断过,那么现在适合直接作为配伍禁忌看待吗?我看还需要好好研究,不能搞数字迷信,所以我们也写了专门的文章来探讨。
最后,我们很快会在《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上发表一个最新的文章,题目为“综合医院西药师学习与运用中医药知识的专家共识”,里面也有很详细的讲解,希望大家可以关注。
主持人:中药临床药学如今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关于中药临床药学的模式和未来发展,您有什么想法?
金锐药师:中药临床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科定位和发展路径还处在探索之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比方说,古代人看病,都是把郎中请到家里去看病人,在家熬药在家照顾病人,类似于现在的门诊,而不是所有病人都集中在一个科室住院集中治疗。所以,中医中药的治病方式,天然地与现代的病人住院就医有所区别。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住院医嘱审核、药师查房、用药监护这些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是不是完全适合中药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方式方法?再比方说,血药浓度监测和基因检测是西药临床药学的一个发展分支,但是不是适合作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方向呢,目前临床一线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用药指导思想和评价原则,是不是用少数成分或基因的指标就可以呢?实际上,西药研发模式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真实世界患者的实际用药可能达不到理论上的预期成果,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这个患者的特点,将一般性的理论具体化,做到个体化治疗。而中药的治疗方式本就是基于个体的诊疗模式,我们需要做的,是保证每一个个体患者的诊疗方案,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治则治法需要符合一般的中医理论原则。所以,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需要走自己的路。
我个人认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应该围绕着传统中医药理论下功夫,而不是热衷于借鉴现代医学的新概念。为什么呢?因为传统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做的不好,很多东西都失传了。就拿方剂配伍理论来说,现在都知道的是君臣佐使理论,但不知道的是,君臣佐使理论中的一些内容其实失传了。《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中记载的“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传承下来了,但是“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呢?现在有多少中药饮片复方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具的?诸如此类的疑惑,靠成分分析和靶点分析是解决不了的,需要靠文献追溯和临床分析。从这个角度看,中药临床药学也需要走自己的路。
主持人:看到您一直积极从事合理用药的科普工作,是什么支撑您坚持下去?其中对您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可不可以跟我们站内的朋友分享一下。
金锐药师:刚开始做合理用药科普,实际上是自己的一种兴趣,因为平时喜欢写一些文字,刚好也契合药师的职责定位,于是就这么坚持下来了。再往后我发现,其实合理用药科普文章不仅仅是给老百姓看的,也是给同行看的,对于缺少行业资源的年轻人,这是学术推广和反馈的一种重要渠道。我感触很深的是,很多西药师、全科医师和中医师也都在看“小金药师说药事”的科普文,也说他们有所收获。所以,科普工作绝对是和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观点,评判自己的观点,对于宣传自己很有益处,也能影响到更多的人。实际上,如果没有做合理用药科普工作,可能很多人现在都不会知道我们所做的工作。酒香不怕巷子深,科普平台就是那条小巷,没有科普平台,就不能传出酒香。
当然,我也深知自己的科普功力不够,写出的科普文,其实还不够“科普”。于是,我们在今年也启动了2项更为深刻的科普创作,不再采用文章大杂烩的形式,而是锚定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思想,采用不同的故事性和逻辑性叙事方式,尝试做新的科普内容。也敬请大家继续关注。
主持人:感谢您的分享,下面我们把提问机会交给站内的会员朋友吧,请大家积极提问。
金锐药师:好的。欢迎大家有任何关于中药临床药学的问题与我交流讨论(jinrui9862@126.com)。另外也发布一个广告,我们接下来会在临床药师网的平台上,开展一些具体项目的专家征集,符合条件的老师可以作为我们的专家,参与专家共识的编写和探讨,集思广益,也希望大家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