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晔:李教授您好,听说您的团队刚刚在海南参加了中国数字健康医疗大会,有什么收获呢?
李智平:是的,在大会上,我们有一个中国儿科安全用药AI的首发:儿童合理用药处方医嘱前置审核的智能决策系统。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患者的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一直是医疗机构、社会等都非常关注的方面,也是政府力推提升的医改领域。我是从成人领域转到儿科,从我个人体会来说,儿童的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比成人更具挑战。所以,在临床中,儿科医药护专业人员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唐晔: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智平:一方面,从围产期到18岁之前的青少年,全归儿科管,年龄跨度大。另一方面,很多危重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刚出生就面临很多种疾病,在一些领域,全球都可能缺少小小孩使用药物的剂型、规格、剂量、药物治疗参数,儿童是药物治疗学的“孤岛”。
在药品说明书上,儿童项下屡见不鲜的是:安全性、有效性尚未明确。事实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药物代谢排泄的重要脏器肝脏肾脏都处于生长发育期,从药物治疗学角度,药物代谢动力学曲线,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是不同的拿新生儿来说,不同胎龄和日龄的新生儿,发育的程度,包括药物代谢酶的活性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出生天数越大酶活性越高,有的药物代谢酶在胎儿期非常活跃,出生以后活性就下降沉睡了,分解药物和代谢药物的能力和程度都不一样。再打个比方,成人用药可能95%都是片剂和针剂,但我们的孩子,从幼儿的滴剂,到糖浆剂口服液,到干混悬剂、散剂、崩解片分散片等适合使用的剂型都不一样,包括很多孩子外用的吸入剂和喷雾剂,不同的年龄段,需要的剂型和规格都不一样,即便相同剂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含药量也不一样。
所以,儿童用药,是一个跟成人完全不一样的用药高风险群体,新生儿又是儿科中的一群特殊群体,但这一个特殊群体目前临床能获得的药物治疗学参数,更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研究团队今年在国际上接收在线发表了24篇关于儿童药物临床研究SCI论文,收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国际同行的邮件,及学术大会热情的反馈认可。
唐晔:您介绍一下这套AI系统?
李智平:好的。首先感谢医院的顶层设计。随着我国现代医疗的发展与推进,我院的发展战略方向,是对标国际,积极推进现代化、信息化、专科化、国际化。在这样的顶层设计框架下,我们儿童安全用药智能决策体系应运而生。事实上,医院对药学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非常大。我刚来复旦儿科的时候,整个药剂科就28位专业人员,目前各级药师已扩充到101名,尽管队伍扩大了,但还是跟不上医疗及患者的需求。而这套AI软件,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临床运行效率,我们把它比喻成全院安全合理用药在线决策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信息现代化,来科学管理临床各级诊疗中的药物治疗行为。
我们在后台做了90万条的前置医嘱处方审核,最终纳入了2万多条药物治疗审核规则,做成一个巨大的儿童用药知识数据库。这套软件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将每个患儿的生理病理状态,包括身高、体重、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测的数据指标,依据医生对疾病的诊断飞速互动判断,医生下处方医嘱时,系统会自动判断药物的选择、剂量规格给药间隔正确与否。我们设有几个等级,1至5级是绿色的,说明以上判读都是正确的,到了黄灯6级,系统就提醒医生处方医嘱的安全合理性,药师即进入专业人工与医生线上互动干预阶段。到了红色7级就是用药错误,处方医嘱被系统自动拦截。
此套AI系统会在0.08秒内飞速作出判断药物的选择对还是错,剂量对还是错,给药的间隔是否正确,药物剂型是不是合理等。我们将这套AI软件知识库规则申报了国家专利局200多个软件专利,现在目前已获批73项,其余在审核批准过程中,非常期待。
唐晔:接过这个任务的时候,您的反应如何?
李智平:400多天前,我们接下了这个挑战,既忐忑也兴奋。在系统没有开发之前,各级药师对于医生开出的处方和医嘱是需要人工审核的。每天慕名来我院就诊的来自各地国内外的患儿数量非常多,药师的工作量非常大,高峰时,我院接待门急诊患儿就诊数过万,药师压力非常大,常处于高度紧张紧绷的状态经常是一个窗口配备3个药师,一天服务1000多个病儿。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药师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从医院信息系统去逐一打开这个患儿所有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报告、临床症状表现等。而如今,这套系统大大提升了药学服务运行效率,为临床及患儿安全合理用药实时保驾护航。
唐晔:其中有没有遇到难点和困境?
李智平:肯定是有的,因为在全球没有现成的数据,国外的数据我们不能全部照搬照抄,因为不符合国内患儿疾病谱情况和我国的国家药品目录规格及中医中药特色。我们知识库基于我国药品说明书、马丁代尔药物大典,Pediatric&Neonatal Dosage Handbook(2019最新版),Drug Information Handbook 以及中国国家处方集的儿童版,WHO儿童处方集,古德曼吉尔曼治疗学药理基础,西氏内科学,新编药物学等书籍;以及Lexicomp,Neofax(主要针对新生儿用药),Lactmed(主要针对哺乳期用药及药物对乳儿的影响)等,数据库还参考了大量国外权威的在线数据库,如WHO官网,FDA官网,EMA官网等全球权威官方数据库,再结合中国儿童从围产至18岁的生理病理及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系统进行飞速智能决策,目前中国市场的市售合理用药软件,可能都是围绕着药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判断,几乎没有与病人疾病状况飞速交互判断智能决策的,尤其在儿科领域。
尽管此项工作属于填补空白,开展非常艰难,但是好在过去的这些年,我们形成了一支作战力强大的儿科药学专业队伍,大家在每日繁重的医教研工作状况下,克服困难,胜利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说起复旦儿科药学的这支团队,我忍不住要自豪几句,每一次国内外专家前来检查或交流,给我们的评价是:你们的药学部就像一支特种部队,每一个环节都井井有条,严谨扎实积极向上,而且每一位药师的脸上,都洋溢着对这份职业的敬重与热爱,老外说看了让人感动得落泪。挑战攻克未知领域,真正能考验一个人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服务能级、管理水平,顶层设计、思维理念、战略高度和国际视野。
唐晔:事实上,您从2005年初从华山医院转入儿科医院药学部,已经快15年了,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李智平:终极目标是,提升作为一名药学专业人员的服务能级,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药物治疗服务,真正成为临床多学科治疗团队的重要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