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8-7-12 15:05 |
---|
|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或晚孕母亲使用甲萘醌和磷酸钠甲萘二醌(维生素K族)时,会伴发婴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因此该用法不被推荐(传统用法以静脉给药为对比参考);但维生素K1对溶血有较低的风险。而且长期以来,人们已知在新生儿刚出生时即给予维生素K可以减少VKDB(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发生率,虽然给予维生素K类似物后所出现的黄疸和核黄疸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但由于不可能选择性鉴别所有的VKDB风险的新生儿,因此提倡在所有的新生儿中常规使用维生素K1,但是给药方法从原来的静脉给药转变成为口服和肌注,部分观点认为口服给药侵害性小,肌注可能引起新生儿中儿童期肿瘤风险增加,因此英国和德国均建议首选口服给药;但美国等部分其他国家认为在预防VKDB时,单次肌内剂量比单次口服剂量更有效,因此仍然对所有的新生儿首选肌内途径。
第二个问题,维生素K基本不经胎盘转运,但是维生素K1能缓慢通过胎盘并达到一个有限的浓度,且维生素K在产后乳汁分泌前几天浓度较高,就是为了满足新生儿的需要。因此,对于婴儿有VKDB高风险的孕妇,应从怀孕36周起每日接受维生素K1 10-20mg,就是使母体乳汁在产前能维持相对稳定且足量的维生素K1的浓度,作为改善母乳喂养新生儿的维生素K状态的一种方法。总结来说,就是维生素K族虽然会伴发婴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但发生率与给药方式可能有关,静脉给药风险更大;另外维生素K1相对其他维生素K族,其对溶血风险较低;维生素K虽然基本不经胎盘转运,但其在产后乳汁分泌前几天浓度较高,同样可以改善母乳喂养新生儿的维生素K状态,这便是矛盾所说的不宜使用与适应症的关系。 以上观点如有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