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昨天 12:05 |
---|
|
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为规范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定,制定使用规范。
一、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具体时间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Ⅰ类(清洁)切口手术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颅脑(非创伤性颅脑手术)、视觉器官(内眼手术)、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三、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原则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手术部位损伤严重)、时间长(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脾切除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如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及长期进行放化疗患者)。
2.根据“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的规定。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3.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一、二代头孢菌素列为首选;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矫形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首选一代头孢菌素。
4.病人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g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g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5.万古霉素一般不作预防用药,除非有特殊适应证,例如已证明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SSI流行时或已有MRSA寄殖者;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g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g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6.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 70千克)计算。
7.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