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全麻术后躁动知多少?
2016-08-22 来源:医学界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经常出现躁动,一直是困扰临床麻醉医生的难题。目前术后躁动的发生机制还不明确,而术后躁动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因此预防和治疗术后躁动的药物性及非药物性处理措施众多,但效果不一。
一、什么是术后躁动?
术后躁动是全麻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术后病人处于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 , 常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并存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术后躁动是患者情绪反应和反射性对抗的表现。
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疼痛刺激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术后躁动发作严重时,可引起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
二、术后躁动的临床表现
术后躁动的临床症状多样化,表现为:身体不停的活动,持续烦躁不安,牵拉自己的衣服和床单,试图拔除动静脉套管或体内其他的导管;没有方向感,也许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不能交流,不能按指令活动;即使能交流,也表现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有时大声喊叫或呻吟,经常过分抱怨疼痛及排尿感,体检常发现血压增高,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
三、术后躁动的危害性
躁动患者可拔出气管导管,动静脉穿刺导管,不能进行有效治疗,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可导致脑血管意外,诱发心肌缺血,呼吸频率过快,可使呼吸机治疗患者发生人机对抗,使气道压力增高,通气不足,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或降低,增加全身和心肌氧耗,延迟患者出院时间。
四、术后躁动原因分析
(1)年龄:术后躁动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老年患者相对较少。
(2)术前脑功能障碍:有脑疾病、精神病病史者术后发生躁动、谵妄的危险性加大。
(3)药物:术前用药如东莨菪碱和长托宁可致术后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麻醉用药如依咪酯、氯胺酮、丙泊酚、和高浓度的吸入麻醉药,均可引起术后躁动,肌松药残留作用也可导致术后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4)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低血压都可引起术后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和躁动不安。
(5)其他: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制动不恰当及尿潴留、胃胀等也可导致术后躁动。
五、术后躁动预防措施
由于术后躁动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此无特效治疗方法,处理原则是去除病因,解除诱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在原因未明确之前,主要是加强防护,避免发生意外伤害或严重并发症。若原因较为明确,应立即予以消除。
(1)术前麻醉医师必须访视患者,指导患者配合麻醉,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
(2)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注意水电酸碱平衡;
(3)术后充分的镇痛,适时的拔除气管导管,避免有害刺激,可明显减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可能的原因去除后其躁动仍持续或原因不明的患者,若呼吸与循环系统无异常者,在确保呼吸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起效快、作用时间较短的镇静催眠药;
(4)最好不用拮抗药催醒,而待患者自然苏醒,过程多较平顺,如确需使用,可小量、多次试探给药,无效者可重复应用,避免一次足量应用,引起患者过度兴奋而烦躁。对疼痛及气管刺激有防御反应者,慎用多沙普仑;
(5)由于吸入麻醉药术后残余及有一定的中枢兴奋作用,建议有条件者尽量采用全凭静脉麻醉;
(6)去除可能的原因,如不能耐受气管导管者尽早拔掉。必要时可使用小剂量、作用时间短的镇静药和镇痛药,右美托咪啶在处理躁动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7)异丙酚是常用的预防术后躁动的镇静剂,其作用机制是中枢Y-氨基丁酸受体发挥作用,延长苏醒时间,使脑功能恢复协调,预防躁动的发生;
(8)围术期保持充分氧供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等严重并发症,避免不良的刺激,外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对患者平稳的恢复也很重要。
六、小结
总之,术后躁动发生机制尚未明了,加之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因此很难圆满地完全做到防治术后躁动的发生。尽管如此,若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充分的给予术后镇痛,掌握拔管指征,保持呼吸循环系统稳定以及避免各种不适感及不良刺激等,即可明显减少或避免术后躁动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