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也叫三氮唑核苷,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国内又叫「病毒唑」。其主要通过抑制一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 RNA 和 DNA 病毒复制。因此被认为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关于利巴韦林的以下这些说法你同意吗?
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应常规用于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可以作为治疗感冒的常规用药
利巴韦林属于手足口病的常规治疗
所有病毒感染都应常规应用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的副作用不大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并简述理由,让更多同行看到你的见解,现在点击右上方评论键即可浏览并参与评论~
参考答案:
作为医生,对于利巴韦林容易产生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一: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应常规用于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也叫三氮唑核苷,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国内又叫「病毒唑」。其主要通过抑制一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 RNA 和 DNA 病毒复制。因此被认为是广谱抗病毒药物。
不仅如此,「病毒唑」这个名字也让很多人把它当成了治疗病毒万灵药,国内在上世纪 70 年代仿制成功后。除早年开发的片剂和注射剂以外,现已增加到十几种剂型(包括颗粒剂、气雾剂、滴鼻剂、含片等),并列入国家医保甲品。
然而,美国 FDA 目前只批准利巴韦林口服和气雾剂,静脉用药还在试验阶段。而雾化剂只允许用于治疗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口服剂用于治疗病毒性出血热,以及与干扰素 α—2b 联用,治疗慢性丙肝。
实际上,虽然利巴韦林的体外试验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但其治疗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或流感病毒感染临床效果目前并不确定。
误区二:利巴韦林可以作为治疗感冒的常规用药
很多人认同利巴韦林治疗感冒,依据是其药品说明书中,适应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
而利巴韦林气雾剂说明书中,适应证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感冒,单纯疱疹,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
实际上,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但临床效果目前并不确定。
而普通感冒的患者只要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一般病程 5-7 天,抗病毒治疗不会缩短病程。2012 年,中国医师协会等曾发布《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明确指出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误区三:利巴韦林属于手足口病的常规治疗
手足口病是否应该应用利巴韦林,一直以来业界都存在争议,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明确指出手足口病患者应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根据 2014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手足口病的相关预防建议,手足口病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热及疼痛可使用非处方退热药或止痛药。并没有提及抗病毒治疗。
而利巴韦林的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其适应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作为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明显并不在其适应证的范围内。
误区四:所有病毒感染都应常规应用利巴韦林
无论 SARS、禽流感、登革热还是埃博拉,无不告诉我们抗病毒其实并不容易。对于没有合并其他病症,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应用抗病毒药物获益很有限,相关证据很少。
并且,目前临床大多数医院,几乎无法进行快速的病毒诊断,甚至也不存在病毒的药敏试验。所以,利巴韦林只能多是经验性用药,并不是目标治疗。
误区五:利巴韦林属于「群众基础广泛」的常规药物,副作用不大
实际上,利巴韦林的副作用比较大。动物实验显示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有关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报告共 8600 余例,涉及不良反应 26000 余例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为「已经充分的动物研究证实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突变和胚胎毒性。
在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停药后至少六个月,服用本品的男性和女性均应避孕。
此外利巴韦林可以导致溶血性贫血,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为此国家药监局于 2006 年曾对利巴韦林发布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