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原则是对于活动期尽早控制症状;缓解期维持治疗,防治复发;防治并发症,必要时及时手术。治疗药物和方法的选择依赖于病变程度和范 围。应根据发病的不同特点,选择以下几种不同的药物:
溃疡性结肠炎常选用的药物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原则是对于活动期尽早控制症状;缓解期维持治疗,防治复发;防治并发症,必要时及时手术。治疗药物和方法的选择依赖于病变程度和范围。应根据发病的不同特点,选择以下几种不同的药物:
1、氨基水杨酸类:如柳氮磺胺吡啶(SAPA)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传统药物。主要用于轻、中度和缓解期的维持治疗。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后75%在结肠内经肠菌裂解为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在肠黏膜局部发挥作用,其可影响细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的生成;清除中性粒细胞呼吸暴发产生的氧自由基;抑制外周血及肠内单个核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治疗剂量为4~6g/d,逐渐加量,维持治疗2~4g/d。柳氮磺胺吡啶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头痛,皮疹,再障,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精子数目减少及形态异常。
2、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抑制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的着边、迁徙和浸润;减少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膜表面相关受体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浸润;促进调制素合成,抑制磷脂酶A2,减少IL-1、白三烯、PAF等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释放。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等。而布地奈德作为一种新型皮质类固醇制剂,其与受体结合能力较泼尼松龙强15倍,抗炎能力强,口服后经肝脏迅速代谢,仅10%进入循环,故全身不良反应极小。
3、免疫抑制剂:①硫唑嘌呤和6-巯嘌呤:为特异的核糖核酸合成抑制物,因能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具有抗炎作用,常作为皮质类固醇依赖或SAPA不能耐受的辅助治疗。②环孢素: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但其肾毒性较明显,因此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二线药物,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的重症或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可试用。目前认为对于重症患者,环孢素可能会成为有效药物,尤其对激素无效者。③甲氨碟呤: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的活性,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有关节症状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增高和消化道反应。④FK506: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多用于脏器移植后的抗免疫治疗,作用机制同环孢素,但不良反应少,可口服或静脉用药。近年尝试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但疗效待观察。免疫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肝炎;胰腺炎;皮疹;感染等。同时由于免疫调节剂具有细胞毒性作用,长期应用可引起肝、肾毒性,白细胞下降等严重后果,需谨慎用药。
4、抗生素:多用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或有严重并发症的中毒性巨结肠病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不需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为喹诺酮类和抗厌氧菌的甲硝唑或替硝唑,后者除抑制肠内厌氧菌外,尚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5、微生态制剂:为无致病性的活菌制剂,可改善肠道内的菌群失调,促进正常肠黏膜功能的恢复。有报道认为,经诱导缓解后的溃疡性结肠炎给予双歧杆菌治疗能减少复发;但新近也有相反的报道,对微生态制剂的疗效提出质疑。
6、生物制剂:主要为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抗体。目前国外已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炎性肠病。
7、中药:治疗上应注重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祛湿敛疮、止泻止血药剂,如白头翁汤、葛根苓连汤加减;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属脾虚下泻,因而主张用健脾益胃方剂,如归芪六君汤加减。一般认为中药治疗UC是全方位、多靶点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抗炎、促进溃疡愈合,调节一氧化氮异常,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化脂质生成和调节免疫反应。中医药治疗UC的给药途径均以口服给药和局部给药为主,目前常用的局部结肠给药制剂有液体灌肠剂、泡沫剂和栓剂,剂型的选择取决于疾病的程度。
①灌肠剂:灌肠剂治疗可使药物直达病灶,修复溃疡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渗出,减少分泌物对肠壁的恶性循环,建立药膜性保护层,因疗效显著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推崇。核素扫描证实灌肠治疗可弥散至结肠脾区或更高,只要用量适当,体位合理,保证药物有足够覆盖面,对左半结肠炎有效。临床有西药、中药单方、复方制剂、中成药和中西药混合灌肠。如锡类散灌肠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但目前中药灌肠液大多为医院制剂,临用配制,多为中药煎剂或中成药稀释剂。
②泡沫剂:泡沫剂是近年来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治疗UC的新剂型。喷入后覆盖在肠黏膜上,由于体温、表面活性剂等作用,泡沫溶散,使药物以溶液状态均匀分布在用药部位,不仅利于吸收,而且使用简便。核素扫描证实使用泡沫剂可达乙状结肠,常用量仅5mL。由于使用剂量小,便于肠道保留,适于白天注入药物不能卧床的患者。泡沫剂治疗UC效果和其灌肠剂疗效相同,相对而言,患者对泡沫剂耐受性更好。氢化可的松泡沫剂5mL直肠注药,即可弥散到乙状结肠,与100mL液体灌肠效果相同,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好。这种制剂目前在国内尚未见生产。
③栓剂:栓剂作为局部使用的固体制剂,在欧美国家应用较为普遍,在我国的应用也日趋增加。核素扫描证实其上行可达20cm,加入适宜的基质可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及局部释放速度。与灌肠剂相比,患者单独操作方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8、治疗UC的新制剂:美国West公司开发的Targit给药系统利用淀粉胶囊包裹药物,再选择合适的包衣层使靶向药物直接到达回肠或结肠,现在美国正进行期临床实验评价其安全性。国外还有人设计开发在结肠起效的渗透泵以及压力依赖型结肠靶向胶囊,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真正开发成产品尚有难度。日本和欧洲己开始应用益生菌制剂改善肠道微环境,恢复机体正常菌群的作用,希望借此达到控制UC及维持缓解的目的,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对其作用机制未完全明确,临床医师持谨慎态度,仅作为辅助治疗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