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背景
近日在给一名46岁的冠心病患者静滴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过程中,患者自诉手背疼痛,观察后发现输液漏液,且患者手背肿胀,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并给予硫酸镁湿敷手背,持续24小时湿敷后,患者疼痛、肿胀感未明显缓解。
提问内容:针对此例患者的处理是否得当?遇到输液漏液的情况都有哪些处理方法?
专家解答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王树平
针对此例患者处理方法的评论
硫酸镁溶液(湿敷使用浓度为50%或33%)是一种高渗溶液,它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间隙与细胞内的渗透压,从而达到局部组织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此例湿敷处理方法是可以的,但是没必要湿敷持续24小时,这样会造成皮肤损伤。正确的湿敷方法是第一次敷30~60分钟,接下来24小时内每小时敷15分钟即可。
针对输液漏液的处理方法总结
输液打漏了,可致患者注射部位肿胀疼痛,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有的会致局部组织坏死,尤其是一些细胞毒性药物,必须立即处理。常规处理方法和步骤有: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在拔除针头前,尽量从静脉导管抽吸外渗的药液;
③使用相应的拮抗剂,从原静脉通路注入或在外渗局部皮肤皮下注射;
④局部冷敷、热敷,或者先冷敷再热敷。
⑤以平放的方式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循环。
冷敷和热敷的选择
冷敷:可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减轻皮损程度,常用于一些不易吸收和刺激性较大药物打漏的情况。譬如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氮芥等药物。另外,一些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等外渗如超过24小时也不可热敷,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热敷:可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适用于一些易于吸收和刺激性较小药物打漏的情况。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某些化疗药物漏液治疗。如肾上腺素、阿拉明、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但是热敷时,拔针后不可立即热敷,须等几分钟后再敷,以免引起皮下出血。对于高张性输液打漏的情况,也可以先冷敷,后热敷。注意不管是冷敷还是热敷,都是第一次敷30~60分钟,再接着在24小时内每小时敷15分钟。
打漏药物的拮抗剂选择及处理举例
高张性输液:如静脉营养制剂、造影剂、抗菌药等漏液时,抽取0.1 ml透明质酸酶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在漏液部位采取放射状皮内注射0.2 ml,注射后15~30分钟冷敷, 24小时内冷敷患处,24小时后热敷。
血管收缩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漏液时,抽取10~15ml生理盐水稀释的酚妥拉明注射液5~10 ml,经静脉导管或皮下漏液部位注射,以改善局部血管收缩及缺血现象。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
化疗药
羟基化剂(如氮芥):抽取10%硫代硫酸钠4 ml+6 ml无菌注射用水混合, 经静脉导管或皮内多处注射外渗部位约1~4 ml,冷敷。
生物碱类(如长春新碱、长春地辛等):抽取透明质酸酶及1~3 ml生理盐水混合, 经由静脉导管或皮内多处注射漏液部位,必要时数小时后重复注射,热敷。
丝裂霉素C:抽取10﹪硫代硫酸钠4 ml+6 ml无菌注射用水混合,经静脉导管或皮内多处注射漏液部位约1~5 ml;同时用纱布或棉球沾50%~100﹪二甲基亚砜敷于外渗部位,冷敷。
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抽取1 ml氢化可的松注于静脉导管内,若无回血,拔除静脉导管,将氢化可的松以环状方式,皮内注射于漏液部位。2周内可用二甲基亚砜外敷,6次/日,冷敷。
化疗药漏液一些通用处理方法:
①局部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适量封闭。再用33%硫酸镁湿敷,硫酸镁有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
②采取用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 mg+654-2 10 mg混合后外敷,常用于漏液不多的情况。
③如果漏液部位出现发红,硬结,可选用中药金黄散热敷,方法是去用50~100 g金黄散加入适量消毒石蜡油调匀,热敷,每24小时更换1次,石蜡油可以使金黄散保持湿润,防止干结。
其他处理方法
云南白药外敷:将云南白药与食醋或75%乙醇调成糊状,先用热毛巾热敷肿痛部位3~5分钟后将糊均匀涂于患处,绷带包扎,定时滴入食醋或75%乙醇,每日更换1次,6天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马铃薯片外敷: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漏液部位。马铃薯内含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强血液循环的作用,科加速漏液的吸收,一般可在 4~12小时使局部水肿减退甚至消失。另外马铃薯含丰富的维生素 B2,利于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侵害。
云香精外搽:云香精组方中的皂角活血消肿,白及祛风燥湿、消肿止痛,莪术行血止痛、破血消瘀,虎杖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使局部红、肿、疼痛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