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灵通播报员 于 2015-12-24 09:41 编辑
1. 产ESBLs 细菌感染诊疗共识 2.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疗共识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疗共识 4. CRE流行病与防控策略 5. 粒缺伴发热诊疗共识 6.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诊疗共识 7.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疗指南
1.《产ESBLs 细菌感染诊疗共识》
产ESBLs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细菌的耐药性、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主要原则有: (1) 早期进行规范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 及时进行经验治疗; (3)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抗菌药物; (4) 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及抗菌药物PK/PD 特点确定最佳给药方案; (5) 必要时进行联合用药。 产ESBLs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临床决策流程图:
药物推荐: (1)碳青霉烯类 目前治疗产ESBLs 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各种感染的最为有效和可靠的抗菌药物。对产ESBLs 菌株引起的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可直接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目前对产ESBLs 菌株感染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度较高,主要用于轻中度感染患者的治疗, 且需适当增加给药剂量和次数。 (3)头霉素类 头霉素类对ESBLs 稳定,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其耐药率明显高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主要用于产ESBLs 菌株感染的降阶梯治疗。 (4)氧头孢烯类 体外高度敏感,体内抗菌活性不如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推荐用于产ESBLs 菌株导致的轻度感染或降阶梯治疗。 (5)氟喹诺酮类 产ESBLs 菌株通常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不适用于产ESBLs菌株的经验治疗。如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敏感,可用于产ESBLs 菌株尿路感染的治疗,亦可作为产ESBLs 菌株重症感染的联合用药。 (6)氨基糖苷类 有耳肾毒性,而且体内分布并不理想。仅作为产ESBLs 重症感染患者治疗的联合用药。 (7)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有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同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耐药,一般用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尽管对产ESBLs菌株有很高的敏感性,不作为常规用药用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 (8)甘氨酰环素类 上市品种仅有替加环素,产ESBLs 菌株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对其敏感性高。有推荐该药用于产ESBLs 菌株感染的治疗,但临床经验有限,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证实。 (9)磷霉素 尿液浓度高,国际上主要推荐该药作为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的治疗药物。磷霉素对于其他系统产ESBLs 菌株引起的感 染也有一定疗效,但不作为首选。 (10)头孢菌素类 为保证临床疗效,建议获得确切的药敏资料,显示高度敏感(MIC<=2ug/ml)的情况下才使用相应头孢菌素。 产品医生归纳: 1. 该共识强调了分层治疗的观念,在治疗时根据病人感染的严重程度做区分。同时,对于感染严重程度,该共识将重症感染用可衡量的指标定义为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有利于临床医生的评估和操作。 2. 治疗上,对于产ESBLs 的菌株,碳氢酶烯类药物为最有效的药物。但在耐药高发的今天,为避免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快速增长,应保护性的使用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3. 对于有感染产ESBLs 细菌高危因素的病人,如果感染为轻中度(未达到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宜选用敏感度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初始经验治疗药物,且需适当增加给药剂量和次数。对产ESBLs 菌株引起的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则直接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4. 共识对于舒普深推荐剂量:3.0g 1 次/8 h(2:1 规格)或2.0g 1 次/6 h(1:1规格)。
2.《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疗共识》
流行病学背景: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根据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10省市14家教学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6.11%,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2010 年中国CHINET监测数据显示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0.7%、米诺环素为31.2%,其他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在50%以上。 诊疗原则: 1. 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2. 对于多重耐药菌应联合用药; 3. 抗菌药物使用通常剂量较大、疗程较长; 4. 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及PK/PD特点选择药物; 5. 特殊人群需给予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异常等; 6. 混合感染比例高,需结合临床覆盖其他感染细菌。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 1. 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抗菌药物。 2. MDRAB感染: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 3. XDRAB感染:常采用两药联合方案,甚至三药联合方案。两药联合用药方案有:①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米诺环素(或多两环素)、多黏菌素E、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②以多黏菌素E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③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黏菌素E、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三药联合方案有: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利福平+多黏菌素或妥布霉素等。 产品医生归纳: 1. 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但因其耐药数据逐年增高,且有部分菌株为泛耐药菌株,为临床治疗带来挑战。 2. 酶抑制剂舒巴坦对不动杆菌具有抗菌作用,故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对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国内多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初始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对于多重耐药及泛耐药不动杆菌感染,宜选用含有舒巴坦的制剂的药物为基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3. 共识对于舒普深推荐剂量:常用剂量3.0g(头孢哌酮2.0g+舒巴坦1.0g)1 次/8h 或1 次/6 h,静脉滴注。 4. 因舒巴坦对不动杆菌有抗菌作用,该共识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推荐地位有很大区别。此外,该共识也是目前指南/共识中唯一一个可区分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推荐地位的权威文献。
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疗共识》
背景: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不断增多,该菌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位于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第3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病力弱,其感染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的患者,同时该菌通常对多种抗菌药物固有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感染防控带来挑战。 耐药现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中国CHINET监测网2005-2011年资料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介于1%~4%;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0.0%~16.4%;对SMZ/TMP的耐药率为11%~1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3.8%~19.1%。 抗菌药物推荐: 药物 推荐 SMZ/TMP 抑菌剂,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推荐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细菌易发生耐药。大剂量应用时需警惕骨髓抑制。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国际上曾推荐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治疗,但近年来细菌对其耐药性明显增加,通常用于SMZ/TMP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头孢哌酮/舒巴坦 体外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可增加剂量及给药次数。 氟喹诺酮类 有杀菌作用,但治疗过程中可发生快速耐药,尤其是单药治疗时,因此一般用于联合治疗。 替加环素 体外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四环素类或SMZ/TMP耐药菌株亦具抗菌活性。敏感率与SMZ/TMP相仿,但临床经验有限。 四环素类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体外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抗菌活性,但临床经验十分有限。 黏菌素 黏菌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活性变异较大,耐药率25%左右。可用于广泛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治疗。该类药物具有肾毒性及神经系统毒性。 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 通常为联合治疗,不推荐作为常用治疗药物。 产品医生归纳: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高,混合其他细菌感染的比例也高(常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或不动杆菌混合感染),故抗生素选择除考虑药物敏感因素外,还应同样考虑感染严重程度及治疗药物是否可同时覆盖其他致病菌群。 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氢酶烯类药物天然耐药,对头孢菌素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药物中,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同时可覆盖其他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同时保持较低的耐药率。故,当怀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其他菌群感染时,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3. 共识对于舒普深推荐剂量:成人常用剂量为3.0g(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1制剂),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可增至3.0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
4.《CRE流行病与防控策略》
背景:中国与全球各国都面临细菌耐药的挑战,各地区和各国家耐药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亚洲属于耐药高负担地区,积极应对细菌耐药是各国家的重要任务。碳氢酶烯类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的最强效内酰胺类药物。一旦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临床治疗此类菌株感染将面临极大困难。 目前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菌(CRE)已在很多国家出现并报道,我国局部地区也已报道CRE的暴发流行。Mohnarin显示我国三级医院大肠埃希菌中CRE的发生率为1%-2.4%,而肺炎克雷伯菌中CRE的发生率从2009年的3.2%升至2012年的6.0%以上。 治疗方案: 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药即可,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环丙沙星+磷霉素/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无效患者可选用替加环素、多黏菌素。 重度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或中介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氨基糖苷类,或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氟喹诺酮类。同时严密监测治疗反应,以及时调整方案。 CRE感染防控措施: 1. 加强监测 2.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将碳 氢酶烯类按照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进行管理 3.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4. 正确认识细菌耐药与传染病的区别
5.《粒缺伴发热诊疗共识》
指南治疗要点: 1. 危险分层作为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治疗开始前必要的工作。 2. 对于低危患者,其初始治疗可以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也可以单用左氧氟沙星。 3. 高危患者需要住院治疗,静脉应用可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严重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推荐单一使用抗假单胞菌β 内酰胺类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当有并发症(例如低血压和(或)肺炎)、疑有或确诊为耐药菌感染时,可加用其他抗菌药物。 4. 在初始经验性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除了考虑真菌和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以外,还要考虑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革兰阴性细菌(包括非发酵菌)感染的可能性,可以选用抗非发酵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6.《急性胆道系统感染诊疗共识》
治疗要点: 1. 急性胆囊炎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 轻度急性胆囊炎常为单一的肠道致病菌感染。如需抗菌药物治疗,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首选第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替安等)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等)。由于肠道致病菌多可产生β-内酰胺 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唑啉耐药,推荐使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 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2) 中度和重度急性胆囊炎应根据当地病原学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病情的严重程度、既往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是否合并肝肾疾病选择抗菌药物。对中度急性胆囊炎,应静脉用药。经验性用药首选含β-内酰胺 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舒普深推荐剂量2.0-8.0 g/d(1:1)或3.O-12.Og/d(2:1))、第二代头孢菌素或者氧头孢烯类药物。 (3) 重度急性胆囊炎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应静脉用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舒普深推荐剂量2.0-8.0 g/d(1:1)或3.O-12.O g/d(2:1))、第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单环类药物(3级、4级)。 2.急性胆管炎的病程发展迅速,有可能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或)脓毒血症造成MODS。因此,应及时对急性胆管炎作出诊断与严重程度评估。 (1)轻度急性胆管炎常由单一的肠道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感染所致,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首选第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替安等)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等)。由于目前肠道细菌普遍产生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唑啉耐药,推荐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舒普深推荐剂量2.0-8.0 g/d(1:1)或3.O-12.O g/d(21),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2)中度、重度急性胆管炎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舒普深推荐剂量2.0-8.0 g/d(1:1)或3.O-12.O g/d(2:1))、第三代和四代头孢菌素、单环类药物,应静脉用药。 产品医生归纳: 舒普深成分中的头孢哌酮主要通过胆道排泄,使得舒普深在治疗胆道系统感染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由于肠道致病菌多可产生β-内酰胺酶,舒普深中的舒巴坦成分可以有效抑制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破坏,从而发挥抗生素强大的杀菌效果,故而可作为胆道系统感染的首选药物。
7.《医院获得性肺炎诊疗指南》
流行病学数据:国际上多数报道HAP发病率0.5%-1.0%,在西方国家居医院感染的第2-4 位;ICU内发病率15%-20%, 其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高达18%-60%, 病死率超过50%。我国HAP发病率1.3%-3.4%, 是第一位的医院内感染(占29.5%)。 治疗推荐: 1. 轻、中度HAP:常见病原体为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等。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不必包括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者)、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青霉素过敏者选用氟喹诺酮类或克林霉素联合大环内酯类。 2. 重症HAP: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不动杆菌、肠杆菌属细菌、厌氧菌。 抗菌药物选择: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广谱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碳青霉烯类;必要时联合抗阳性菌和真菌的药物。 产品医生归纳: 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舒普深抗菌谱广,可有效覆盖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并保持着较低的耐药率,可作为HAP的经验性治疗药物选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