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药源性胰腺炎
文 张广求(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主管药师)
来源:医药经济报 http://www.yyjjb.com.cn/html/2009-09/03/content_96312.htm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致腰部疼痛,医生处方: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0.3克×20粒,口服,1次1粒,每天2次。第3天深夜,患者突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家属急送医院治疗。
患者既往无饮酒嗜好,无胆、胰腺疾病,无高脂血症、尿毒症。入院查体:体温37.8℃,血压115/75毫米汞柱,心率81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强,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上腹部腹肌紧张,有压痛,有反跳痛,肠鸣音弱,肝脾肋下未触及。B超检查显示胰腺轻度肿大,肝、胆、脾、双肾均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WBC)12.5×109/升、红细胞(RBC)4.7×1012/升、血红蛋白(Hb)130克/升、中性粒细胞(N)0.80、淋巴细胞(L)0.18。Somogyi(苏木杰)法测定血清淀粉酶(AMY)820单位/升,尿淀粉酶(UAMY)1452单位/升。诊断:急性胰腺炎。
嘱患者立即停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等对症治疗;头孢他啶2克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3次,抗感染。治疗4天后症状消失,B超显示胰腺回声正常,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为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化学性炎症反应。引起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有胆结石、胆道感染、胰管阻塞、酗酒、暴饮暴食、高脂血症、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外伤等。药源性胰腺炎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是指由用药继发的胰腺分泌功能或胰腺组织器官损害,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胰腺炎。大约有2%的胰腺炎是由药物引起的。
【发病机理】
药物引起药源性胰腺炎的机制为下列的一种或数种。
1. 直接毒性作用:药物的毒性直接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造成腺泡细胞空泡变性或破坏其蛋白合成和分泌功能,如丙戊酸钠、解热镇痛抗炎药、利尿药。
2. 胰液排泻不畅和胰管阻塞:某些药物可引起胰腺病理组织学改变,影响胰腺的排泄功能,使胰液黏稠度增加,胰管阻塞,如糖皮质激素、利尿药。
3. 奥狄括约肌痉挛:某些药物能引起胆囊收缩和奥狄括约肌痉挛,胆囊收缩使胆汁排泄增加,奥狄括约肌痉挛使胆管内压力大于胰管内压,导致胆汁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而造成药源性胰腺炎,如奥曲肽(善得定)、红霉素。
4. 产生高脂血症:某些药物可引起高脂血症,导致胰管渗透性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胰腺血管被凝聚的脂肪栓塞或血栓形成,胰腺缺血坏死,如异维A酸(保肤灵)、雌激素。
5. 激活多胺代谢:多胺在胰腺中含量最高,是胰腺腺泡细胞生成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某些药物如棉酚能激活多胺代谢,使胰腺中多胺含量降低,血清淀粉酶升高,导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6. 药物变态反应:甲基多巴、磺胺药、硫唑嘌呤等药物可导致胰腺充血、水肿,释放激活胰酶的组胺、炎症渗出物而引起药源性胰腺炎。
儿童、艾滋病和肿瘤患者等特殊人群为药源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药源性胰腺炎一般分为急性单纯性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症状类似。急性单纯性胰腺炎的典型特征是突发性、持续性左上腹、左腰部剧烈疼痛,是胰腺水肿或炎症渗出物压迫刺激腹腔神经丛所致,尚可出现恶心、呕吐、发热、心动过速、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含量明显升高。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除上述症状外因胰腺有出血坏死,还可出现休克、高热、黄疸和并发腹膜炎,死亡率高。
【诊断鉴别】
在药物治疗相关疾病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腰背部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明显升高等,排除原发疾病或饮食、合并症等非药物因素后,可诊断为药源性胰腺炎。停药或停药配合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再次用药后症状又出现,超声波检查显示胰头、胰体肿大时可确诊。
如果胰腺炎症状体征明显,但血清淀粉酶没有明显升高者,应警惕胰腺急性坏死的可能,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胰腺假性囊肿。
【防治与预防】
一旦怀疑或确诊为药源性胰腺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多数轻症病例停药后可自愈,重症病例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如进行禁食、胃肠减压和抗感染、抗休克、改善微循环、静脉输注大量液体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极少数对症支持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器官功能不全或进行性衰竭,以及合并细菌感染的胰腺坏死和恢复期遗留的胰腺假性囊肿需手术治疗。
对药源性胰腺炎的诊治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早处理,用药过程中要主要监测胰腺功能,及时发现胰腺损害。对儿童、艾滋病和肿瘤患者,应加强监测,发现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同时,病情痊愈后应告诉患者致病药物,避免再次复发。
相关链接〈〈〈
可导致胰腺炎的药物
药源性胰腺炎的致病药物主要有:抗菌药磺胺类、呋喃妥因、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利福平、甲硝唑等;抗病毒药去羟肌苷;抗肿瘤药巯嘌呤(6-MP)、门冬酰胺酶;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吲哚美辛(消炎痛)、舒林酸、布洛芬、酮洛芬;镇咳药可待因;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莫西普利等;调血脂药洛伐他汀、吉非贝齐、环丙贝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药柳氮磺吡啶(SASP)、美沙拉秦、奥沙拉秦钠;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利尿药呋塞米、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氯噻酮;激素类药糖皮质激素、促皮质激素、雌激素、奥曲肽;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硫唑嘌呤;皮肤科用药异维A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