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命关药 于 2015-10-30 11:07 编辑
健康界 2015-10-29 徐青
今天在长城会-美国华裔心脏协会午宴会上,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一来就被大家追问前两天高铁救人一事。对此,胡大一也聊了聊中国在面对突发状况实施急救时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主要就是下面这五点:
第一点,高铁上没有急救药。
胡大一提到,那天高铁上救命的药还是同列车的其他乘客提供的,车上并没有急救药。其实不光是高铁,火车和飞机等都应该配备急救药。
第二点,乘务人员没有心肺复苏培训。
不管是火车、高铁还是飞机,乘务人员都应该在本专业知识之外学习心肺复苏(CPR),这可比掐人中、扎脚趾有效多了。前些年荷兰航空的飞机上就发生过类似事件,但是整个过程都是空姐给患者做CPR。这次是患者幸运遇到了医生,但是不是每辆列车都有医生的,而乘务员是一定在列车上的。所以空姐、列车乘务员在上岗之前都应该有这方面的培训。
第三点,列车上没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胡大一提到自己在北京首都机场见过AED,但是这个除颤器旁边还写着“只供专业人员使用”。但是哪来那么多专业人员,AED就是给普通人用的。 在会上交流中很多美籍华裔医生也提到,在美国AED就是给“白痴”用的,小学学生都要培训使用AED。现在的AED不是什么复杂的设备,使用过程中它会自动提供指导,普通人经过简单的培训都可以使用。
第四点,缺乏急救绿色通道。
在胡大一帮助救治那位患者时,救护车只能开到车站外,中间没有任何绿色通道。患者都在那种情况下走普通通道其实存在很大风险,而且从列车车厢到车站外这一段路就浪费了20分钟。在急救过程中20分钟很可能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
第五点,医院是否有能力救治也是个问题。
很多时候,拨打急救电话后都是离患者最近的医院派出救护车。但是很可能附近的医院根本治不了患者的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医院浪费了资源,患者又耽误了治疗。 胡大一还提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急救过程其实包括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当时我为什么跟着去?就是我做过这方面的工作,我太了解这里面很多环节都可能出问题了。比如说先交费后治病,这一家子当时没带那么多钱,只能先交费后治病,但是患者并不了解,需要医护人员告知和帮忙。”
除了急救程序的问题之外,胡大一还从这次事件中给医生、患者和医院都提出了建议:
医生应该给人温暖
其实,那天虽然一直从火车站跟患者到了医院,但是患者并不知道这位帮他的就是鼎鼎大名的胡大一医生,但是患者还是相信了这位“陌生人”。那天患者家属并不同意治疗方案,但是患者坚持相信胡大一,他说:“我看您的年纪跟我父亲差不多,您给我的感觉就像父亲一样,甚至比父亲还温暖,我就知道您一定不会骗我的。”所以,医患关系原本不必剑拔弩张的,温情脉脉多好。
患者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全民健康意识很重要。胡大一提醒,现在的青年人不要认为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离自己很遥远,这个年龄段的人实际上是最容易出现突发事件的。等得病再去救治,那一半以上都是突发事件。医疗条件再好,医疗设备再好,医生技术再高,疾病来了都会让你措手不及。 另外,作为一位患者,自己出门一定要带药,还要保证所有的药物在保质期之内。这也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大家应该从预防入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得病之后做支架、做手术。
医生医院回归本质
胡大一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医院、医生走得太远,追问自己‘我为什么办医院?’、‘为什么当医生?’,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问题。这个患者35岁,二级预防、康复没人做,病人自己停了药。他必然会出现问题。如果做了支架后医生不去指导患者康复、用药,复发是必然的,只是早晚问题。有的人侥幸能救回来,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幸运。” 其实,这就像汽车的4S店,汽车不能卖出去就结束了,还要保养。所以,医院也别再想那些遥远的问题了,把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做好就可以让很多人有个幸福的人生。患者即便做了支架,如果康复做的好,还能过个有质量的人生,还能回馈社会。 现在的医疗技术在高精尖上已经发展地很不错了,但是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就算是当前最基本的CPR和AED普及起来,就已经能够救治很多人了。技术不断飞跃,但是再好的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也只是摆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