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师360,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案例介绍 患者xxx,女,65岁。因黄疸1周入院。检查示:严重黄疸、肝大。该患者无肝病史、无输血、饮酒、药物滥用及国外旅游史。肝功能:白蛋白228g/L,胆红素364umol/L,碱性磷酸酶2845I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2016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89UI/L。血清学检查:甲、乙、丙肝,巨细胞病毒,EB病毒,自身免疫屏障均为阴性;血红蛋白沉着症及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试验正常,超声检查及CT检查正常。 进一步了解,该患者患高血压15年,服用阿替洛尔50mg qd,住院前1个月左右改用伊贝沙坦300mg qd。 药师认为黄疸症状与伊贝沙坦相关,建议医生停用伊贝沙坦,改用氨氯地平及阿替洛尔治疗。约3个月后,患者黄疸逐渐消失,全身症状好转。
案例分析 目前尚无统一的药物致肝脏毒性的诊断标准,故对不良反应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查阅文献,可知ACEI致肝中毒的案例,结合检查结果,认为患者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与伊贝沙坦有关。
药师建议 很多药物可引起黄疸出现,而能造成严重肝损害,且易于致死的药物包括:吡嗪酰胺、丙戊酸钠、大剂量使用保泰松、长期大量口服或静滴四环素等。氨丁三醇可引起新生儿肝坏死。应予注意。
用药前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全面考虑发生原因,正确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