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对于心脏呼吸骤停的抢救,可以说是分秒必争。除了快速的反应,及时有效的CRP等措施外,药物的应用也是十分关键的。小编就来为大家总结下抢救中主要应用的药物:
一、血管加压药物
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主要因为具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特性。其肾上腺素能样作用在心肺复苏时可以增加心肌和脑的供血,但是其β-肾上腺素能样作用是否有利于复苏尚有争议,因为该作用能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减少心内膜下的血供。
根据2010年AHA最新指南。通常根据心电图及听诊,发现电击无效的室颤及室速,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时,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mg (1:10000溶液) 静推,每次从周围静脉推注给药后应给予20ml静脉液体冲洗以确保药物送达心脏。可以在3-5分钟后再重复给药,不建议递增用药。
2.血管加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当给药剂量远大于其发挥抗利尿激素效应时,即发挥一种非肾上腺素外周血管收缩作用。目前使用剂量为40U替代第一次或第二次肾上腺素。
二、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为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应用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的治疗。对于室颤病例,如除颤无效,可静脉推注胺碘酮,随后再除颤,可有效除颤。在心肺复苏中,适用于对除颤,CRP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室颤动或无脉的室性心动过速。
用法:首剂为300mg (或5mg/kg) 经静脉或经骨髓腔内注射,用20ml的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快速推注,随后电除颤1次,如仍未转复,可于10-15分钟后再次应用150mg,如需要可以重复6-8次。在首个24小时内使用维持剂量,开始6小时内1mg/分,后18小时为0.5mg/分,总量不超过2.0-2.2g。药物应用不应干扰CPR和电除颤的进行
如果没有胺碘酮,可使用利多卡因替代。
用法:初始剂量为1-1.5mg/kg静脉注射,如果室颤/无脉性室速持续,每隔5-10分钟后可再用0.5-0.75 mg/kg 静脉注射,直到最大量为3mg/kg。
如患者为明确的尖端扭转型室速可选用镁剂治疗,推荐剂量为1-2g,用5%葡萄糖稀释至10ml,后缓慢静推5-20分钟。但需要注意的是镁剂对正常的Q-T间期的不规则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效。
三、碳酸氢纳
碳酸氢钠并非常规用药。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适当的有氧通气恢复氧含量,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维持组织灌注和心排出量,尽快恢复自主循环,是恢复酸碱平衡的主要方法。
只有当代谢性酸中毒是心脏骤停病因等特殊情况下推荐使用。
用法:初始剂量1mmol/kg,10分钟后可再给予0.5mmol/kg,复苏过程中根据血气结果计算用量。
碳酸氢钠用量(mmol)=BE×体重(kg)×0.25
四、 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也属于非常规用药,它只能作为暂时提升血压的药物,不宜维持。且对不同受体的作用与剂量有关:
小剂量 (2-5μg/kg﹒min) 低速滴注时,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及脑血管扩张。同时激动心脏的β1 受体产生正性肌力作用。
中等剂量 (5-10μg/kg﹒min) 时,可明显激动β1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也激动α受体,使皮肤,黏膜等外周血管收缩。
大剂量 (>10μg/kg﹒min) 时,正性肌力和血管收缩作用更明显。用于各种类型休克,特别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补足血容量的患者更有意义。
所以,选用的话一定要慎重的,千万别搞错剂量哦。
用法:静滴20mg多巴胺加入5%葡萄糖250ml中,开始以20滴/分,静脉滴注,根据需要调整滴速,最大不超过0.5mg/min。
需要注意的是阿托品由于可能导致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而导致和(或)加重心室静止。2010 年AHA心肺复苏指南和2011年心肺复苏中国专家指南共识,均不建议常规使用阿托品。
用药流程:
1.室颤/无脉性室速:当至少1次除颤和2分钟CPR后室颤/无脉性室速持续时,可给予肾上腺素1mg或血管加压素40U。当室颤/无脉性室速对CPR,除颤和血管活性药均无反应时,可给予胺碘酮。如果没有胺碘酮,可给予利多卡因。
2.无脉性电活动/心室停搏:抢救人员应立即进行CPR 2分钟,再重新检查心律,观察心律有无变化,如无变化继续循环进行上述抢救措施。一旦有应用抢救药品的条件时,应给予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不推荐使用阿托品。
本文来自丁香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