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定不是所有的抗菌药物都有PAE!
抗菌药物后效应(PAE )指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这是抗菌寿物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
一般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昔类、大环内醋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等)和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喳诺酮类、硝基咪坐类等)具有明显的PAE 。对PAE 研究发现许多抗菌药物的户AE 有明显的浓度正相关性(即抗菌药物浓度愈高,PAE 的时司愈长)。
PAE 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 PAE 可以在治疗中延长给药间隔,如对氨基糖昔类药物的传统给药方案进行大胆改进,即将传统方案日剂量分2 一3 次给药改为每日剂量一次给药,PAE 是这种新给药模式的重要依据之一。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和PAE 均呈浓度依赖型,日剂量单次给药既可以提高血药峰浓度,又显著降低谷浓度及其在体内的蓄积,因而这种新方案可提高疗效并降低耳、肾毒性。大环内醋类、氟喳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许多新品种PAE 较长,都可以结合其药动学特点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使给药方案更加安全有效。
② PAE 可使药物给药剂量适当减少,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对一些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特殊人群,为减少药物高浓度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对于一些PAE 较长的药物可适当减少给药剂量。
③ 临床上对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及防止细菌产生耐药,常采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方案。结合PAE 可重新评价联合用药的合理性。采用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时,PAE 可比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时更长。如庆大霉素与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与呱拉西林联合用药后均呈协同作用,PAE 显著延长(尤其对肺炎克雷伯菌)。如果联合用药方案的PAE 比单独使用时更短,则应该修正给药方案。
总之,PAE 是近年来在抗菌药物化疗领域日益受到重的新理论。它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大的实意义。随着PAE 研究的深入并对其机制的探究,PAE 将会一步应用于临床给药方案的优化,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摘自:反冲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