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
发表于 2015-1-24 20:50:14
|阅读模式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毒药也是药——砒霜的故事
砒霜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天然剧毒药物,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单质砷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有剧毒,所以,他们把这种毒药称为“火毒药”。之后,在阿拉伯和古罗马都有使用过这种毒药的记载。而古希腊人更进一步认识到砒霜与雄黄、雌黄都是含砷元素的化合物,因此,把雄黄叫做“红砷”,雌黄叫做“黄砷”,而砒霜则称为“白砷”。
砒霜的毒性很强,其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的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溃烂、出血;也可破坏血管和肝脏,使中毒者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由于砒霜的水溶液无色、无味,投毒后很难被受害者察觉。因此,砒霜在历史上经常被当成阴谋杀人的工具。
早期在西方医学界,针对砒霜的药用价值也有“小剂量的毒药是良药”的说法。16世纪,巴拉塞尔苏斯就用砒霜救治了梅毒患者。最著名的砒霜药是福勒溶液,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1771年,托马斯·威尔逊在市场上推出了一种成分保密的抗疟疾口服滴剂。斯塔福德的一位医生使用后觉得效果很好,想自己配一些。于是,他便找人一起研究这种滴剂的化学成分,并采用砒霜和碳酸氢钾共同煮制的方法合成了一批仿制品。最终结果显示,这种溶液对疟疾、发热和周期性头痛颇有效果,并以这个医生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福勒溶液”,收录进了1809年的英国药典和1820年的美国药典。
19世纪,“福勒溶液”除了治疗疟疾外,还被应用于治疗梅毒和锥虫病。这可能间接启发了后来的特效药砷凡纳明的发明。此外,许多医生还按照经验方法用这种特效药医治过其他疾病,如皮肤癌、乳腺癌、高血压病、胃出血、心绞痛、慢性风湿病等。更匪夷所思的是,由于砒霜的毒性能引起毛细血管变脆而破裂,可使人的脸颊看起来红润健康,因此,福勒溶液还曾经被当成营养液服用。
福勒溶液治疗白血病的报道最早出现在19世纪后期。1878年,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医院发现这种溶液能够使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减少,具有治疗白血病的潜力。进入20世纪,科学家又发明了治疗疟疾、梅毒和锥虫病更好的药物,福勒溶液便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并且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在患者放疗之后服用福勒溶液仍然是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一种常用疗法。但是,福勒溶液治标不治本,而且属于口服药,患者的耐受性不好,毒副作用也较明显。之后,随着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的问世,福勒溶液便慢慢成为历史。
(张保障)文章来源:医药卫生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