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与“药房托管”:
洪水猛兽,还是长治久安的向前一步
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与“药房托管”,在业内是个很不讨好的话题。但思绪信马由缰,想到一些什么,就说了。聊供参考。
对于患者
最明显、表面的,就是药品价格降了。那么,就应该欢呼雀跃了吗?且慢,还需要一点点数学的计算。取消药品加成,可同时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也调整了,如诊疗、手术、护理等价格提高了,需要关注的是每次就诊的费用负担是否降低,而不仅仅是药品价格的变动。例如皮肤过敏到医院开具一瓶氯苯那敏片,进价1.70元,取消药品加成前零售价1.96元,药费降低了0.26元。可诊疗费负担增加数十元。对于这样的病人,负担是加重而不是减轻了。这就需要有个测算,对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费用负担减轻还是加重的临界点。此外还有药学服务质量的问题,也许多数人感觉不明显,但一直存在,是否因药品零差率或“药房托管”而下滑?
对于药师
受到药品零差率改革冲击最大的群体非医院药师莫属。通俗的说,零差率就是“做白工”,药师付出了包含劳务和技术价值的劳动,却得不到任何报酬。一夜之间,药品由医院最大的利润中心成了医院的成本,医院不再愿意引进药学人才增加成本,甚至成了医院“甩包袱”的对象,在医学其他各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药师队伍不稳定,药事管理功能相对弱化,药学服务质量相对下降。药师惊呼,“医改”成“药改”,我们会被边缘化,会成为可有可无的配角吗?
对于医院
利润变成本,“药房托管”大行其道,甚至通过“托管”变相继续取得药品利润。如某省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公立医院药房托管工作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对药房托管产生的药品利润,由托管双方在合同中明确分成比例”。药师纷纷戏谑,“拿人手短”,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自然是药品用量越多越好,而用药越合理,药品使用数量和利润都会下降,同时,低学历产生低成本,学历越低越好,今后,托管医院药师工作的重点不再是合理用药,而是时时分析为什么药品用量还不够多,怎么想方设法促进高利润药品的销售。
“费用平移”媒体报道的不多,指在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同时,同步实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把医院由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对于大医院,“人满为患”,严重背离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低收费标准在非法“号贩子”手上变相得到体现,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无可非议。而对于众多的基层医院,诊疗费用提高了,民众“用脚投票”,就诊人数减少了,基于就诊人数计算的“费用平移”成了空中楼阁。医院整体收入下滑,进一步压缩“成本”,“冤有头债有主”,药师与药学服务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对于“药房托管”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初衷,在于从政策层面促进合理用药。医院从药品使用上直接获得利润时,药品价格越高,使用的药品越多,获得的利润越大。无可讳言,部分医生从使用药品中获取非法“回扣”。医院与医生,形成诱导药品使用的“利益共同体”。药品零差价取消了医院层面的“逐利”动机,恢复药品使用的当有之义。这正是药品零差率的最大意义所在。药品零差率的负面效应经积极控制小于正面效应,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药品零差率不是洪水猛兽。
卫计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4年底发出《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统方管理的规定》,并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文件明确“严禁为不正当商业目的统方”,对违反规定为不当商业目的统方的,要给予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药品零差率、加强统方管理的“组合拳”必有后续,药品非法“回扣”制度设计层面的彻底治理是今后的重点。如是,合理用药大功庶成。
合理用药离不开药师的积极参与,《站在医院药学发展的转角处-北京地区药学专家共识》汇聚了百余位来自北京地区的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学专家的观点,指出“药房剥离”、“药房托管”、“药事外包”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只会加剧不合理用药。倘若通过“托管”继续取得药品利润,更是严重违背中央关于新医改的文件精神。长久之计,还是摘除药师(不是药品)“成本”的不光彩帽子,落实国家医改中提出增设药事服务费的措施,并且必需是单独设置,而不是不被业界与公众认可的包含于医师诊疗收费之中,使药师自食其力,不成为 “医院成本”与“保障百姓合理用药的权益”竞合的牺牲品,通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体现药师价值,促进药学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