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新手激活药事管理抗菌药物药师培训举报中心药考软件
本站已运行

临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 wx_jytEetEe3X4N大家说:祝贺临床药师网建网17周年
  • r1235201314rclinphar说:祝贺走过17个春秋,希望越办越好,一直陪伴我们。
  • hhw859大家说:这里真好,可以下载好多课件
  • hhw859大家说:大家好,工作顺利
  • wx_HQ_AwAoX大家说:一起加油!
  • wx_CfsfWCUwfUnd大家说:加油!!!
  • 568721zsl临床药师网说说:感谢分享知识
  • clinphar大家说: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 cwc平台说:发挥全国各临床药师的力量,众人是柴火焰高,一定会越办越好
  • 神女应无恙好的平台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wx_poNQQV902inq越办越好说:好的平台,希望吸引更多人才
  • 13885433081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HF^O^平台说:希望临药网这个平台越办越好!
  • jingxuchen平台说:给我们基层工作的药师提供了帮助,关键时刻雪中送炭,敞开胸怀素材共享,万紫千红总是春,越来越兴旺!
  • lipinshang平台说:10多年的临药网忠实粉,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查找资料非常方便,愿平台越来越好。
  • sd13jyyyxklss平台说:好的平台,知识丰富,开阔眼界,望越办越好
  • liutangren平台说:风雨同舟相处十五年,越来越好。
  • 求知临床药师网说:生日快乐!从牙牙学语长成15岁“帅哥”
  • gary平台说:希望临床药师网越办越好,为广大临床药师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交流
  • Alst210507平台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15129825015临床药师网说:非常棒的平台,但愿越办越好。
  • 568721zsl临床药师网说说:药师学习平台,相信药师网越办越好
  • lzh0586临药网说:祝福网站越来越好,祝福同仁万事如意!
  • sunny-yaoshi临床药师网说:希望论坛越办越好,成为药学人员学习的首选网站!加油
  • 冬日暖阳~秀临药网说:此平台是药学人家园,常常来交流小憩,愿学科越来越好,愿药学人日子越来越好
  • 修行临床药师网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sln123临床药师网说:对我们工作非常有帮助
  • 一千小可爱临床药师网说:感谢这个平台,临床药师网yyds
  • 小分队临床药师网说:这个网站的内容对工作和学习的帮助太大了。内容质量好,权威性高
  • chuyinghong药师说:临床药师真正体现药师价值的机遇来了!
  • gyh660222感谢老师为交流平台做的贡献。说:对我们工作很有帮助
  • 郜琪臻太好了,终于又见面了说:越办越好
  • sunqi3541盛京医院说:希望能被基地录取
  • gary大家说:祝临床药师网越来越好
  • 柠檬梅子临床药师网的老师们说:谢谢临床药学网给我们基层药师提供学习平台,希望我们也能进专业平台学习
  • 我是庆宇平台说:恭喜恢复开放,这是我们临床药师的福音啊!
  • 祥籽clinphar说:我们支持~感谢临药网
  • Terry0915大家说:无意间点开网页 居然可以上了 还开心呀 希望网站越办越好
  • gfelwaiz临床药师网说:希望功能越来越完善
  • clinphar大家说:数据基本恢复完毕,大部分版块已经开放。
  • 海上升明月clinphar说:祝临床药师网越办越好 一直到永远
  • yyhh425666什么时候取消密码呢说:祝药师网越办越好
  • 鸢舞轩临床药学说:希望能在这里学到更多
  • clinphar大家说:数据恢复中,会逐步开放及取消密码。
  • 水月洞天自己说:做好自己就OK其余随缘
  • 梁药师201902227临床药师网说:好平台,提高自我的一个学习平台
  • Lion898大家说:共同成长!祝各位药师越来越学识渊博!
  • qazw310临床药学说:可找到组织了
  • clinphar大家说:贺临床药师网建站13周年!
  • tianshenglu临床药师网说:这真是个非常实用的论坛,希望越来越好
总共63695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12153|回复: 12

[执业药师考试] 药剂学三天学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10
  • 123456 发表于 2014-10-17 18: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小编收集的药剂学天学习,三天就可以学完。

    第一章序论

    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1)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丸剂等。

    (2) 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注射液等。

    (3)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 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

    1   剂型的重要性(X)

    (1) 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5) 剂型可影响疗效  

    2 剂型的分类

    (1)按给药途径分类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

    a 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肝脏首过效应,如:口服给药。

    b 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无肝脏首过效应,如: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和黏膜给药剂型、腔道给药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便于应用物理化学原理阐明制剂特征

    溶液型: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注射剂等

    胶体溶液型: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乳剂型:口服乳剂、静脉注射乳剂、部分搽剂等

    混悬型: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气体分散型:气雾剂

    微粒分散型:微球剂、微囊剂、纳米囊等

    固体分散型:片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等

    (3)按制法分类:不能包含全部剂型,不常用

    (4)按形态分类

    液体剂型: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搽剂等

    固体剂型:散剂、片剂、丸剂、膜剂

    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等

    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1)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

    (2) 物理药剂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有关药物剂型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科学。

    (3 )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机制与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科学。

    (4) 药物动力学:采用数学方法,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体内经时过程与药理强度之间关系的科学。

    (5) 临床药剂学: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的科学。

    第二章药,圈 散剂和颗粒剂

    (一)  粉体学简介

    1粉体学概念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

    2粉体的性质

    1粉体的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和粒径的测定方法

    ⑴粒子大小与粒度分布

    定方向径: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

    等价径:粒子外接圆的直径

    体积等价径: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用库尔特记数法测

    有效径: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又称Stocks径

    筛分径:用筛分法测得的直径

    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

    显微镜法:测定0.5~100um级粒径,一般需测定200 -500个粒子

    库尔特记数法:粒度分布

    沉降法:测定有效径,100 um以下粒子的测定

    筛分法:测定范围45um 以上

    2粉体的比表面积 粉体的比表面积常用单位重量的表面积表示。粉体的比表面积是其重要的基本性质,对粉体的吸附作用,溶解速率等都有重要影响。

    粉体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直接测定常用方法:气体吸附法。

    另外还有气体透过法:只能测粒子外部比表面积

    ⑶粉体的密度 真密度M/Vt 、粒密度M/ (Vt+V内)、松密度 M/( Vt+V内+V间)

    真密度﹥粒密度﹥松密度

    ⑷粉体的孔隙率 粉体层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测定方法:压汞法、气体吸附法

    ⑸粉体的流动性 评价参数:休止角休止角是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夹角休止角越小,流动性越好

    ⑹粉体的吸湿性  水溶性药物粉末在相对较低湿度环境时一般吸湿量较小,但当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CRH

    药物吸湿性大小的衡量指标

    混合水溶性药物临界相对湿度约等于各水溶性药物临界相对湿度的乘积。

    水不溶性药物没有临界点,混合水不溶性药物吸湿性具有加和性。

    ⑺粉体的润湿性 固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3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并非所有情况都是粒子越小越好

    有刺激性的药物

    稳定性差的药物

    某些长效制剂

    吸收不受溶解速率限制的药物。

    (二) 散剂

    1散剂的概念和特点

    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供内服也可外用。

    散剂的分类:(1)按组成药味多少分为单散剂和多散剂(2)按剂量情况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分为吹散、内服散剂、煮散剂和外用散剂等。

    特点⑴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⑵外用覆盖面积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⑶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⑷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2散剂的制备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是:

    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与储存

    (1)    物料前处理

    (2)    粉碎

    (1) 粉碎概念与意义

    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

    目的: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

    粉碎的意义在于细粉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细粉有利于固体制剂中各成分的混合均匀,混合度与各成分的粒径有关;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性,提高制剂质量与药效;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2) 粉碎机理、方法及设备

    ① 粉碎机理

    粉碎过程主要依靠外加机械力的作用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来实现。

    粉碎方法

    A、闭塞粉碎与自由粉碎 闭塞粉碎是在粉碎过程中,已达到粉碎要求的粉末不能及时排出而继续和粗粒一起重复粉碎的操作。常用于小规模的间歇操作。自由粉碎是在粉碎过程中已达到粉碎粒度要求的粉末能及时排出而不影响粗粒的继续粉碎的操作。常用于连续操作。

    B、开路粉碎与循环粉碎 开路粉碎是连续把粉碎物料供给粉碎机的同时不断地从粉碎机中把已粉碎的细物料取出的操作。适合于粗碎或粒度要求不高的粉碎。循环粉碎是使粗颗粒重新返回到粉碎机反复粉碎的操作。适合于粒度要求比较高的粉碎。

    C、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 干法粉碎是使物料处于干燥状态下进行粉碎的操作。在药品生产中多采用干法粉碎。湿法粉碎是指在药物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它液体进行研磨的方法。

    D、低温粉碎 是利用物料在低温时脆性增加、韧性与延伸性降低的性质以提高粉碎效果的方法。蜂蜡的粉碎过程中加入干冰。

    E 、混合粉碎 两种以上的物料一起粉碎的操作叫混合粉碎。

    (3) 筛分

    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固体粉末分级

    为了便于区别固体粒子的大小,《中国药典》2005年版把固体粉末分为六级。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 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 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 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影响筛分的因素

    归纳如下:

    粒径范围适宜,物料的粒度越接近于分界直径时越不易分离;

    物料中含湿量增加,黏性增加,易成团或堵塞筛孔;

    粒子的形状、表面状态不规则,密度小等物料不易过筛;

    筛分装置的参数。

    (4)  混合与分剂量

    (1) 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固一固、固一液、液一液等组分混合。

    混合过程三种运动方式。①对流混合②剪切混合③扩散混合。

    (2) 混合方法

    常用的混合方法有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对于含有剧毒药品、贵重药品或各组分混合比例相差悬殊的情况应采用“等量递增”的原则进行混合。固体的混合设备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容器旋转型和容器固定型。

    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及防止混合不匀的措施

    1)组分比例:基本等量且状态、粒度相近的二种药粉混合,经一定时间后即可混匀,混合组分比例悬殊时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

    2)组分的密度:性质相同、密度基本一致的二种药粉容易混匀,但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人密度大(质重)者,这样可避免密度小者浮于上面或飞扬,密度大者沉于底部而不易混匀。

    3)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有的药物粉末对混合器械具吸附性,影响混合也造成损失,一般应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且易吸附者后加入。因混合摩擦而带电的粉末常阻碍均匀混合,通常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克服,也有人用润滑剂作抗静电剂,如阿司匹林粉中加0.25%~0.5%的硬脂酸镁具有抗静电作用。

    4)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组分:散剂中若含有这类组分,应在混合前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混合均匀。如处方中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该液体,若液体组分量太多,宜用吸收剂吸收至不显润湿为止常用吸收剂有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等。若有易吸湿性组分,则应针对吸湿原因加以解决:A.如含结晶水(会因研磨放出结晶水引起湿润),则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替;B.若是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则可在低于其临界相对湿度条件下迅速混合,并密封防潮包装;C.若组分因混合引起吸湿,则不应混合,可分别包装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的混合

    将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在室温条件下,出现的润湿与液化现象,称作低共熔现象。此现象的产生不利于组分的混合

    (3)    分剂量

    方法:目测、重量、容量

    3散剂的质量检查与散剂的吸湿性及实例

    (1)    质量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粒度、外观均匀度、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

    (2)    散剂的吸湿性及防范措施

    重点在于防潮。

    测定CRH的意义:值越大,越不易吸湿;生产及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的CRH以下;一般应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

    倍散 是在小剂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以利于下一步配制。稀释倍数由剂量而定:剂量0.1~0.01g可配成10倍散,剂量0.01~0.001g可配成100倍散,剂量0.001g以下可配成1000倍散。配制1000倍散时应采用逐级稀释法。

    1颗粒剂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颗粒剂系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分为可溶性、混悬型、泡腾性、肠溶性、缓释性、控释性制剂。

    主要特点 可直接吞服,也可冲入水中饮人,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比较快。

    2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与片剂相似,但不需压片而是直接将颗粒装袋。

    制软材→制湿颗粒→ 湿颗粒干燥→ 整粒与分级→ 装袋

    2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

    外观

    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与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15%。

    干燥失重:于105℃干燥至恒重,含糖颗粒应减压干燥,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

    溶化性

    装量差异

    平均装量或标示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1.0g及1.0g以下
    ±10%
    1.0g以上至1.5g
    ±8%
    1.5g以上至6.0g
    ±7%
    6.0g以上
    ±5%

    第三章药,圈 片剂

    第一节 概述

    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

    特点: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①固体制剂 ②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③剂量准确④体积小,携带便利,服用方便⑤也可以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不同需要片剂的种类和质量要求

    种类:

    1普通压制片:指药物与辅料混合经压制而成的未包衣常释片剂。其片重一般为0.1~0.5g。

    2含片: 是指含在口腔或颊膜内缓缓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多用于口腔及咽喉疾患,药效发挥迅速。

    3舌下片:指置于舌下使用的片剂。药物经粘膜吸收,可避免肝脏首过作用。

    4口腔贴片:指粘贴于口腔,经粘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速释或缓释制剂。

    5咀嚼片:指在口中嚼碎后咽下的片剂,这类片剂较适合儿童或吞咽困难的患者。

    6分散片:系遇水可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

    7可溶片:为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或薄膜包衣片剂。

    8泡腾片: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由有机酸和NaHCO3组成,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迅速崩解。多用于可溶性药物的片剂。

    9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供放在阴道内产生局部作用的片剂。

    10缓释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11控释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12肠溶片:用肠溶材料包衣。

    片剂的质量要求:①硬度适中;②色泽均匀,外观光洁;③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④符合崩解度或溶出度的要求;⑤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⑥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

    第二节 片剂的常用辅料

    常用辅料分成四大类: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填充剂

    填充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

    淀粉 质优价廉,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作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淀粉、糖粉、糊精混合使用。另作崩解剂,淀粉浆作黏合剂。

    糖粉 粘和力强,吸湿性强,片剂硬度大,口含片和可溶性片剂中多用(矫味作用)。

    ③ 糊精 淀粉的水解产物,黏附力强,硬度大,吸附性强。用量要少,并与糖粉合用为宜(易造成片剂的麻点和水印)。

    乳糖 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无引湿性,适用于具有引湿性的药物。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价格昂贵,很少单独使用。

    可压性淀粉 亦称为预胶化淀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微晶纤维素(MCC) 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有较强的结合力,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

    无机盐类 主要是无机钙盐,常用的为硫酸钙,在片剂辅料中常使用二水硫酸钙。但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有干扰,此时不宜使用。

    甘露醇 流动性差,价格贵。较适于制备咀嚼片。

    2湿润剂和粘合剂

    湿润剂系指赋形剂本身无粘性,但能诱发待制软材药物的粘性,从而达到制粒、压片的目的。

    粘合剂系指使无粘性或粘性不足的药物粉末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时具有粘性的赋形剂。

    选用湿润剂和粘合剂一定要合适,粘度要适当,不但能使药物制成颗粒,压成片剂;还要使片剂外观光滑、崩解度合格才行。

    蒸馏水 蒸馏水是一种湿润剂。不易混合均匀,制成的颗粒硬度不一致,片剂易出现麻点、不易崩解。最好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或乙醇代替。

    乙醇 乙醇也是一种湿润剂。可用于遇水易于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一般为30%-70%。

    淀粉浆 淀粉浆是片剂中最常用的粘合剂,常用8%-15%,并以10%最为常用。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用作粘合剂,浓度一般为1%-2%,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

    羟丙基纤维素(HpC) 既可做湿法制粒的粘合剂,也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

    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MC;EC) 甲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作为粘合剂使用。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在胃肠液中不溶解,常利用乙基纤维素的这一特性,将其用于缓、控释制剂中(骨架型或膜控释型)。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薄膜衣材料。

    其它粘合剂 明胶溶液、蔗糖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

    3崩解剂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崩解剂系指能使片剂在胃肠液中吸湿膨胀,达到迅速崩解作用的赋形剂。除了缓(控)释片以及某些特殊作用的片剂(口含片、长效片、舌下片、植入片)等可不加崩解剂以外,一般的片剂中都应加入崩解剂。

    干淀粉 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这是因为易溶性药物遇水溶解产生浓度差,使片剂外面的水不易通过溶液层面透入到片剂的内部,阻碍了片剂内部淀粉的吸水膨胀。先干燥,含水量<8%.用量一般为干颗粒的5%-20%

    羧甲基淀粉钠(CMS-Na)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崩解剂。用量1%-6%.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它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用量2%-5%.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亦称交联pVp) 在水中迅速膨胀。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与水而膨胀。

    泡腾崩解剂利用酸碱中和原理,产生CO2 气,使片剂崩解。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1.内加法:崩解剂在制粒时加入,存在于颗粒内部,一经崩解便成细粒。

    2.外加法:崩解剂加于颗粒之间压片,崩解迅速。

    3.内外加法:既有内加,又有外加。

    4.崩解速度: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5.溶出速率: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

    4润滑剂

    润滑剂是助流剂、抗粘剂和(狭义)润滑剂的总称。

    助流剂: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改善粉末流动性。

    抗黏剂:防止原辅料粘于冲头表面。

    (狭义)润滑剂: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间的摩擦力。

    硬脂酸镁 用量0.1%-1%.为疏水性物质,用量过大片剂不易崩解或溶出,造成片剂的崩解迟缓。不宜用于乙酰水杨酸、某些抗生素及多数有机碱盐类的片剂。

    微粉硅胶 为片剂助流剂,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用量0.1%-0.3%

    滑石粉 主要作为助流剂使用。用量0.1%-3%。

    氢化植物油 是一种润滑性能良好的润滑剂。

    聚乙二醇类与月桂醇硫酸镁水溶性润滑剂的典型代表。前者主要使用聚乙二醇4000和6000,后者为目前正在开发的水溶性润滑剂。

    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工艺

    制粒是将粉末状、块状、熔融块状或溶液状的物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的粒状物的操作过程。流动性和可压性是制备片剂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

    制粒的目的:

    改善细粉的流动性

    防止多组分药物的离析

    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

    生产片剂有利于压片压力的均匀传递

    1湿法制粒压片

    (1)制软材  将已混合均匀的原辅材料,用湿润剂或粘合剂湿润或粘合,搅拌均匀,制成软材。好软材的标准:捏之成团,压之易散。

    (2)制粒

    将制好的软材,通过适宜的筛网即得所需颗粒

    流化沸腾制粒:物料粉末在自上而下的气流作用下保持悬浮的流化状态,粘合剂液体由上部向流化床喷雾使粉末聚结成颗粒,同时完成混合、制粒、干燥三个过程,故称一步制粒。

    喷雾干燥制粒:该法是将待制粒的药物、辅料与黏合剂溶液混合,制成合固体量约为50%~60%的混合浆状物,用泵输送至离心式雾化器的高压喷嘴,在喷雾干燥器的热空气流中雾化成大小适宜的液滴,热风气流将其迅速干燥而得到细小的、近似球形的颗粒并落入干燥器的底部。

    高速搅拌制粒:这种方法是使物料的混合、制粒在密闭的不锈钢容器内一次完成。

    (3)湿颗粒干燥

    ①干燥的概念和方法

    干燥是利用热能去除湿物料中水分或其他溶剂的操作过程

    干燥的方法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按操作方式 连续式和间歇式

    按操作压力 真空干燥和常压干燥

    按热量传递方式

    传导干燥:将热能通过与物料接触的壁面以传导方式传给物料,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并由周围空气气流带走而达到干燥

    对流干燥:将热能以对流方式由热气体传给与其接触的湿物料,物料中的湿分受热气化并由气流带走而达到干燥。热空气既是载热体,又是载湿体

    辐射干燥: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入射至湿物料表面被吸收而转变为热能,将物料中的湿分加热气化

    介电加热干燥:将湿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由于高频电场的交变作用使物料中的水分加热、湿分气化

    其中对流是最常用的干燥方式。

    A、常压箱式干燥

    适用于小批量的生产或用于干燥时间要求比较长的物料以及易生碎屑或有爆炸危险的物料。

    B、流化床干燥

    对某些热敏感物料亦可采用。

    C、喷雾干燥

    对热敏物料及无菌操作时较适合,喷雾干燥器内送入的料液及热空气经过除菌高效滤过器滤过可获得无菌干品,如抗生素粉针的制备。

    D、红外干燥

    E、微波干燥

    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干燥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被干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气分压大于干燥介质的水蒸气分压。

    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①平衡水与自由水

    平衡水:干燥除不去的水分

    自由水:干燥能除去的水分

    ②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干燥速率及影响因素

    干燥分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外部条件的影响,取决于水分在物料表面的汽化速率,其强化途径有提高空气温度或降低空气中湿度;改善物料与空气的接触情况。

    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主要由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的扩散速率所决定。其强化途径有提高物料温度;改善物料的分散程度。

    ④整粒与混合

    颗粒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叠压的原因,部分粘联成块,因而在干燥后,必须重新过1遍筛,未通过筛网的硬块或粗粒,应加以适当的捣碎,再过一次筛网。整好后的颗粒,加入适宜的润滑剂和其他赋形剂。总体混合均匀后,方可压片。

    ⑤压片  根据片重,选择冲模的大小。根据包不包衣,选择平冲模还是深凹冲模。

    片重的计算:在压片前应该计算片重

    2干法压片

    干法直接压片包括结晶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

    a结晶压片

    b干法制粒压片  对于对湿热较敏感,可压性及流动性皆不好的药物采用干法制粒压片,即将药物粉末及必要的敷料混合均匀后,用适宜的设备压成固体,然后粉碎,最后压成片剂。

    c粉末直接压片  避开制粒过程将药物粉末直接压片。这种方法要求敷料具有相当好的可压性和流动性,并与一定量的药物混合后仍保持这种较好性能,这种敷料有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微粉硅胶、喷雾干燥乳糖等。

    3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

    药物的可压性 若药物可塑性大则可压性好,若药物弹性较强则可压性差。

    药物的熔点及结晶形态  药物的熔点低,片剂的硬度大,但熔点过低,容易粘冲。

    立方晶系易于成型;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容易分层裂片;树枝状可压性好但流动性极差。

    黏合剂和润滑剂  黏合剂用量愈大,愈易成型,但太大会造成片剂硬度过大。

    润滑剂在常用量对成型影响不大,但量继续增大会造成片剂硬度降低。

    水分  颗粒中含有适量的水分,在压缩时起到一定润滑作用,易于片剂成型,但水分含量太大会造成粘冲。

    压力  一般情况压力愈大,片剂愈易成型,硬度增大,但压力超过一定范围对硬度影响不大。加压时间延长有利于成型,并使硬度增大。

    4片剂制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裂片   常见的形式是顶裂。造成的原因: 压力分布的不均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弹性复原率的不同,是造成裂片的主要原因。

    解决裂片问题的关键是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敷料,从整体上降低物料的弹性复原率。另外,颗粒中细粉太多、颗粒过干、黏合剂粘性较弱或用量不足、片剂过厚以及加压过快也可造成裂片。

    松片

    所谓松片,一是片剂成型后不结实,稍加外力片剂便松散了,另是基本上不成型。前面讨论的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都决定了片剂是否会松片。

    粘冲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出现粘冲的主要原因: 颗粒不够干燥或物料易于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以及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因加以解决。

    片重差异超限

    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是①颗粒流动性不好,应重新制粒或加入较好的助流剂②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应除去过多的细粉或重新制粒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造成加料斗的重量波动,应保持加料斗内始终有1/3量以上颗粒④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应更换冲头、模圈。

    崩解迟缓

    崩解机理简介

    影响崩解的因素①原敷料的可压性,可压性强的原敷料被压缩时易发生塑性变形,片剂崩解较慢②颗粒的硬度,硬度较小时,易因受压而破碎,片剂的崩解较慢③压片力,压片力适中,否则片剂过硬,难以崩解④表面活性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可改善湿润性,但对于易被水湿润的药物如果加入表面活性剂,不必要地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利于水分透入,不易崩解⑤润滑剂,片剂中常用的疏水性润滑剂,可能严重影响片剂的湿润性,造成崩解迟缓。在实际应用中,应对润滑剂的品种、用量、混合强度、混合时间严格控制。⑥黏合剂,粘合力越大,崩解时间越长⑦崩解剂,品种、用量、加入方法等不同,崩解效果不同⑧片剂的贮存条件,贮存后,崩解时间延长

    ⑹溶出超限

    Noyes-Whitney方程(溶出理论)可说明剂型中药物溶出的规律。Noyes-Whitney方程的形式是:dC/dt=kSCs  
    式中: 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质点暴露于介质的表面积;Cs为药物的溶解度。
    此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度与溶出速度常数 k、药物粒子的表面积S、药物的溶解度Cs成正比。上述能够促使崩解加快的因素,一般也能加快溶出。

    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片剂不易崩解和药物难溶

    改善的办法:用适宜的崩解剂;

    药物微粉化,增加表面积;

    制备研磨混合物 疏水性药物与大量水溶性敷料共同研磨,防止疏水性药物粒子聚集;

    制成固体分散物 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易溶性的高分子载体中。

    吸附于载体后压片

    含量不准

    每片含量不准,高低波动较大,而片重差异又合乎要求,这主要是在制软材前混料时间不足而使混料不够均匀或由于部分药品相对密度(比重)较大造成的。克服的办法:可适当延长混料时间;用量小相对密度(比重)大的药物,事先粉碎成极细粉末,混合时按等量递加稀释法混合。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克服的办法:在干燥时经常翻动颗粒。

    传导干燥:将热能通过与物料接触的壁面以传导方式传给物料,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并由周围空气气流带走而达到干燥

    介电加热干燥:将湿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由于高频电场的交变作用使物料中的水分加热、湿分气化

    第四节 包衣

    1 包衣的目的和种类

    在片剂表面包以适宜材料的过程称包衣

    目的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速度

    掩盖苦味或不良气味

    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防止药物的配伍变化

    改善片剂的外观

    种类 糖衣和薄膜衣,薄膜衣又分为胃溶型、肠溶型和水不溶型

    2 包衣的方法

    ①滚转包衣法又称锅包衣法,其主要构造包括:莲蓬形或荸荠形的包衣锅、动力部分和加热鼓风及吸粉装置等三大部分,包衣锅的中轴与水平面一般呈30°~45°。
    加热鼓风及吸粉装置中的加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空气经过电热丝预热后吹入锅内;另一种是采用电热丝直接对锅体加热。

    ②悬浮包衣法又称流化或沸腾包衣法。优点:

    A自动化程度高

    B包衣速度快、时间短、工序少

    C 整个包衣过程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无粉尘,环境污染小。

    ③压制包衣法  可避免水分、高温对药物的不良影响

    3包衣的材料和工序

    糖衣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包隔离层 目的是形成一层不透水的屏障,防止糖浆中的水分浸入片芯。所用材料有:玉米朊液、虫胶液、邻苯二甲醋酸纤维素(CAP)液、明胶浆或阿拉伯胶浆。明胶浆或阿拉伯胶浆不防潮,邻苯二甲醋酸纤维素是肠溶性的要控制好隔离层厚度,否则影响在胃中崩解,最好选用玉米朊

    包粉衣层 交替加糖浆和滑石粉目的是尽快消除片剂的棱角

    包糖衣层 在粉衣层表面再包糖衣层,使其表面光滑平整。所用材料为稀糖浆。

    包有色糖衣层 目的是使片剂美观和便于识别。所用材料为稀糖浆和食用色素。

    打光 目的是增加片剂的光泽和表面疏水性。所用材料为川蜡。


    薄膜衣

    A胃溶型薄膜衣所用材料为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是最为常用的薄膜包衣材料,膜性能好。②羟基丙基纤维素(HPC) 可避免用有机媒,但有一定吸湿性,干燥时黏度大影响外观。③丙烯酸树脂VI号 目前国内较为常用④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有黏结和吸湿现象。

    B肠溶型薄膜衣  

    肠溶衣在胃酸中(pH—1.5~3.5)不溶解,在肠液中(pH 4.7~6.7)可溶解,这样就保证了药物在胃酸中不被破坏,不对胃产生刺激作用,而在肠液中崩解释放出药物,被肠道吸收,发挥疗效。

    肠溶衣所用包衣材料有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聚乙醇酯、丙烯酸树脂等。

    C水不溶型薄膜衣 所用包衣材料有乙基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处方设计及举例

    1片剂的质量检查

    外观性状  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无杂斑、无异物

    片重差异 应符合药典规定。具体检查方法:取20片,精密称定每片的片重并求得平均片重,然后以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比较,超出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1倍。

    平均片重0.30克以下,重量差异限度+-7.5%;平均片重0.30克及以上,重量差异限度+-5%

    脆碎度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崩解时限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方法:中国药典采用升降式崩解仪。除另有规定外,取6片,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一片不完全,应另取6片重复,均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规定压制片、糖衣片、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为15min、60min、30min

    溶出度或释放度 溶出度检查用于一般的片剂,而释放度检查用于缓控释制剂

    溶出度的判断标准:

    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

    6片中,如有1~2片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规定限度-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仍可判断符合规定

    6片中,如有1~2片低于规定限度,其中仅有1片低于规定限度-10%,但不低于规定限度-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应另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规定限度,其中仅有1片低于规定限度-10%,但不低于规定限度-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也可判断符合规定

    含量均匀度 指小剂量药物在每个片剂中的含量是否偏离标识量以及偏离的程度。主要原因是混合不匀和可溶性成分的迁移。

    检查含量均匀度:

    片剂、胶囊剂或注射剂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25mg或主药含量不大于每片(个)重量25%者;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

    结果判断:A+1.80S≤15.0,符合规定

    A+S>15.0,不符合规定

    A+1.80S>15.0,且A+S≤15.0,取20片复试。计算30片

    如A+1.45S≤15.0,符合规定

    A+1.45S>15.0,不符合规定

    2、 片剂的处方设计与举例

    例: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① 本品中加入乙酰水杨酸量1%的酒石酸,有效地减少乙酰水杨酸水解,避免水杨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② 本品中三种主药(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混合易产生低共熔现象,所以采用分别制粒的方法;

    ③ 乙酰水杨酸的水解受金属离子的催化,不得使用硬脂酸镁,因而采用5%滑石粉作为润滑剂。用尼龙筛网制粒。

    第四章药,圈 胶囊剂、滴丸剂和小丸

    一 胶囊剂

    1胶囊剂的概念、特点

    胶囊剂系指药物装于空胶囊中制成的制剂。空胶囊一般均以明胶为主要原料,但近年来也曾试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钙、PVA、变性明胶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以改变其溶解性或达到肠溶的目的。

    胶囊剂具有下列特点:

    掩盖药物不适的苦味及臭味

    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能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⑤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放药物。

    但是,必需注意,凡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均不宜填充于胶囊中,因易使胶囊溶化;易溶性药物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均不宜制成胶囊剂,因胶囊剂在胃中溶化时,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粘膜。风化药物可使胶囊软化,潮解药物可使胶囊过分干燥而变脆,都不宜作胶囊剂。

    2胶囊剂的分类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硬胶囊剂:系将固体药物填充于空硬胶囊中制成。硬胶囊呈圆筒形,由上下配套的两节紧密套合而成,其大小用号码表示,可根据药物剂量的大小而选用。

    软胶囊剂:是将一定的药物溶于适当敷料中,再用压制法(或滴制法)使之密封于球型或橄榄型的软质胶囊中。

    缓释胶囊: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控释胶囊: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肠溶胶囊:在胃液中不溶,仅在肠液中溶化、吸收的胶囊,称为肠溶胶囊。

    胶囊剂主要供口服,但近年来也有用于直肠等腔道给药的,用法类似于栓剂。

    3胶囊剂的制备

    A 硬胶囊剂的制备

    ①空胶囊的制备

    空胶囊的组成  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明胶;为增加韧性与可塑性,一般加入增塑剂如甘油、山梨醇、CMC-Na、HPC、油酸酰胺磺酸钠等;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入增稠剂琼脂等;对光敏感的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此外还加入着色剂和防腐剂等。

    空胶囊的制备工艺  溶胶→蘸胶→干燥→拔壳→切割→整理,生产环境洁净度应达10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35%-45%。

    空胶囊的规格  空胶囊共有8种规格,但常用的为0~5号,随号数由小到大,容积由大到小。

    ②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与封口

    大多数药物由于流动性差等方面的原因,均需加一定量的稀释剂、润滑剂等敷料才能形成满足填充的要求。

    胶囊规格的选择  一般宜先测定待填充物料的堆密度,然后根据应装剂量计算该物料容积,以决定应选胶囊的号数。号数越大,容积越小。

    B 软胶囊剂的制备

    ①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因素 软胶囊是软质囊材包裹液态物料

    A囊壁组成的影响  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它由明胶、增塑剂、水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增塑剂用量过低,囊壁会过硬。

    B所包药物与附加剂的影响  液体药物若含水5%或为水溶性、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能使囊材软化或溶解;醛可使明胶变性,均不宜制成软胶囊。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明胶水解或变性。

    C所包含药物为混悬液时对胶囊大小的影响 为便于成型一般要求尽可能小一些。为求得适宜的软胶囊大小,可用“基质吸附率”来计算,即1克固体药物制成混悬液时所需液体基质的克数。根据基质吸附率,称取基质与固体药物,混合均匀,测定其堆密度,便可决定制备一定量的混悬液所需模具的大小。

    ②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滴制法和压制法

    4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举例

    A 质量检查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项目
    限度
    外观
    胶囊外观应整洁,不得有黏结或破裂、变形现象,并应无异臭。
    装量差异
    平均重量在0.30g以下,装量差异限度为+-10%,0.30g及以上,+-7.5%。
    崩解时限
    硬胶囊剂:30分钟
    软胶囊剂:60分钟
    肠溶胶囊剂:60分钟

    二、滴丸剂

    概念与特点

    概念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

    特点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②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③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可使液态药物固化;④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⑤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

    常用基质  

    制备方法

    用滴制法

    冷凝液:液状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和水等

    制备要点:

    三、小丸

    概念:球状或类球状固体制剂 粒径0.5~3.5mm

    特点:由于在胃肠道的分布面积较大,吸收较快,可以制成速释小丸制剂;可以对小丸进行包衣处理或加入适当的阻滞材料,制成缓释微丸

    制备方法较多如沸腾制粒法、滚圆法、包衣锅法等

    第五章药,圈 栓剂

    一、概述

    1栓剂的概念

    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

    2栓剂的特点

    (1).栓剂应有适宜的硬度和韧性,无刺激性;

    (2).引入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应能熔融、软化或溶解,且易与分泌物混合,逐渐释放药物;

    (3).栓剂可作为局部治疗,通常将润滑剂、收敛剂、局麻剂、甾体、抗菌药物制成栓剂,起通便、止痛、止痒抗消炎作用。

    (4).全身作用的栓剂,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3栓剂的种类

    直肠栓、阴道拴、尿道栓、鼻用栓、耳用栓等

    4栓剂的质量要求

    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外形应完整光洁,无刺激性;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储存或使用时变形。

    二、栓剂基质

    (一)理想基质的要求

    1.室温时具有适宜的硬度,塞入腔道时不致变形或碎裂,在体温下易软化,融化或溶解;

    2.与药物混合后不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作用与含量测定;

    3.对粘膜无不良影响(刺激、毒性、过敏)。局部作用栓剂应缓慢释药,全身作用栓剂应快速释药;

    4.基质性质稳定,贮藏过程中不发生理化性质变化,不易霉变等;

    5.具有润湿或乳化性质,能容纳较多的水;

    6.适用于热熔法及冷压法制备栓剂;

    7.油性基质的酸价应在0.2以下,皂化价应在200~245之间,碘价低于7,熔点与凝固点之差要小。

    (二)油脂性基质

    天然产物
    可可豆脂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椰油酯、棕榈酸酯、山苍子油脂、硬脂酸丙二醇酯

    可可豆脂: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1)天然产物,化学组成为脂肪酸甘油酯,无刺激性,可塑性好,在体温下迅速熔化;

    (2)具有多晶型(αββ′γ),加热与冷却速度快结晶转型,熔点降低,故使用时应缓慢加热至2/3的可可豆脂熔化,让余热使其全部熔化,以防止晶型转化,降低熔点;

    (3)每100g可可豆脂可吸收20~30g的水分(可可豆脂的水值)。

    (三)   水溶性基质

    甘油明胶
    塞入腔道后延长药物的疗效
    水:明胶:甘油=10:20:70
    加入抑菌剂
    不能与鞣酸、重金属盐等配伍
    聚乙二醇类(PEG)
    低熔点基质:PEG1000∶PEG4000(96∶4)
    高熔点基质:PEG1000∶PEG4000(75∶25)
    为避免刺激性可加入20%的水
    不能与银盐、鞣酸、氨替比林、奎宁、水杨酸、乙酰水杨酸、苯佐卡因、氯碘喹啉、磺胺类配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
    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商品名Myri52,商品代号S-40”;泊洛沙姆,商品名普朗尼克(Pluronic),常用型188型。

    (四)附加剂

    1.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的亲水性;

    2.抗氧剂:抗氧化作用;

    3.防腐剂:含水性溶液的栓剂的防腐抑菌;

    4.硬化剂:加入白蜡、鲸蜡等调节硬度;

    5.乳化剂:乳化作用;

    6.着色剂:着色;

    7.增稠剂:常用氢化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铝等;

    8.吸收促进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三、栓剂的作用及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栓剂的特点

    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栓剂作全身治疗与口服制剂比较,有如下特点:

    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

    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可用直肠给药,可免受刺激;

    药物直肠吸收,不象口服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破坏;

    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

    栓剂的作用时间比一般口服片剂长

    对不能或者不愿吞服片、丸及胶囊的病人,尤其是婴儿和儿童可用此法给药;

    对伴有呕吐的患者的治疗为一有效途径。

    栓剂给药的主要缺点是使用不如口服方便;栓剂生产成本比片剂、胶囊剂高;生产效率低。

    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1)用药部位不同,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分布。距肛门约50px处,则50﹪-75﹪的药物不经门肝系统,可避免首过作用

    (2)直肠液的pH值7.4,且无缓冲能力,直肠液的pH是由进入直肠的药物决定的。

    (3)直肠内无粪便存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药物在直肠保留时间越长,吸收越完全。

    2.药物的理化性质:

    (1)溶解度:水溶性大的药物吸收较多,难溶性的药物可用其溶解度大的盐类或衍生物制成油溶性基质的栓剂。

    (2)粒径:混悬型栓剂,药物的粒径小有利于吸收,因此应将药物微粉化。

    (3)脂溶性与解离度:脂溶性好、不解离的药物最易吸收;弱酸性药物pKa﹥4.3,弱碱性药物pKa﹤8.5吸收均较快,但弱酸性药物pKa﹤3,弱碱性药物pKa﹥10吸收则慢;而药物的解离度与溶液的pH有关,故降低酸性药物的pH或升高碱性药物的pH均可增加吸收。

    3.基质与附加剂

    全身作用栓剂,要求药物在腔道内能从基质中迅速释放、扩散、吸收,实验证明,基质的溶解特性与药物相反时,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增加吸收。即水溶性药选择油溶性基质、脂类或脂溶性选择水性基质,释药快,则吸收快。

    另外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促进吸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促进吸收的程度是不同的,如以乙酰水杨酸为模型药,以半合成的脂肪酸酯为基质,分别加入几种表面活性剂制成栓剂,由动物体内生物利用度数据证明,促进吸收的顺序为十二烷基硫酸钠(0.5%)>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0.1%)>司盘80>烟酸乙酯。

    四、栓剂的制备

    A处方设计应考率的问题

    用药目的、药物

    基质选择:一般说来,局部用药应选熔化、液化慢,释放慢、使药物不被吸收的基质;全身用药则宜选能加速释放与吸收的基质。

    置换价置换价是用以计算栓剂基质用量的参数。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值称为该药物对某基质的置换价。测定方法如下:做纯基质栓,称其平均重量为G,另制药物含量为C%的含药栓,得平均重量为M,每粒平均含药量为W=M×C%,则可用下式计算某药物对某基质的置换价f:
    f=W/[G-(M-W)]用测定的置换值可以方便的计算出该种含药栓所需基质的重量X:X=(G-W/f)×n
    这里W表示处方中药物的剂量,n为拟制备栓剂枚数。

    A.18g

    B.19g

    C.20g

    D.36g

    E.38g

    某药的置换价为0.8,当制备栓重2g、平均含药O.16g的10枚栓剂时,需加入基质可可豆脂

    某药的置换价为1.6,当制备栓重2g、平均含药0.16g的l0枚栓剂时,需加入基质可可豆脂

    答案:A、B

    解析:本组题考查栓剂置换价的计算。

    置换价即栓剂中药物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由此可得题中栓剂中与药物同体积基质重量分别为O.2g、O.1g,故而需加入可可豆脂的重量分别为:

    (2—0.2)×lO=18g

    (2—0.1)×10=19g

    例:制备0.2g的鞣酸肛门栓10枚,肛门栓的模型一般为2g,鞣酸的置换价1.6,所以此处方中可可豆脂的重量(x)为:
    x=(G-W/f) n=(2–0.2/1.6)×10=18.75g

    B栓剂的制备方法

    热熔法冷压法捏搓法

    五、栓剂的质量评价

    重量差异
    平均粒重(g)重量差异限度(﹪)
    1.0及1.0以下 ±10
    1.0~3.0±7.5
    3.0以上±5
    融变时限
    脂肪性基质栓剂:30分钟;水溶性基质的栓剂:60分钟
    微生物限度
    直肠给药栓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不得过10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
    体外溶出试验与体内吸收试验
    体内吸收试验:反映生物利用度

    第六章药,圈 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第一节 软膏剂

    1软膏剂的概念与分类

    定义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基质制成的易于涂布的软膏剂亦称乳膏剂。

    分类按分散系统可分为三类:即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

    软膏剂的质量要求

    A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无粗糙感

    B应具适当的粘稠性,易于涂布于皮肤或粘膜等部位

    C应性质稳定,无酸败、变质等变质现象

    D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它不良反应

    E用于创面的软膏剂还应无菌

    2软膏剂的基质

    软膏剂常用的基质分为三类: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

    油脂性基质:

    特点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皮肤有保护软化作用,能与较多药物配伍,不易长菌;适用于表皮增厚、角化、皲裂等慢性皮损和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的早期。缺点是油腻性大,吸水性差,与分泌物不易混合,不易洗除,药物释放性能差,往往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故不适用于有渗出液的皮肤损伤油脂性基质可用于水不稳定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吸水性,常用作乳剂型基质中的油相。

    油脂性基质

    烃类
    凡士林
    可单独作软膏基质;仅能吸收约5%的水分;加适量羊毛脂、胆固醇和高级脂肪醇能增加吸水性
    固体石蜡
    调节稠度
    液状石蜡
    调节稠度
    油脂类
    植物油
    类脂类
    羊毛脂
    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增加凡士林的吸水性;辅助乳化剂;常用含水30%羊毛脂
    蜂蜡与鲸蜡
    在o/w乳剂基质中起增加稳定性与调节稠度的作用
    硅酮
    对药物的释放与穿透皮肤的性能较羊毛脂与凡士林快
    不宜做眼膏基质

    乳剂型基质

    乳剂型基质的组成、种类和特点

    组成
    水相、油相及乳化剂
    特点
    油腻性小,易涂布,易洗除。不适宜与水不稳定药物
    种类
    W/OO/W
    W/O型基质:与冷霜相似,一般可吸收100%水分或溶液,不易清除。
    O/W型乳剂基质
    ①含水量大,能与水混合,药物的释放与对皮肤的可透性较W/O型基质好。
    具有反向吸收作用,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脓疱症。
    ③易蒸发失水变硬,常需加入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和山梨醇等)
    ④因外相是水,易霉变,需加防腐剂羟苯酯类、氯甲酚、三氯叔丁醇和洗必泰等)

    乳剂型基质常用的乳化剂和稳定剂

    肥皂类:
    一价皂:O/W型乳化剂如三乙醇胺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多价皂:W/O型乳化剂如: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铝等
    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酸酯类:
    高级脂肪醇:十六醇、十八醇(硬脂醇):用于O/W基质中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
    脂肪醇硫酸酯类:十二烷基硫酸酯钠(SLS或SDS)O/W型乳化剂
    多元醇酯类
    单硬脂酸甘油酯:与O/W型乳化剂合用起稳定作用
    脂肪酸山梨酯:司盘W/O型乳化剂
    聚山梨酯类:吐温O/W型乳化剂
    聚氧乙烯醚类
    平平加O、OPO/W型乳化剂

    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类、聚乙二醇类

    特点:无油腻性,易洗除,药物释放快。有利于分泌物排除;也常用作腔道粘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润滑性差。基质中水分易蒸发且易霉变,须加保湿剂及防腐剂

    PEG:固体PEG(4000、3350)与液体PEG(400)合用。

    ①常用配比为:PEG400∶PEG3350=6∶4,PEG400∶PEG4000=1∶1。

    ②久用引起皮肤脱水产生干燥感,

    ③与苯甲酸、水杨酸、鞣酸等络合,使基质软化,并降低防腐剂活性

    3软膏剂制备方法: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

    1.研和法:①可溶性药物用水、甘油溶解,用羊毛脂吸收后再加入油性基质中,②基质的熔点较低,药物对热不稳定不溶性药物量少(小于5%)时,用适量液体石蜡过植物油研磨后再加入到基质中研合。③基质的熔点较低,药物对热不稳定

    2.熔和法:基质的熔点较高,药物对热稳定的软膏的制备。

    3.乳化法:适用于乳剂型软膏剂的制备。

    4软膏剂质量评价

    粒度
    不得检出大于180um的粒子
    装量
    标示装量 平均装量 每个容器装量
    20g(ml)以下 不少于标示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3%
        20g(ml)~50g(ml) 不少于标示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5%
        50g(ml)以上 不少于标示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7%

    微生物限度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无菌
    用于严重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与乳膏剂
    主药含量
    物理性质
    熔点;粘度与稠度;酸碱度;物理外观
    刺激性
    稳定性
    药物释放与经皮扩散实验

    第二节 眼膏剂与凝胶剂

    一、      眼膏剂

    概念眼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眼用的无菌软膏剂。

    特点1)眼膏基质无水、化学惰性,适用于配制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如抗生素;

    2)较滴眼剂在结膜囊内保留时间长,属缓释长效制剂;

    3)能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有助于角膜损伤的愈合,常用于眼科术后用药;

    4)缺点是有油腻感,视力模糊

    质量要求眼膏剂应均匀、细腻,易涂于眼部;对眼部无剌激性;无微生物污染,成品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不得加入抑菌剂或抗氧剂。

    常用基质:黄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8:1:1

    制备:1制备眼膏剂应在避菌的环境中进行,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所用的容器、包装材料严格灭菌。基质应融化后滤过,并经150℃灭菌至少1小时。

    2眼膏剂中所用的药物,溶于基质或基质组分的可制成溶液型;不溶性药物先研成极细粉末,并通过9号筛,再与基质混合制成混悬型。

    检查项目:装量、金属性异物、颗粒细度、无菌、微生物限度等。

    二、凝胶剂 药圈会员收集分享

    概念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敷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分类:单相分散系统和双相分散系统

    混悬型:双相分散系统

    常用基质:卡波姆和纤维素衍生物

    卡波姆:商品名为卡波普,为丙烯酸与丙烯基蔗糖共聚物

    (1)规格(按粘度分)934、940、941;

    (2)水中迅速溶胀,不溶解,溶于碱性水与醇中(乙醇、丙二醇、异丙醇等);

    (3)pH敏感型水凝胶:pH3.11低粘度、pH6~11有最大粘度与稠度

    (4)电解质可使其粘度下降等;

    (5)特别适宜治疗脂溢性皮肤病

    质量检查

    应按最低装量检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凝胶剂进行装量和微生物检查。


    气雾剂、膜剂和涂膜剂

    第一节 气雾剂

    A气雾剂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系指将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闭容器中制成的澄明液体、混悬液或乳浊液,使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粒喷出的制剂。

    优点:①直接达到作用部,位起效快②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③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④使用方便⑤可减少对创面的刺激性⑥给药剂量准确,通过控制喷出药物的物理形态,可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

    缺点:①成本较高②遇热和受撞击后可能发生爆炸③具有一定毒性,不适宜心脏病患者作为吸入气雾剂使用④干扰因素较多,吸收不完全且变异性较大⑤多次喷射于受伤的皮肤或其它创面,可引起不适或刺激。

    B气雾剂的分类药 圈会员整理

    1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气雾剂;混悬型气雾剂;乳剂型气雾剂

    2按相的组成分类:二相气雾剂、三相气雾剂

    3按医疗用途分类:吸入用气雾剂、皮肤与黏膜用气雾剂、空间消毒与杀虫用气雾剂

    C质量要求:①应无毒性、无刺激性②抛射剂为低沸点液体③气雾剂容器应能耐受所需的压力,每压一次,必须喷出均匀的细雾状的雾滴或雾粒,并释放出准确的剂量④泄露和爆破应符合规定,确保使用安全⑤烧伤、创伤、溃疡用气雾剂应无菌。

    D吸入气雾剂中药物的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

    a药物的性质小分子量药物吸收快;脂溶性高的药物吸收快。吸湿性妨碍吸收。

    b药物的微粒大小较粗的微粒吸收少;微粒太细,大部分由呼气排出,因此大小应适宜,应控制在0.5~5um.

    E气雾剂的组成

    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组成

    I抛射剂

    i抛射剂应具备的条件①为适宜的低沸点液体,常温下蒸气压大于大气压②无毒性,无致敏性和刺激性③不与药物、附加剂发生反应④不易燃、不易爆⑤无色、无味、无臭⑥价格便宜,便于大规模生产。

    ii抛射剂的分类:氟氯烷烃、碳氢化合物、压缩气体

    氟氯烷烃:氟利昂

    碳氢化合物

    压缩气体:惰性气体:CO2,N2

    氢氟氯烷烃与氢氟烃

    II药物与附加剂

    F气雾剂的制备

    处方设计

    1.溶液型气雾剂

    在抛射剂与潜溶剂中能溶解的药物制成溶液型气雾剂,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气雾剂。

    (1)抛射剂在处方中约占20%-65%,比例大,雾滴小

    (2)全身作用气雾剂雾粒大小在0.5~1μm为宜,局部作用气雾剂雾粒大小在3~10μm为宜。

    2.混悬型气雾剂

    在抛射剂与潜溶剂中均不溶的固体药物制成混悬型气雾剂。

    (1)药物的微粒形式分散于抛射剂中,微粒粒度应在5μm以下,不得超过10μm。

    (2)含水量应极低,应在0.03%以下。

    (3)药物的溶解度越小越好。(在抛射剂中的)

    (4)调节抛射剂与混悬微粒的密度尽量相等。

    (5)为了使药物均匀分散需加入润湿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助悬剂。

    3.乳剂型气雾剂药 圈会员整理

    在抛射剂与潜溶剂中均不溶的药物制成混悬型气雾剂。

    (1)一般抛射剂为内相,药物溶液为外相,并加入适宜的乳化剂。

    (2)乳剂型气雾剂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尽可能一致,以保证其稳定性。

    制备工艺

    容器、阀门系统的处理与装配→药物的制备和分装→抛射剂的填充→质量检查→成品

    G气雾剂的质量评价:
    泄露率
    平均年泄露率应小于3.5%。
    每瓶总揿次
        均应不少于每瓶标示总揿次
    每揿主药含量
    应为其标示量的80%~120%
    雾滴(粒)分布
    以雾滴测定装置检查,雾滴(粒)药物含量应不少于每揿主药含量标示量的15%
    喷射速率
    每瓶的平均喷射速率(g/s)均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喷出总量
    每瓶喷出量均不得小于标示装量的85%
    无菌与微生物限度
    用于烧伤、创伤或溃疡的气雾剂应进行无菌检查并符合规定

    第二节 膜剂与涂膜剂

    一、      膜剂

    (一)   概述

    膜剂: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

    特点:

    优点:工艺简单,无粉尘飞扬,材料用量小,含量准确,稳定性好,起效快

    缺点载药量小,适用于小剂量药物。重量差异大。

    (二) 常用成膜材料与制备方法

    1常用成膜材料与附加剂

    成膜材料的种类: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明胶、虫胶、阿拉伯胶、琼脂、淀粉、糊精

    特点:可降解或溶解,但成膜、脱模性能较差,常与其他材料合用。

    ◎合成高分子材料:

    聚乙烯醇类化合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纤维素衍生物类

    特点:成膜性能优良,成膜后的强度与柔韧性均较好。

    常用品种:

     1)聚乙烯醇(PVA)

    ①根据其聚合度与醇解度不同,有不同规格,其性质与分子量有关,一般相对分子量越大,水溶性越差,水溶液粘度大,成膜性好。

    ②PVA05-88:05表示平均聚合度为500~600M(分子量)=22000~26400

    88表示醇解度为88±2%

    ③PVA17-88:17表示平均聚合度为1700~1800M(分子量)=78400~79200

    88表示同上。

    应用:前者水溶性大而柔韧性差,后者水溶性小而柔韧性好,两者以1:3混合使用。

    ④PVA对眼粘膜、皮肤无毒无刺激、口服吸收很少,可作眼控膜剂。

    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EVA不溶于水,热塑性好,EVA性能与醋酸乙烯比例有关。在相对分子量相同条件下,醋酸乙烯的比例越大,材料的溶解性、成膜性、透明性越好。

    ◎     附加剂

    2制备方法药 圈会员整理

    匀浆制膜法:

    热塑制膜法:

    复合制膜法:

    (三)   质量检查

    重量差异

    第八章药,圈 注射剂与滴眼剂

    第一节 概述

    一、     注射剂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一)注射剂的概念与分类

    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和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分类

    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四种类型:

    溶液型注射剂:适于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

    混悬型注射剂:适于水难溶性药物或油性液体药物

    乳剂型注射剂:适于水不溶性液体药物或油性液体药物

    注射用无菌粉末:适于水中易溶且不稳定的药物

    (二)注射剂的特点

    优点:①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②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③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④可以产生局部作用⑤定向作用

    缺点:①使用不便②注射疼痛③安全性低于口服制剂④制造过程复杂

    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与质量要求

    (一)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①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剂多为水溶液,不得添加抑菌剂。

    ②椎管注射椎管注射液渗透压应与脊椎液相等、PH应与脊椎液相当,不得含有微粒等异物,注射量不超过10ml。

    ③肌内注射一次剂量一般在1~5ml;刺激性太大的药物不宜,以免引起局部刺激。

    ④皮下注射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的软组织内。

    ⑤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注射剂量1~2ml。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

    此外还有穴位注射、腹腔注射、关节腔注射等。

    (二)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①无菌②无热原③可见异物(澄明度)检查合格④安全性⑤渗透压: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⑥PH要求与血液的PH7.4相等或接近,4~9⑦稳定性⑧降压物质⑨澄清度⑩不溶性微粒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一、注射用水

    (一)  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

    纯化水: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

    注射用水:纯化水再经蒸馏所制得的水,亦称为无热原水。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

    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制得的水,是无菌、无热原的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制药用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与灭菌注射用水

    (二)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除一般蒸馏水的检查项目如PH、氨、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通过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三)原水的处理

    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

    (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1蒸馏水器塔式蒸馏水器多效蒸馏水器气压式蒸馏水器

    2注射用水的收集和保存注射用水应在80℃以上或灭菌后密封保存、65℃以上保温循环存放。

    3注射用水的检查一般检查几个主要项目,如氯化物、重金属、PH、铝盐。热原一般定期检查。

    二、注射用油

    应无异臭、无酸败味;在10℃时应保持澄明。碘值、皂化值、酸值应符合要求。

    三、其他注射用溶剂

    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苯甲酸苄酯、二甲基乙酰胺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

    为了提高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注射剂中除主药外还可添加抗氧剂、螯合剂、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等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统称“附加剂”。常用附加剂如下:

    增溶剂、润湿剂或乳化剂:吐温、聚乙烯吡咯烷酮、普郎尼克等。

    缓冲剂:醋酸,醋酸钠、枸橼酸,枸橼酸钠、乳酸、酒石酸、酒石酸钠。

    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

    鳌合剂:EDTA-2Na药 圈会员整理

    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脲等

    抑菌剂: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羟苯丁酯、羟苯丙酯、酚。

    局麻剂: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渗透压调剂:氯化钠、葡萄糖

    第三节 热原

    一、热原的概念

    热原从广义的概念说,是指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实质上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和致热中心,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大致可以认为内毒素=热原=脂多糖。

    二、热原的性质

    耐热性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可滤过性;易被吸附性;不挥发性;水溶性;不耐酸碱性

    三、污染热原的途径

    从注射用水中带入;从原辅料中带入;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设备等带入;从制备环境中带入;从输液器带入

    四、热原的除去方法

    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滤过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反渗透法

    第四节 溶解度与溶解速度

    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一般以一份溶质(1g或1ml)溶于若干毫升溶剂中表示。

    主要影响因素药物的极性溶剂温度药物的晶型粒子大小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难溶性弱酸和弱减性药物,可制成盐增加其溶解度。

    2.  引入亲水基团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3.  加入助溶剂难溶性药物加入助溶剂可因形成络合物、复合物等而增加溶解度。

    4.  使用混合溶剂药物的溶解度在混合溶剂中比在各单纯溶剂中增大的现象称为潜溶。

    5.  加入增溶剂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而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作用,称为增溶作用,所加入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影响增溶的因素有:①增溶剂的种类②药物的性质③加入顺序④增溶剂的用量。

    三、溶解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溶解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溶解药物的量,一般以单位时间内溶液浓度增加量来表示。固体药物的溶解符合Noyes-Whitney方程。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搅拌和粉碎度

    第五节 滤过

    一、概述

    滤过系指将固液混合物强制通过多孔性介质,使固体沉积或截留在多孔性介质上而使液体通过,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操作过程。

    二、滤过机理与影响因素

    1.  滤过机理药 圈会员整理

    i介质滤过指药液通过滤过介质时固体粒子被滤过介质截留而达到固--液分离的操作。介质滤过的滤过机理:①表面(筛析)截留作用②深层截留作用。膜滤过和深层滤过的滤过速度与阻力主要由滤过介质所控制。

    ii滤饼滤过固体粒子聚集在滤过介质表面之上,滤过的拦截作用主要由所沉积的滤饼起作用,这种滤过叫滤饼滤过。滤过的速度与阻力主要受滤饼的影响。

    2.  影响滤过的因素操作压力越大则滤过越快,因此常采用加压或减压滤过法。但压力大时或滤过时间过长,小微粒有可能漏下。滤液的黏度越大,则滤过速度越慢。滤材中毛细管半径对滤过的影响很大,毛细管越细,阻力越大,不易滤过。滤材的毛细管长度与滤速成反比。

    三、滤过器

    1.  砂滤棒

    (1)硅藻土滤棒:质松,适用于高粘液。

    (2)多孔素瓷棒:适于低粘液体。

    易于脱沙,对药液吸附性强,吸留药液多,难于清洗,且有改变药液PH的情况。本品价廉易得,滤速快,适用于大生产粗滤之用。

    2.  垂熔玻璃滤过器

    形状:漏斗、球、棒

    型号:G1~G6,孔径由大→小

    用途:精滤或膜滤前预滤,3号多用于常压滤过,4号常用于减压或加压滤过,6号用于除菌过滤

    优缺点:化学性质稳定,无脱落,吸附药液量少,不影响药液pH,易清洗。

    3.  微孔滤膜滤过器

    优点:截留能力强,滤速快,不影响药液pH,吸附性小,避免交插污染等。

    缺点:易堵塞破碎等

    (1)微孔滤膜种类:

    1)醋酸纤维素膜:适用于无菌滤过、检验分析测定低分子量的醇类、水溶液、酒类、油类等。

    2)硝酸纤维素膜:适用于水溶液、酒类、油类等除去微粒和细菌。可在120℃、30分钟,但不耐酸碱,溶于有机溶剂。

    3)聚酰胺(尼龙):适用于滤过弱酸、稀酸、碱类和普通溶剂。

    4)醋酸纤维素和硝酸纤维素混合酯膜:与硝酸纤维素膜性质相同,

    5)聚四氟乙烯膜:用于酸性、碱性溶液与有机液体的滤过,可耐260℃高温。

    6)耐有机溶剂的专用微孔膜:具有耐溶剂性,也可用与酸性、碱性溶液及一般溶液的滤过。

    7)聚偏氟乙烯膜:(PVDF)滤过精度0.22μm~5.0μm,具有耐氧化性和耐热性能,适用pH值为1~12。

    第六节 注射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原辅料的准备→配制→滤过→灌封→灭菌→检漏→质检→包装等

    环境区域化分:洁净区与控制区。


    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与环境区域划分

    一、注射剂的容器和处理方法

    (一) 注射剂容器的种类和式样

    1.容器的材质:硬质中性玻璃与塑料容器。

    2.式样与容积:有颈安瓿、粉末安瓿与曲颈安瓿;安瓿多为无色,琥珀色可滤除紫外线;容积为1、2、5、10、20ml。

    (二) 安瓿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稳定性的关系

    安瓿的质量与注射剂稳定性有关,药液与玻璃表面长期接触过程中,能相互影响,使注射剂发生变质,如:pH改变、出现沉淀与变色等。

    安瓿的质量要求:①安瓿玻璃应无色透明,以便于检查澄明度、杂质以及变色情况;②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③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④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⑤熔点较低,易于熔封;⑥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

    (三)   安瓿的检查

    (四)   安瓿的切割与圆口

    (五)   安瓿的洗涤

    甩水洗涤法  加压喷射气水洗涤法

    (六) 安瓿的干燥和灭菌

    安瓿洗涤后,一般要在烘箱内120℃~140℃温度干燥。盛装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的安瓿则须用180℃干热灭菌1.5小时。大量生产,多采用由红外线发射装置与安瓿自动传送装置两部分组成的隧道式烘箱,隧道内平均温度200℃左右。采用适当的辐射原件组成的远红外干燥装置,温度可达250℃~350℃,一般350℃经5分钟,能达到安瓿灭菌的目的。干热灭菌后在层流环境下保存,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二、注射液的配制与滤过

    (一)  注射液的配制

    1.原辅料的质量要求与投料计算

    2.配制用具的选择与处理

    3.配制方法药 圈会员整理

    (1)稀配法(原料质量好):一次加溶剂至全量

    (2)浓配法(易产生澄明度问题的原料)

    (3)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吸附作用较强,在碱性溶液中出现“胶溶”现象

    (4)配制油溶性注射液,注射用油应在150℃-160℃温度下加热1-2小时,冷却后配制。

    (二) 注射液的滤过

    1.  滤过机理及影响滤过的因素

    2.滤器的种类与选择

    3.  滤过装置

    三、注射液的灌封

    灌封

    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剂量不准确、封口不严、出现大头(鼓泡)、瘪头、焦头等。

    焦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产生焦头的原因:灌封时给药太急,溅起药液在安瓿壁上,封口时形成炭化点;针头往安瓿里注药后,针头不能立即缩水回药,尖端还带有药液水珠,也会产生焦头;针头安装不正,尤其安瓿往往粗细不匀,给药时药液沾瓶;压药与针头打药的行程配合不好,造成针头刚进瓶口就注药或针头临出瓶口时才注完药液;或者是针头升降轴不够润滑,针头起落迟缓等,也会造成焦头。

    (一)   通气问题CO2N2

    (二)   注射剂生产的联动问题

    四、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

    (一)   注射剂的灭菌

    (二)   检漏

    检漏一般应用灭菌检漏两用灭菌器即可检漏。

    五、注射剂的印字包装

    六、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一)   可见异物(澄明度)检查我国对澄明度的检查要求为:取供试品分别在黑色和白色背景下检查,对无色注射液光照度应为1000~1500lx,对有色注射液光照度应为2000~3000lx,对混悬型注射液光照度应为4000lx,用目检视,应符合关于澄明度检查判断标准的规定。

    (二)   热原检查法定的热原检查法为家兔法。鲎试验法,体外热原试验法,其原理是利用鲎的变形细胞溶解物与内毒素间的凝集反应。实验时需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鲎试验法比家兔法灵敏度大十倍。特别适用于某些不能用家兔进行热原检测的药品。由于鲎试验法操作简单,实验费用少,结果迅速可靠,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热原控制。但由于对革兰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不够灵敏,故尚不能代替家兔热原实验法。

    (三) 无菌检查药 圈会员整理

    (四) 不溶性微粒

    标示装量
    光阻法
    显微镜计数法
    100ml或100ml以上
    2510μm/1ml);
    3(25μm以上)
    12
    2
    100ml以下
    6000
    600
    3000
    300

    (五) 装量和装量差异

    (六) 降压物质检查以猫为实验动物

    (七) 其他检查

    七、注射剂的举例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氯化钠渗透压调节剂

    盐酸PH调节剂

    注射用水溶剂

    维生素C注射液

    处方::维生素C104g碳酸氢钠49.0gEDTA-2Na0.05g亚硫酸氢钠2g注射用水ad1000ml。

    碳酸氢钠PH调节剂

    依地酸二钠金属离子络合剂

    亚硫酸氢钠抗氧剂

    制法:在配置容器中,加入配制量的80%注射用水,通入二氧化碳饱和,加入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EDTA-2Na和亚硫酸氢钠,调节pH6.0-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用垂熔玻璃漏斗与微孔滤膜过滤,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并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气流下灌封。用100度流通蒸汽15分钟灭菌。

    注解:①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式结构,故显强酸性。加入碳酸氢钠,使维生素C部分地中和成钠盐,以避免疼痛。同时碳酸氢钠起调节PH的作用,以增强本品的稳定性。

    ②维生素C的水溶液与空气接触,自动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成品分解后成黄色。

    ③影响本品稳定性的因素还有空气中的氧、溶液的PH和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因此生产上采取充填惰性气体、调节药液PH、加抗氧剂及金属络合剂等措施。

    ④本品质量好坏,关键是抗坏血酸原料的质量,碳酸氢钠质量也很重要,故原辅料质量要严格控制。

    ⑤温度影响本品的稳定性。100℃15分钟灭菌

    第七节 注射剂的灭菌与无菌技术

    一、概述药 圈会员整理

    无菌:物体或一定介质中无任何活的微生物。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及其芽孢全部杀灭。

    消毒:以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

    防腐: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亦称抑菌。

    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是灭菌药剂生产的主要过程,对于注射剂尤为重要。

    灭菌效果,应以杀死芽胞为标准(细菌的芽胞具有较强的的抗热力,不易杀死);在药剂中选择灭菌方法,既要达到灭菌的目的,又要保证药稳定性。

    灭菌法包括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滤过除菌法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化学药剂杀灭菌法

    二、物理灭菌法

    (一)湿热灭菌法

    是在沸水或流通蒸汽中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所以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得多。包括煮沸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热压灭菌法和低温间歇灭菌等方法。根据药品性质进行选用。

    1热压灭菌法本法一般公认为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应用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能杀灭所有细菌增殖体和芽胞。热压灭菌所需的温度及与温度相当的压力及时间如下115℃(67kpa),30分钟;121℃(97kpa),20分钟;126℃(139kpa)15分钟。

    卧式热压灭菌柜,是一种大型灭菌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必须使用饱和蒸汽。②必须将灭菌器内的空气排出。③灭菌时间必须由全部药液温度真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④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一般必须使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逐渐下降到零,才能放出锅内蒸气,使锅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后,稍稍打开灭菌锅待10-15分钟,再全部打开。

    影响热压灭菌的因素:细菌的种类与数量;药物性质与灭菌时间;蒸气的性质;介质的性质

    2.流通蒸气灭菌是在不密闭的容器内,用蒸气灭菌。压力与大气压相等。即100℃的蒸气灭菌。通常灭菌30~60分钟。此法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胞

    3.煮沸灭菌法是把安瓿或其他物品放入水中煮沸灭菌。通常煮沸30~60分钟,此法灭菌效果差。

    4.低温间歇灭菌法此法是将待灭菌的制剂或药品,用60-80℃水或流通蒸汽加热1小时,将其中的细菌繁殖体杀死,然后在室温或孵卵箱中放置24小时,让其中的芽胞发育成为繁殖体,再二次加热将其消灭为止。加热和放置需连续操作三次以上,至全部芽胞消灭为止。此法适用于必须用热法灭菌但又不耐较高温度的制剂或药品。本法的缺点,不仅需要时间长,并且消灭芽胞的效果常不够完全,应用本法灭菌的制剂或药品,除本身具有抑菌者外,须加适量抑菌剂,以增加灭菌效力。

    (二)干热灭菌法

    1.火焰灭菌法:直接在火焰中烧灼,适用于耐火焰材质,不适用于药品

    2.干热空气灭菌法:在高温干热空气中灭菌的方法。干热空气灭菌的条件药典规定160℃~170℃需2小时以上,170℃~180℃需1小时以上;250℃需45分钟。此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制品、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等。本法缺点是穿透力弱,温度不易均匀,而且灭菌温度较高,灭菌时间较长,不适于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

    (三)射线灭菌法

    1.γ-射线辐射灭菌法:特点是不升高灭菌产品的温度,穿透性强,适合于不耐热药物的灭菌

    2.紫外线灭菌法: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00-300nm,灭菌力最强的是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适用于照射物表面之灭菌、无菌室的空气及蒸馏水的灭菌

    3.微波灭菌法适用于水性注射液的灭菌

    (四)滤过除菌法:主要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的除菌。常用的除菌滤器有微孔薄膜滤器和G6号垂熔玻璃漏斗以及白陶土滤柱。

    三、F与Fo

    (一)D值与Z值

    1.D微生物的耐热参数,指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即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时间,以分钟表示。

    2.Z灭菌的温度系数,指某一种微生物的D值减少到原来的1/10时(即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时),所需升高的温度值(℃)通常取10℃。

    (二)F与Fo值

    F为在一定温度(T),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o)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To温度下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以分为单位。即整个灭菌效果相当于To温度下F时间的灭菌效果。F值常用于干热灭菌。

    Fo值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Fo值可作为灭菌过程的比较参数。

    Fo值的影响因素:

    容器大小、形状、热穿透系数

    灭菌产品溶液粘度、容器充填量

    容器在灭菌器内的数量与排布等

    为了确保灭菌效果,还应注意两个问题,应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个容器的含菌数控制在10以下。其次计算Fo时,应适当考虑增加安全因素,一般增加50%,如规定Fo为8分,则实际操作应控制Fo12分为好。

    四、化学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系指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灭的方法。

    目的:减少微生物的数目,以控制一定的无菌状态。

    方法:气体灭菌法和药液灭菌法。

    杀菌剂:甲醛、丙二醇、过氧乙酸、煤酚皂溶液、75%乙醇等。

    气体灭菌法:利用环氧乙烷气体、甲醛蒸气、丙二醇蒸气等杀菌性气体进行杀菌的方法。环氧乙烷可应用于粉末注射剂、不耐热的医用器具、设施、设备等。甲醛气体、丙二醇气体适用于操作室内的灭菌。

    药液法:利用药液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常应用于其它灭菌法的辅助措施。常用的有0.1%~0.2%苯扎溴铵溶液,2%左右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的乙醇溶液。

    五、无菌操作法

    1.概念把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

    2.特点必须在无菌操作室或无菌操作柜内进行。按无菌操作法制备的产品,最后一般不再灭菌,大多需加入抑菌剂。

    3.适用范围不耐热的药物制成注射剂、眼用溶液、眼用软膏、皮试液等。

    六、无菌检查法

    药剂或药品经灭菌或无菌操作法处理后,需经无菌检验证实已无微生物生存,方能使用。
    法定的无菌检查法,包括有试管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

    第八节 输液

     一、概述
      输液定义: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剂。
      输液的分类: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与胶体输液。
      质量要求:基本上同注射剂,但更为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1.除无菌外,必须无热原;
      2.pH值尽量与血液pH值一致,或在4~9范围内;
      3.渗透压与血浆或体液等渗或稍高渗,不能用低渗液静滴;
      4.不得添加抑菌剂;
      5.可见异物应符合要求。
        二、输液的一般生产工艺及质量检查
      (一)输液车间的要求(净化要求)
      1.一般洗涤、配液罐封、室内洁净度为10000级,温度为18℃~28℃,相对湿度为50%~65%,室内正压﹥4.9Pa。
      2.洗瓶机、传送机、罐封机、盖膜、盖胶塞等关键部分,采用局部层流净化。洁净度要求10000级或100级
      (二)输液瓶的质量要求和清洁处理
      1.输液瓶的质量要求
      (1)光滑圆整、大小合适、瓶口内径必须符合要求;
      (2)输液瓶应采用硬质中性玻璃,理化性质稳定符合国家标准;
      (3)塑料输液瓶应耐水、耐腐蚀,无毒、质轻、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可热压灭菌。
      2.输液瓶的清洁处理
      通常有直接水洗、酸洗、碱洗等方法,一般认为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洗涤效果较好。  3.胶塞与隔膜的质量要求与清洁处理
      (1)胶塞的质量要求:①富于弹性与柔软性;②针头刺入与拔出后应立即闭合;③具有耐溶性,不增加药液的杂质;④可耐受高温灭菌;⑤有高度化学稳定性;⑥对药液中药物或附加剂的吸附作用达最低程度;⑦无毒性无溶血作用。
      (2)涤纶膜的特点:①对电解质无通透性,理化性质稳定,用稀酸或水洗无脱落物;②耐热性好,并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灭菌后不易破碎。
      (3)涤纶膜的处理:逐张分散,用药用乙醇浸泡或放入蒸馏水中于112℃~115或煮沸30分钟。再用滤清的注射用水动态飘洗备用。
      (三)输液的配制
      1.注射用水必须新鲜、无热原,pH、铝盐符合要求
      2.原料应选用优质的注射用原料;
      3.输液可采用0.01%~0.5%针用活性炭吸附热原、色素及其他杂质,并有助滤作用
      (四)输液的滤过
      滤过装置与注剂基本相同。精滤目前多采用微孔滤膜。
      (五)输液的灌封
      由药液灌注、加膜、盖橡胶塞和轧铝盖四步组成,严格控制室内洁净度等。
      (六)输液的灭菌
      1.及时灭菌:一般从配制药液至灭菌在4h内完成;
      2.瓶体积250~500ml灭菌时需预热20~30分钟;
      3.灭菌温度115℃时间30min,塑料袋灭菌温度109℃时间45min;
      4.F0大于8分,常用12分钟。
      (七)输液的质量检查
      1.可见异物
      2.不溶性微粒检查
      3.热原、无菌检查
      4.酸碱度及含量测定
      (八)输液的包装
      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染菌;
      (二)热原反应;
      (三)可见异物(澄明度)与微粒的问题
      1.异物与微粒的危害
      2.微粒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办法
      (1)空气洁净度差;
      (2)工艺操作中的问题;
      (3)胶塞与输液容器质量不好,在贮存期间污染药液;
      (4)原辅料质量的原因。
      四、输液举例
      例1:葡萄糖注射液
      1.5%、10%葡萄糖注射液的处方解析
      2.配制方法
      3.pH值
      4.除热原的方法
      5.灭菌温度与时间
      五、营养输液
      (一)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二)静脉脂肪乳剂
      1.质量要求
      ①微粒直径80%<1μm,微粒大小均匀,不得有大于5μm的微粒;②成品耐受高压灭菌,在贮存期内乳剂稳定,成分不变;③无副作用,无抗原性,无降压作用与溶血作用。
      2.原料和乳化剂的选择
      脂肪油:大豆油、麻油、红花油、棉籽油等,应符合药典要求。
      乳化剂:常用的有卵磷脂、豆磷脂及普朗尼克等
      3.处方及制法
      六、血浆代用液

    血浆代用液在有机体内具有代替血浆的作用,但不能代替全血,除符合注射剂有关质量要求外,代血浆应不妨碍血型试验,不妨碍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在血液循环系统内,可保留较长时间,易被机体吸收,不得在脏器组织中蓄积。胶体输液是主要的血浆代用液。

    右旋糖苷

    中分子量、低分子量、小分子量

    中分子用于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分子有扩容作用

    处方:右旋糖苷注射液

    羟乙基淀粉注射液

    706代血浆

    第九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及冷冻干燥制品

     一、概述
      注射用无菌粉末简称粉针,凡是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对湿热十分敏感的抗生素类、一些医用酶制剂及血浆等生物制剂,均需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才能保证药物的稳定性,临用前以灭菌注射用水或其他溶剂溶解后注射。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方法可分两种,一种是将原料精制成无菌粉末,另一种是将药物制成水溶液,再进行无菌分装,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在无菌条件下制成注射用粉末,即冻干制品
     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
      冷冻干燥是将含需要干燥的药物溶液预先冻结成固体,然后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从冻结状态下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升华除去水分的一种干燥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①不耐热药物,可避免因高热而分解变质;②所得产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恢复药液原有的特性;③含水量低,一般在1%~3%范围内同时由于干燥在真空中进行,故不易氧化,有利于产品的长期保存;④产品中微粒比用其他方法生产少;⑤产品剂量准确,外观优良。

    (一)冷冻原理与设备
      1.冷冻干燥原理:可用水的三相(气、固、液)图加以说明。参见图8~3,


    图中OA、OB、OC线分别为固-液、液-气和固-气共存线,O点为气、液、固三相共存点,该点所对应的温度为0.01℃,压力为613.3Pa(4.6mmHg)。在冷冻干燥操作过程中,只要控制压力低于613.3Pa,固态的水就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高温度,(在共熔点以下),降低压力可使固-气平衡向生成水蒸气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冷冻干燥原理。
      2.冷冻干燥机 冷冻干燥过程通过冷冻干燥机来完成。
      (二)冷冻干燥制品的制备工艺
      1.测定产品低共熔点
      2.冷冻干燥工艺过程
      (1)预冻(一般低于共熔点温度10℃~20℃);
      (2)升华干燥(视产品情况可分为一次升华干燥与多次升华干燥);
      (3)再干燥(除去残余水分,一般在0~25℃)。

    (三)冷冻干燥过程中常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1.含水量偏高
      主要原因:液层过厚,超过10mm~15mm;干燥过程中热量供给不足,使蒸发量减少;真空度不够,冷凝器温度偏高等。
      解决方法:可采用旋转冷冻及及其他相应的方法解决。
      2.喷瓶
      主要原因:预冻温度过高,产品冻结不实,升华是供热过快,局部过热,部分制品熔化成液体,在高真空条件下,少量液体从已干燥的固体界面下喷出而形成喷瓶。
      解决方法:控制预冻温度在共熔点以下10℃~20℃,同时加热升华,温度不要超过共熔点。
      3.产品外形不饱满或萎缩成团粒
      主要原因:可能是冻干时开始形成的已干外壳结构致密,升华的水蒸气穿过阻力大,水蒸气在已干层停滞时间较长,使部分药品逐渐潮解,以致萎缩,外形不饱满或成团粒。黏度较大的样品更容易出现此类现象。
      解决方法:加入适量甘露醇、氯化钠等填充剂,或采用反复预冷升华法,改善结晶状态和制品的通气性,使水分顺利逸出。

    三、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

    (一)注射用无菌粉末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主要测定:
      1.物料热稳定性的测定:测定目的是确定产品最后能否灭菌处理。如结晶青霉素。  2.临界相对湿度测定:测定目的是生产上分装室的相对湿度必须控制在分装产品的临界相对湿度以下,以避免吸潮。
      3.粉末的晶型检查:不同的晶型其流动性不同,为解决分装装量问题。
      4.粉末的松密度(比容)测定:分装易控制。

    (三)无菌分装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装量差异

    可见异物(澄明度)问题

    无菌度问题

    贮存过程中的吸潮变质

    第十节 注射剂的设计

    a) 注射剂类型、注射途径与剂量的确定

    固体药物注射剂类型和给药途径的确定

    油类药物注射剂类型和给药途径的确定

    b)   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渗透压的调节

    1注射剂的安全性

    等渗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和血浆具有相同的渗透压,所以为等渗溶液。

    2渗透压的调节冰点降低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③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1) 冰点降低数据法血浆的冰点为-0.520C,因此任何溶液,只要其冰点降低为-0.520C,即与血浆等渗。

    计算公式:W=(0.52-a)/b

    W:每100ml溶液中需加渗透压调节剂的量(g);a:药物溶液测得的冰点下降度数(0C);b:1%渗透压调节剂的冰点下降度数(0C)。

    2) 氯化钠等渗当量:即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量,用E表示。渗透压调节常用氯化钠与葡萄糖。可按下式公式计算:

    X=0.009V-EW

    X—配成体积V的等渗溶液需加的氯化钠量(g);V—欲配制溶液的体积(ml);E――1g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可由表查得或测定);W――配制用药物的重量(g)

    3)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因渗透压是溶液的依数性之一,可用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求得,因而等渗是个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在等张溶液中即不会发生红细胞体积改变,更不会发生溶血,所以等张是个生物学概念

    许多药物的等渗浓度与等张浓度相同或相近。如0.9%的氯化钠溶液,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到张溶液。

    注射剂的无痛化:常用的止痛剂有:苯甲醇、利多卡因或0.5%的三氯叔丁醇等。

    第十一节 滴眼剂

    一、概念与质量要求

    滴眼剂为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它以水溶液为主,包括少数水性混悬液,也有将药物做成片剂,临用时制成水溶液。

    质量要求

    pH值
    5~9
    渗透压
    0.6%~1.5%氯化钠的渗透压
    调渗剂:氯化钠、硼酸、葡萄糖等
    无菌
    眼部外伤用药不得加抑菌剂
    一般性眼病用药加抑菌剂
    可见异物(澄明度)
    黏度
    在4.0-5.0cPa·s之间
    稳定性

    二、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吸收途径:眼角膜和结合膜

    ①   角膜→前房→虹膜

    ②   结合膜→巩膜

    影响吸收的因素

    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
    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
    pH与pKa
    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油的药物易透过角膜
    刺激性
    刺激性大,药物流失量↑
    表面张力
    降低滴眼剂的表面张力,有利于药液与角膜的接触使药物入膜
    粘度
    药液粘度,延长滞留时间,有利于吸收

    三、滴眼剂的生产工艺

    ①药物性质稳定者

    原辅料→配液→滤过→滤液(灭菌)

    无菌操作分装→质量检查→印字包装

    洗瓶(塞)→灭菌

    ②主药不耐热的品种,全部无菌操作法制备。

    ③对用于眼部手术或眼外伤的制剂,必须制成单剂量包装制剂。

    四、滴眼剂的处方设计与附加剂选用

    ①PH值的调整;②渗透压的调整:A冰点降低法,计算公式为(0.52-a)/b;B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是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③无菌度的保持;④黏度的调整;⑤稳定剂、增溶剂、助溶剂等的添加;⑥刺激性实验

    第九章药,圈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液体药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可供内服或外用。包括:均匀液体药剂;多相液体药剂

    一、      液体药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液体药剂的特点:优点: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给药途径广泛,可用于内服,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也可用于外用,如皮肤和粘膜和腔道等;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缺点:稳定性差、易发霉、仓装要求较为严格,不易携带和运输、非水溶剂均有药理作用、成本高、易产生配伍变化等。

    质量要求:均相液体药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相液体药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口服的液体药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液体药剂的浓度应准确,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均相液体药剂:单相分散(低分子溶液;高分子溶液)

    非均相液体制剂:多相分散(溶胶剂;混悬剂、乳剂)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药 圈会员整理

    内服液体药剂: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溶液剂。

    外用液体药剂:洗剂、搽剂、灌肠剂、含濑剂、滴耳剂、滴牙剂、滴鼻剂。

    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

    第二节 液体药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一、常用溶剂

    (一)   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DMSO)

    (二)   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

    (三)   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醋酸乙酯

    液体药剂的防腐

    (一)   防腐的重要性

    &#171;中国药典&#187;中关于药品卫生标准中对液体制剂规定了染菌数的限量要求:

    口服药品: 1g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液体制剂1ml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个;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局部给药制剂: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创伤的应符合无菌

    眼部给药制剂:每1g或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

    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直肠给药制剂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二)  防腐措施

    1.  防止污染

    2.  添加防腐剂

    常用防腐剂:药 圈会员整理

    1)羟苯酯类(或称为尼泊金类)

    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

    ②羟苯脂类中,丁酯抑菌活性最强,溶解度最低;

    ③各种酯类合并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如:乙酯与丁酯(4:1)

    ④容易与吐温类、聚乙二醇等络合,虽然尼泊金类在水中溶解度增大,但其抑菌的作用下降,使用中应注意此特点。

    2)苯甲酸及其钠盐

    ①苯甲酸及其盐的抑菌活性物为分子态的苯甲酸,所以使用时应注意控制溶液的pH值,最佳pH值为4

    ②用量与pH有关;

    ③苯甲酸防止发酵的能力较尼泊金强,但防霉菌作用较尼泊金弱。0.25 % 的苯甲酸与0.05 % ~0.1 %的尼泊金合用,可防止霉变与发酵,适用于中药液体制剂;

    3)山梨酸

    ①具有防腐作用的部分是分子态的山梨酸故使用时的pH应为4

    ②与其他防腐剂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4)苯扎溴铵(即新洁而灭)

    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②无刺激性及对器具的腐蚀作用。

    5)醋酸氯已定

    又名洗必泰是一种广谱杀菌消毒剂,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中,常用量为0.02~0.05%。

    6)其他防腐剂

    30%以上甘油溶液、0.05%薄荷油、0.01~0.05%桉叶油、0.01%桂皮油等均有防腐作用。

    二、     液体药剂的矫味与着色

    (一)  矫味剂: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

    (二)  着色剂:天然色素、合成色素

    第三节 溶液剂、糖浆剂和芳香水剂

    一、溶液剂:指低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可口服,也可外用。

    (一)  制备方法:

    1.溶解法

    溶解法制备过程:药物称量 → 溶解 → 滤过 → 质检 → 包装 → 成品

    注意点:药 圈会员整理

    (1)取1/2-3/4总量的溶剂

    (2)溶解度小的药物或附加剂先行溶解

    (3)难溶性药物采用适当方法增加其溶解度

    (4)通过滤器加溶剂至全量

    (5)非水溶剂,应注意容器的干燥

    2.稀释法

    系指将药物先制成高浓度溶液(或制成贮备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即得。

    (二)  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

    易溶性药物: 粉碎、搅拌、加热

    易氧化药物: 1)冷 溶2)先加入抗氧剂

    易挥发药物: 最后加入

    二、糖浆剂

    (一)  概念与特点

    糖浆剂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浓度为85%(g/ml)或64.7%(g/g)。

    特点:能掩盖药物的苦味、咸味及其他不适臭味,容易服用。低浓度的糖浆剂易被微生物污染,使其浑浊或变质,应添加防腐剂

    (二)  制备方法:溶解法(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

    制备时的注意事项:制备应在避菌环境中进行;应选择药用白砂糖;生产中宜用蒸汽夹层锅加热;糖浆剂应在30℃以下密闭储存。

    三、     芳香水剂

    1.定义芳香水剂为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称为浓的芳香水剂。

    2.质量要求:芳香水剂应为澄明水溶液,必须具有与原有药物相同的气味,不得有异臭、沉淀和杂质。一般浓度很低,可做矫味、矫臭和做分散剂使用。

    3.制法:纯挥发油或化学物质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含有挥发成分的药材多采用蒸馏法制备。易分解等,不宜大量配制与久存。

     四、甘油剂

    甘油剂系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溶液剂。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吸湿性大,应密封保存。

    五、醑剂

    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制成的浓的乙醇溶液。可内服或外用。

    第四节 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一、溶胶剂

    溶胶剂的概念: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液体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胶粒粒径在1~100nm之间,胶粒是多分子聚集体,并具有双电层构造,有极大的分散度。

    溶胶的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动力学性质、稳定性

    溶胶剂的制备分散法:机械分散法、胶溶法、超声分散法;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

    二、高分子溶液剂药 圈会员整理

    高分子溶液剂的概念:指高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性质:高分子的渗透压、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稳定性

    制备:首先要经过溶账过程。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

    一、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构造

    1.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叫表面活性剂。

    2.构造: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具有两亲基团,即亲水性与亲油性基团(极性与非极性)。

    (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系高级脂肪酸的盐,如:硬脂酸钠、硬脂酸钙、三乙醇胺有机皂等。均具有良好的乳化与分散性能,一般外用。

    (2)硫酸化物 主要是高级脂肪醇的硫酸酯类,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又称月桂醇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乳化能力强,多外用作软膏乳化剂,也可作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

    (3)磺酸化物 如:十二烷基磺酸钠等。广泛用于洗涤剂

    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季铵化物,如洁尔灭与新洁尔灭,此类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常作消毒剂用

    3.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卵磷脂又分为豆磷脂与蛋磷脂卵磷脂是构造脂质体双分子层的材料,也是目前可供静脉用的乳化剂之一。此类表面活性为天然表面活性剂。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脂肪酸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等,主要作W/O型乳剂辅助乳化剂。

    (2)蔗糖脂肪酸酯:有不同规格(HLB值不同),HLB值高的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商品名为司盘(Span),可分为:司盘20~85,均是失水山梨醇与不同脂肪酸生成的酯,其HLB值为1.8~3.8,司盘作W/O型乳剂的乳化剂,在O/W型乳剂中配合吐温使用。

    (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吐温(Tween),可分为吐温20~85,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与不同脂肪酸生成的酯。吐温80常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剂,混悬剂的润湿剂等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卖泽(Myeij),做O/W型乳剂的乳化剂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商品名为苄泽(Brij),做O/W型乳剂的乳化剂

    (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又称泊洛沙姆,商品名为普朗尼克(Pluronic F68),分子中聚氧乙烯基具有亲水性,聚氧丙烯基具有亲油性。HLB值为0.5~30,可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是目前可用于静脉乳剂的乳化剂之一。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哪受热压灭菌与低温冷冻。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3 16:10
  •  楼主| 123456 发表于 2014-10-17 18: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 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的结构

    2.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为0-20之间。HLB值愈大,亲水性愈大,HLB值愈小,亲油性愈大。HLB值在3~8适合作W/O型乳化剂;HLB值在8~16适合作O/W型乳化剂;作为增溶剂的HLB值在13~18,作为润湿剂的HLB值在7~9等。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具有加和性计算公式为:

    HLBAB=(HLBA&#8226;WA + HLBB&#8226;WB)/(WA+WB)

    3.  增溶作用:⑴胶束增溶;⑵温度对增溶的影响:Krafft点、昙点

    Krafft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lft点。Krafft点越高的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

    昙点 系指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可发生强烈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浑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昙点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二、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增溶作用:解离型药物的增溶、多组分增溶质的增溶、抑菌剂的增溶、增溶剂加入的顺序;

    解离型药物的增溶:解离型药物往往因其水溶性,进一步增溶的可能性较小甚至溶解度降低。

    多组分增溶质的增溶:制剂中存在多种组分时,对主药的增溶效果取决于各组分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抑菌剂的增溶:抑菌剂或其他抗菌药物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往往被增溶而降低活性。

    增溶剂加入的顺序:一般认为,将增溶质与增溶剂先行混合要比增溶剂先与水混合的效果好。

    2乳化作用;

    3其他方面的应用:润湿、助悬、起泡和消泡、去污、消毒或杀菌

    起泡剂的HLB值比较高;消泡剂的HLB值为1~3

    去污剂 HLB值多为13~16

    消毒剂和杀菌剂  大多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作消毒剂。

    第六节 乳剂

    一、概述

    乳剂指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特点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快、起效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油性药物的乳剂剂量准确;掩盖不良臭味;改善皮肤的渗透性;静脉给药分布快、药效高、具有靶向性

    有关乳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

    A.乳剂中的药物吸收快,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B.水包油型乳剂中的液滴分散度大,不利于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C.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D.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E.静脉注射乳剂具有一定的靶向性

    答案:B  

    乳剂的类型:O/W  W/O   W/O/W  O/W/O

    二、乳化剂

    (一)乳化剂的基本要求

    (二)乳化剂的种类:

    1.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1)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硬脂酸盐、油酸盐等

    (2)非离子型:司盘类(脂肪酸山梨坦类)、吐温类(聚山梨酯类)泊洛沙姆(Pluronic F68),蔗糖硬脂酸酯、苄泽、卖泽等

    2.天然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中大部分为亲水性强的高分子材料,能形成0/W型乳剂。种类有:

    (1)卵黄;(2)阿拉伯胶;(3)西黄蓍胶;(4)明胶。

    3.固体微粒乳化剂

    0/W: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等;

    W/0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等。

     4.辅助乳化剂:

    A.吐温80

    B.聚乙二醇

    C.卵磷脂

    D.司盘80

    E.卡波普940

    1.常用的型乳剂的乳化剂是

    2.静脉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是

    3.常用的型乳剂的乳化剂是

    答案:D、C、A

    下列哪些物质可用作 0/W 型乳剂的乳化剂

    A 硬脂酸钙   

    B 阿拉伯胶   

    C 司盘 60   

    D 吐温 8O   

    E SL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答案BDE

    (三)乳化剂的选择: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乳剂类型与表面活性剂HLB值关系:

    1)O/W型:HLB 8~16

    2)W/O型:HLB 3~6

    2.根据给药径

    (1)口服乳剂:天然乳化剂,如:常用多糖类:蛋白质等

    (2)外用乳剂: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注射用乳剂:

    1)肌注:磷脂、泊洛沙姆、吐温类

    2)静注:磷脂、泊洛沙姆

    3.根据乳化剂的性能(HLB值)选择:选择乳化性能好,性质稳定,毒性小的乳化剂。

    4.使用混合乳化剂药 圈会员整理

    (1)产生稳定的复合凝聚膜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AB=(HLBA&#8226;WA+HLBB&#8226;WB)/(W A+WB )

    (3)增加介质粘度

    三、乳化剂的形成条件: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有适当的相体积比

    四、乳剂的制备:油中乳化剂法、水中乳化剂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法、微乳的制备、复合乳剂的制备

    A.5:2:1

    B.4:2:1

    C.3:2:1

    D.2:2:1

    E.1:2:1

    干胶法制备乳剂是先制备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

    植物油:水:胶

    挥发油:水:胶

    液体石蜡:水:胶

    答案:B、D、C

    A.干胶法

    B.湿胶法

    C.两相交替加入法   

    D.新生皂法

    E.机械法

    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再将油加入,乳化使成初乳的方法属于   B

    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油中,再将水加入.乳化使成初乳的方法属于   A

    植物油中加入三乙醇胺.强力搅拌制备乳膏剂的方法属于 D

    不能用于制备乳剂的方法是

    A.油中乳化剂法

    B.水中乳化剂法

    C.相转移乳化法

    D.两相交替加入法

    E.新生皂法

    答案:C   

    可用于制备乳剂的方法有【C D E】

    A.相转移乳化法  

    B.相分离乳化法

    C.两相交替加人法

    D.油中乳化法

    E.水中乳化法

    一、      乳剂的稳定性

    1.分层:(又称乳析):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现象。又称乳析,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可重新分散。主要由内外相密度差引起

    2.絮凝:乳剂中的乳滴(分散相)发生可逆的(可以复原的)聚集称为絮凝。发生絮凝的条件是: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乳滴产生聚集而絮凝。乳剂中电解质及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是产生絮凝主要原因,同时与乳剂的黏度、相体积比及流变性有密切关系。处于絮凝状态的乳剂,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3.转相:即O/W变为W/O或反之,乳剂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的类型称为转相。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

    当两种性质相反的乳化剂的量接近相等时,容易发生转相,转相时两种乳化剂的量比为转相临界点。在转相临界点上乳剂不属于任何类型,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转向某种乳剂类型。

    4.合并与破坏

    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进而产生油、水分离的现象,为乳剂的破坏。影响乳剂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形成乳化膜的乳化剂的性质。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变质,引起乳剂的破坏与酸败。通常制备乳剂时应加入抗氧剂与防腐剂。

    二、      乳剂的质量评价

    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分层现象的观察、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七节 混悬剂

    一、概述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液体制剂。微粒0.5~10um

    制成混悬剂的条件:凡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时;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使用。

    质量要求:(1)药物化学性质稳定;

    (2)混悬剂中微粒大小符合制剂要求;

    (3)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

    (4)有一定的黏度;

    (5)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一)  混悬剂粒子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密度差。其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

    降低沉降速度的方法:

    ①减小微粒半径.

    ②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在增加介质粘度的同时,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

    (二)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三)絮凝与反絮凝  由于微粒荷电,电荷的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产生聚集.因此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ξ-电势降低,以减小微粒间的电荷的排斥力.ξ-电势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一般应控制ξ-电势在20~25mV范围内。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反絮凝剂所用的电解质与絮凝剂相同.常用的有: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等。

    (四)结晶增长与转型

    1. 微粒长大 对难溶性药物,当药物微粒小于0.1μm时,药物小粒子的溶解度就会大于大粒子的溶解度.在动态的溶解平衡中,小微粒不断减少,大微粒逐渐增大。
    2晶型转化 混悬剂放置过程中存在着溶解和析出两个过程,会有晶型转化.
    在制备混悬剂时,要尽可能保持粒子均匀度。

    (五)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三、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

    分散法 将固体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要求的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称为分散法.小量制备可用乳钵,大量生产可用乳匀机,胶体磨等机械.
    对于一些质硬或贵重药物可采用"水飞法".
    疏水性药物应先将其与润湿剂研磨,再与其它液体研磨,最后加其余的液体至全量.

    凝聚法 使药物重新析出的方法。
    (1)物理凝聚法 主要指微粒结晶法.主要改变溶媒
    (2)化学凝聚法 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药物微粒,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

    四、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一)助悬剂药 圈会员整理

    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添加剂.

    1. 低分子助悬剂 常用的有甘油,糖浆及山梨醇等,可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也可增加微粒的亲水性.甘油多用于外用制剂.糖浆,山梨醇主要用于内服制剂,兼有矫味作用.

    2. 高分子助悬剂

    (1)天然高分子助悬剂 常用的有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海藻酸钠等.

    (2)半合成或合成高分子助悬剂:常用的有纤维素类,如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乙基纤维素(HEC)等.

    3. 硅皂土 不溶于水或酸,但在水中可膨胀,吸水可达自身重量12倍,形成高粘度的聚合物,以阻止微粒聚集.

    4. 触变胶 触变胶可看作是凝胶和溶胶的等温互变体系.

    (二)润湿剂药 圈会员整理

    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润湿性,以产生较好的分散效果的添加剂.

    润湿剂可被吸附于微粒表面,增加其亲水性,产生较好的分散效果。

    表面活性剂类 .HLB值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等。

    (三)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①向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电解质,使混悬剂微粒的电位降低至一定程度(控制在20~25mV)使混悬剂产生絮凝。

    ②加入电解质防止发生絮凝,起这种作用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电解质作絮凝剂应在试验的基础上加以选择.

    五、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流变学测定

    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评定指标如下:

    (一)微粒大小测定

    (二)沉降体积比测定

    沉降体积比 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值愈大,表示沉降物的高度愈接近混悬剂高度,混悬剂愈稳定.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

    (三)絮凝度(flocculation value)测定

    其定义为絮凝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F)与去絮凝混悬剂沉降容积比(F∞)的比值(β),β值愈大,说明混悬剂絮凝效果好,混悬剂愈稳定.

    (四)重新分散实验使沉降物重新分布均匀的实验,确保使用时的均匀性。

    (五)流变学测定 通过测定黏度曲线来评价制剂流变学性质。

    第八节 其他液体制剂

    一、内服液体制剂

    合剂:指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以水为溶剂的内服液体制剂(滴剂除外)。

    二、外用液体制剂

    1.洗剂: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

    2.搽剂: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

    3滴耳剂:滴入耳腔内的外用液体制剂

    4.滴鼻剂:指专供滴入鼻腔内使用的液体制剂。

    5含漱剂:用于咽喉、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

    5滴牙剂: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制剂

    6灌肠剂:经肛门灌入直肠使用的液体制剂

    7灌洗剂:清洗阴道、尿道的液体制剂

    8涂剂: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口腔或喉部粘膜的液体制剂

    第十章药,圈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一、概述药 圈会员整理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安全、有效、稳定。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稳定性问题实质上是药物制剂在制备和储存期间是否发生质量变化的问题,所研究的重点是考察药物制剂在制备和储存期间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各种措施、预测药物制剂有效期的方法等。

    研究目的是为了科学地进行剂型设计,提高制剂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物理两个方面。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物理稳定性方面,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主要是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二、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可以测定药物分解的速度,预测药物的有效期和了解影响反应的因素,从而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缓药物的分解,制备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制剂。

    研究药物的降解速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级数是用来阐明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

    反应级数:

    研究药物的降解速度-dC/dt=kCn

    式中,k:反应速度常数;C:反应物的浓度;n:反应级数,n=0为零级反应;n=1为一级反应;n=2为二级反应,以此类推。

    反应级数阐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度影响的大小。对于大多数药物,即使它们的反应过程或机理十分复杂,但可以用零级、一级、伪一级、二级反应等来处理。

    零级反应

    速率方程:-dC/dt=k0   积分得C=C0-K0t

    零级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反应物的溶解度,或某些光化反应中光的照度等。

    半衰期C0/2k

    有效期(t0.9): C0/10k

    (2)一级反应

    速率方程:-dC/dt=kC 积分得:lgC=-kt/2.303+lgC0

    半衰期(t1/2):是药物分解一半所需时间。恒温时,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浓度无关t1/2=0.693/k

    有效期(t0.9):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恒温时,t0.9=0.1054/ k

    反应速率与两种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二级反应。若其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大大超过另一种反应物,或保持其中一种反应物浓度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则此反应表现出一级反应的特征,故称为伪一级反应。例如酯的水解,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可按伪一级反应处理。

    二、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

    降解反应:水解;氧化;异构体;聚合;脱羧。

    (一)水解:(脂类,酰胺类)

    1.脂类药物的水解----醇和酸

    2.酰胺类药物的水解: 酰胺类药物----酸+胺

    (二)氧化:(键式及应)失去电子称为氧化,脱氢也称为氧化。

    1、酚类药物:(酚羟基)

    2、烯酚类:(烯醇类)

    (三)其他反应

    1.异构化:光学异构化(Opiticalisomenization) 、几何异构化(Geometric isomerization)

    ⑴光学异构化 药 圈会员整理

    外消旋化作用:左旋肾上腺素----只有50%活性。

    差向异构化:四环素-----差向四环素(活性降低)。

    ⑵几何异构化: 维生素A全反式-----2,6顺式异构化,活性降低。

    2.聚合:(Polymeriztion)青霉素----青霉素高聚物---过敏反应。

    3.脱羧:

    三、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一)处方因素

    1.pH值的影响(液体制剂)

    (1)药物的水解受H+或OH-催化,故应通过试验确定最稳定pHm。

    (2)pH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如吗啡在pH=4稳定;Vc注射液在pH=6.0~6.2稳定。

    2. 广义酸碱催化:缓冲体系中HPO42-对青霉素G钾盐有催化作用。

    3.溶剂的极性影响

    根据公式lgk = lgk∞- k′Z AZ B /ε

    当Z A Z B >0(荷电相同)时,ε↘,K↘;

    当 Z A Z B<0(荷电相反)时,ε↘,k↗。

    4.离子强度影响(催化反应中)

    根据公式lgk = lgk0 + 1.02 Z AZB

    当 Z A、Z B>0(荷电相同)时,μ↗,k↗;

    当Z A、Z B <0(荷电相反)时,μ↗,k↘;

    当 Z A、Z B=0(中性药物)时,μ↗,k不变。

    5.表面活性剂影响:胶束对药物的稳定作用,但吐温80可使维生素D的稳定系性下降。

    6.处方中辅料的影响:如硬脂酸镁润滑剂对阿司匹林水解有促进作用

    (二)环境因素

    1.温度的影响

    根据k = Ae-E/RT,T↗,k↗。

    解决方法:注意控制生产、贮存环境的温度及有效期。

    2.光线的影响

    光可以引发链反应(氧化反应)。

    解决方法:生产、包装、贮存避光。

    3.空气中(氧)的影响

    氧的存在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

    解决方法:处方中加抗氧剂(注意溶液的pH与抗氧剂的选择及相互溶解性能)、金属络合剂,生产中通惰性气体(CO2、N2)

    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常用于偏酸性药液,亚硫酸钠适用于偏碱性,硫代硫酸钠适用于碱性常用的油溶性抗氧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生育酚等

    4.金属离子的影响

    微量金属离子的存在对自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解决方法:原辅料的纯度、操作中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加入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盐或枸橼酸、酒石酸等

    5.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对固体制剂)

    加速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等的进行。

    控制环境湿度,选择适当包材。塑料的主要问题是:有透气性、透湿性、吸着性。

    6.包材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

    不同材料防水透气等性能不同。塑料的主要问题是:有透气性、透湿性、吸着性等,不同材料防水透气等性能不同。

    (三)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它方法

     1.改进剂型与生产工艺

    (1)制成固体剂型

    (2)制成微囊或包合物

    (3)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

    2.制成稳定的衍生物

    3.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

    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有

    A.制备稳定衍生物

    B.制备难溶性盐类

    C.制备固体剂型  

    D.制备微囊

    E.制备包合物

    答案:ABCDE  

    将β-胡萝卜素制成微囊的目的是将

    A.防止其水解

    B.防止其氧化

    c.防止其挥发

    D.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E.增加其溶解度

    答案:B

    A .降低介电常数使注射液稳定

    B .防止药物水解

    C .防止药物氧化

    D .降低离子强度使药物稳定

    E .防止药物聚合

    巴比妥钠注射剂中加有60%丙二醇的目的是【A】

    硫酸锌滴眼剂中加入少量硼酸的目的是【B】
    青霉素G 钾制成粉针剂的目的是【B】

    维生素A 制成微囊的目的是【C】

    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

    (一)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1.一般属于多相反应(气、液、固)在不同相间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

    2.降解速度慢,要求分析方法精确

    3.降解反应一般始于固体表面,造成表里变化不均一

    4.固体制剂的均匀性较液体差

    5.药物的固体剂型的降解过程中常出现平衡现象

    (二)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固体制剂的晶型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

    (1)同一药物有不同的晶型,不同晶型其许多理化性质不同

    (2)制剂的制备过程会带来晶型的改变

    2.固体药物制剂的吸湿

    (1)微量的水分均可加速药物的降解

    (2)药物制剂吸湿产生固结、潮解、晶型转化等

    (3)应控制生产环境的湿度在固体制剂的CRH以下,包装应注意防湿

    3.固体制剂间的相互作用

    四、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一)影响因素试验(强光、高温、高湿)

    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高温试验 60℃放置10天,于第五、十天检测

    高湿度试验 25℃分别于相对湿度(75±5)%及(90±5)%放置10天,于第五、十天检测

    强光照射试验 于照度(4500±500)lx放置10天,于第五、十天检测

    (二)加速试验(一般为40℃、RH为75%、放置6个月)

    预测药物稳定性,为新药申报临床研究与申报生产提供必要的依据。

    原料药和制剂需进行此项试验。供试品要求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每一个月取样一次,3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试验,6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三)长期试验(室温留样考查,三年)

    为制定药物有效期提供依据。

    供试品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6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12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四)经典恒温法(药物的降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方法依据:Arrhenius公式:

    k=Ae-E/RTk:药物降解速率常数

    lnk=-E/RT+lnA    E :降解反应活化能

    由此可求药物于不同温度下的半衰期:t1/2=0.693/k ;有效期:t0.9=0.1054/k。

    第十一章药,圈  微型胶囊、 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

    第一节      微型胶囊

    一概述

    概念:将固态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中而形成的微小囊状物,称为微型胶囊,简称微囊。其直径为1~250um。

    特点: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防止药物在胃肠道内失活;控制药物的释放;使液态药物固态化;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二、常用囊材

    1. 天然高分子囊材:明胶(酸法(A型)和碱法(B型),B型稳定而不易长菌,等电点4.7~5.0)、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蛋白类

    2. 半合成高分子囊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乙基纤维素(EC)、甲基纤维素(MC)

    3. 合成高分子囊材 有生物降解和不降解两类。生物降解如碳酸酯、聚氨酸、聚乳酸(PLA)、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等。

    三、微囊化方法

    1. 物理化学法

    单凝聚法: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囊材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复凝聚法:使用两种在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囊材作为复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两种囊材相互胶联且与囊芯物凝聚成囊。如明胶-阿拉伯胶

    溶剂-非溶剂法:将囊材溶于一种溶剂中(作为溶剂),药物混悬或乳化于囊材溶液中,然后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溶剂(作为非溶剂),使囊材溶解度降低,引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裹成囊的方法

    改变温度法:不需加入凝聚剂,而是通过控制温度成囊。

    液中干燥法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

    2. 物理机械法:药 圈会员整理

    喷雾干燥法、喷雾凝结法、空气悬浮法

    3. 化学法

    界面缩聚法:两种以上不相溶的单体分别溶解在分散相和连续相中,通过在分散相与连续相的界面上发生单体的缩聚反应,生成微囊囊膜包裹药物形成微囊。

    辐射交联法:将囊材在乳化状态下,经γ射线照射发生胶联,形成微囊

    四、     微囊中药物的释放

    机理:扩散或沥滤;囊壁的破裂或溶解;囊壁的消化与降解

    影响因素:微囊的粒径、微囊的厚度、微囊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性质、附加剂的影响、工艺条件与剂型、PH值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

    五、     微囊的质量评价

    微囊的形态与粒径、微囊中药物的含量、微囊的载药量与包封率、微囊中药物的释放速率、有害有机溶剂的限度检查

    第二节 包合物

    一、概述

    概念:包合物是一种分子被包嵌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中而形成的复合物。

    特点药物作为客分子被包合后,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大药物的溶解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起效时间,防止挥发性药物成分的散失,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使液态药物粉末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

    二、包合材料和包合方法

    包合材料:环糊精(CD)常见的有αβγ三种类型,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β环糊精最常用。形成的一般是单分子包合物。对药物的要求:无机物一般不宜;非极性脂溶性药物易包,非解离型药物比解离型更易

    环糊精衍生物:水溶性;疏水性目前主要是乙基-β-CD

    三、包合物的验证:相溶解度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谱法、热分析法、荧光光谱法

    第三节 固体分散物

    一、概述

    (一)概念、分类与特点

    概念:固体分散物也称为固体分散体,是固体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水溶性、难溶性或肠溶性固体载体中所制成的高度分散体系。

    特点:大大加速药物的溶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之成为一种速效、高效的制剂;采用难溶性载体,可以达到缓释作用;采用肠溶性载体,可以控制药物仅在肠中释放。

    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与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也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化;固体分散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稳定。

    (二)固体分散物的速释与缓释原理

    速释原理:

    1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加速了药物的释放  药物在固体分散物中的分散状态不同,溶出速率也不同,一般按溶出速率的快慢顺序为:分子状态>无定型>微晶

    2载体材料对药物的溶出有促进作用

    ①水溶性载体提高了药物的可湿润性

    ②载体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③载体对药物有抑晶性

    缓释原理:在难溶性载体材料所构成的网状骨架结构中,药物必须首先通过疏水性的网状骨架,故而延缓了药物的扩散速率。

    二、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

    水溶性载体材料:聚乙二醇类、聚维酮类(PVP)、表面活性剂类(最常用的是泊洛沙姆188)、有机酸类(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小分子有机酸)、糖(醇)类(糖类常用右旋糖苷、半乳糖和蔗糖等;醇类以甘露醇为最佳。适用于剂量小、熔点高的药物)

    难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常用EC)、聚丙烯酸树脂类、脂质类

    肠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醋酸纤维素酞酸酯、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聚丙烯酸树脂类

    三、常用的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

    熔融法 该方法的关键是熔融物必须迅速冷却固化,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溶剂法 也称共沉淀法或共蒸发法,主要适用于熔点较高的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和载体的固体分散物的制备。

    溶剂-熔融法 适用于液态药物,也可用于剂量小于50mg的小剂量药物

    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

    四、固体分散物的验证:

    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溶解度及溶出速率法、核磁共振法

    第十二章药,圈  缓(控)释制剂

    一、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特点:优点①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从而大大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病人。②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小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缺点:①调整剂量困难;②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③产品成本较高,价格较贵

    二、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

    (一) 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1. 理化因素:剂量大小:常规口服制剂的单剂量最大剂量一般是0.5~1.0g,同样适用于缓(控)释制剂

    Pka、解离度和水溶性:一般非解离型的、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溶性生物膜,胃肠道PH和药物的Pka会影响药物的解离程度。溶解度很小的药物﹙<0.01mg/ml﹚,本身已具有内在的缓释作用。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文献报道下限为0.1mg/ml

    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高的药物脂溶性大,通常能在体内滞留较长时间。分配系数小药物透膜困难,通常生物利用度较差。

    稳定性: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中要同时经受酸碱的水解和酶降解

    2. 生物因素:生物半衰期:一般t1/2短于1小时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较为困难;t1/2很长的药物(t1/2﹥24h),一般也不采用缓(控)释制剂

    吸收:大多数药物及其制剂在胃肠道的运行时间为8~12小时,如药物释放过慢,会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因此本身吸收速度常数很低的药物,不太适宜制备缓(控)释制剂。如药物通过主动转运吸收,或局限于小肠的某一特定部位吸收,则制成缓(控)释制剂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代谢:在肠道内吸收前有代谢作用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时,生物利用度会有所降低。

    (二)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1. 药物的选择:一般适用于t1/2=2~8小时的药物。

    药效很剧烈以及溶解度很差的药物、剂量需要精密调节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抗生素类药物由于抗菌效果依赖于血药峰浓度,一般也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适用于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有:抗心率失常药、抗心绞痛药、降压药、抗组织胺药、支气管扩张药、抗哮喘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溃疡药、铁盐、氯化钾等。

    2. 设计要求:⑴生物利用度:应与相应的普通制剂生物等效,即相对生物利用度为普通制剂的80%~120%。若药物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宜设计成12小时口服一次,若在大肠也有一定吸收,可考虑24小时口服一次。

    ⑵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应小于或等于普通制剂

    3. 缓(控)释制剂的剂量计算:一般根据经验参考该药物普通制剂的剂量换算

    4. 缓(控)释制剂的辅料:敷料是调节药物释放速度的主要物质。能起缓释作用的敷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包括阻滞剂、骨架材料和增粘剂。阻滞剂一般指一大类疏水性强的脂肪、蜡类材料,主要用作溶蚀性骨架材料,以延缓水溶性药物的溶解-释放过程,也可用作缓释包衣材料。肠溶性包衣材料也为一类包衣阻滞剂,常用的有CAP和丙烯酸树脂L、S型,较新的有HPMCP和HPMCAS。

    骨架材料包括溶蚀性骨架材料、不溶性骨架材料和亲水胶体骨架材料脂肪、蜡类可用作溶蚀性骨架材料。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主要有乙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酯、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等亲水胶体骨架材料有MC、CMC-Na、HPMC、PVP、卡波姆、海藻酸钠盐和钙盐、脱乙酰壳多糖等

      增粘剂是一类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延长液体药剂的药效。常用的有明胶、PVP、CMC-Na、PVA、右旋糖苷等。

    三、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及方法

    (一) 溶出原理:

    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如青霉素制成普鲁卡因盐

    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如鞣酸能与生物碱类药物形成难溶性盐

    控制粒子大小 药物的溶出速度与其表面积有关,难溶性药物的颗粒直径增加,吸收速度减慢

    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将药物溶于或混悬于蜡类或脂肪酸酯类等骨架阻滞材料中,所制成的缓释片称为溶蚀性骨架片。药物的溶解、释放速度由脂肪酸酯被水解的难易程度所决定。

    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中

    (二) 扩散原理

    1.水不溶性材料的包衣制剂  如乙基纤维素包衣的微囊或小丸,其释药速率符合Fick’s第一扩散定律

    2.包衣膜中含有部分水溶性聚合物 如乙基纤维素与甲基纤维素混合组成的膜材

    3.水不溶性骨架片 这类制剂中药物是通过骨架中许多弯弯曲曲的孔道向外进行扩散而释放的,该过程符合著名的Higuchi方程。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

    制成包衣小丸或片剂 包衣材料有阻滞剂和肠溶材料

    制成微囊

    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骨架材料为不溶性塑料,水溶性药物较易制备这种类型

    增加粘度以减小扩散速度

    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 主要用于注射剂、滴眼剂或其他液体制剂   制成乳剂

    (三)  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 生物溶蚀型给药系统,不仅药物可以从骨架中释放出来,而且骨架本身也处于溶解过程。制备生物溶蚀型缓释制剂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化学键将药物与聚合物直接结合。在体内药物通过水解或酶解从聚合物中释放出来。

    溶蚀与扩散相结合的第三种方法是采用膨胀型控释骨架。

    (四)渗透泵原理  利用渗透泵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恒速释放药物,口服渗透泵型片剂的原理与构造:

    1.片芯为水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聚合物或含有其他辅料;

    2.外包有不溶性聚合物(醋酸纤维素、EC或EVA)衣层为半渗透膜壳,水可渗透进入,药物不能渗透出;

    3.片剂的一侧壳顶用适当方法(如激光)开一小孔,当水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后,药物溶解成饱和溶液,渗透压约为4053~5066kPa,而体液为760kPa,由于渗透压的差别,药物由小孔释放药物,直至膜内外渗透压平衡。

    4.半透膜的厚度,孔径和孔率,片芯处方及释药小孔的直径是制备渗透泵型片剂的关键,释药小孔直径小,释药慢,反之则快。

    (五) 离子交换作用原理

    由水不溶性交联聚合物组成的树脂,其聚合物重复单元上含有成盐基团,药物可结合于树脂上形成药树脂。在胃肠道中,带有电荷的离子与药物树脂接触时,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将药物游离释放出来。

    树脂+-药物-+X-→树脂+-X-+药物-

    树脂--药物++Y+→树脂--Y++药物+

    四、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一、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

    (一)骨架片的分类、特点与骨架材料

    不溶性骨架片

    生物溶蚀性骨架片

    亲水凝胶骨架片

    (二)缓(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制备方法药 圈会员整理

    几种不同释放速度的颗粒混合压片

    微囊压制片

    药物制成小丸然后压制成片,最后包薄膜衣

    (三)胃内滞留片

    (四)生物黏附片

    (五)骨架型小丸

    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

     (一)微孔膜包衣片的衣膜材料和致孔剂

    衣膜材料:EC、EVA、丙烯酸树脂等不溶性材料

    致孔剂:PEG、PVP、PVA、SDS、糖、盐等可溶性材料

    (二)膜控释小片、肠溶膜控释片和膜控释小丸的特点

    三、渗透泵型控释制剂

    第四节 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一)  体外释放度试验:

    1仪器装置   溶出度测定仪

    2温度   37±0.5℃

    3释放试验的介质:

    去空气的新鲜纯化水或0.001~0.1mol/l稀盐酸或PH3~8的磷酸盐缓冲液

    4取样点的设计与释放标准   至少应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h到2h,考察制剂有无突释效应;第二个取样点确定释药特性;第三个取样点考察药是否基本完全。

    控释制剂还应增加2个时间点。

    5药物释放曲线的拟合  

    对于缓释制剂,常用一级释药方程、Higuchi方程进行拟合

    对于控释制剂,常用的模型有零级释药方程

    (二)  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三)  体内外相关性   可归纳为三种相关情况

    1 点点相关关系:是最高水平的相关关系,体内吸收曲线可通过Wagner-Nelson法或Loo-Reegelman法求得

    2 应用统计矩分析原理建立体外释放的平均时间与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之间的相关

    3 单点相关关系  只能说明部分相关


    第十三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

    将制剂应用于皮肤上,其中的药物透过角质层,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由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过程称为经皮吸收或透皮吸收。

    二、经皮吸收制剂普遍应用的类型:填充封闭型、复合膜型、黏胶分散型、微储库型、聚合物骨架型

    1.充填封闭型背衬层要求封闭性强;药物储库是封闭于背衬层与控释膜之间的粘稠液体或膏状、凝胶状等半固体充填物;控释膜是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制得的均质膜。

    背衬(苯乙烯等)+ 药物储库层(液体或半固体)+控释膜(EVA等)+ 黏胶层(丙烯酸树脂等)。

    2.复合膜型药物储库层是将药物分散在压敏胶中,加入液状石蜡为增粘剂;控释膜常为聚丙烯微孔膜;粘胶层是用聚异丁烯压敏胶,并加入一定量的药物为负荷剂量。

    背衬层(铝塑膜)+药物储库层(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等压敏胶中,液体石蜡为增稠剂)+控释膜(聚丙烯微孔膜)+黏胶层(含药聚异丁烯等压敏胶)。

    3.粘胶分散型是膜控释型的一个变型,但粘胶层和控释膜层合二为一,有控释能力的黏胶层。

    4.聚合物骨架型属于周边压敏胶型,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或亲水的聚合物骨架中,然后将这种含药聚合物模塑成具有一定面积和厚度的药膜;制剂中还有一吸水垫,目的是为了吸收和排出过量的汗液。

    5.微储库型属于周边压敏胶型,兼有膜控释型和骨架型的特点,制剂中的药物分散于水溶性聚合物中,将此混悬液均匀分散在疏水性聚合物中,形成微小的球状储库。

    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药物性质的影响

    (1)药物的溶解性与油/水分配系数(K):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为:油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油/水分配系数居中的药物,即能油溶又能水溶的药物最大。

    (2)药物的分子量:一般分子量M>3000不能通过皮肤角质层。

    (3)药物的熔点: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

    (4)药物在基质中的存在状态影响其吸收量:液态药物﹥混悬态药物;微粉﹥细粒,一般溶解呈饱合状态的药液透皮过程易于进行

    总属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

    1.优点

    ① 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

    ② 可以减少给药次数;

    ③ 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④ 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

    2.缺点

    ① 皮肤的屏障作用,限于剂量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

    ② 大面积给药,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

    ③ 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存贮作用

    二、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组成

    ①背衬层: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

    ②药物储库:其组成有: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

    ③控释膜:成膜材料与致孔剂组成的微孔膜。

    ④粘附层:粘合剂等组成。

    ⑤保护层:附加的塑料保护薄膜。

    第二节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一、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释放---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

    穿透---药物透过表皮进入真皮

    吸收---通过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作用

    二、透皮途径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2-3分

    第一节 靶向制剂的概念与分类

    一、靶向制剂的概念药圈会员收集整理

    亦称靶向给药系统,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

    二、被动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是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而实现靶向制剂,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而产生特定的体内分布特征。

    被动靶向的微粒经静脉注射后其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粒径的大小,小于100nm 的纳米囊或纳米球可缓慢积集于骨髓;小于3μm 时一般被肝、脾中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μm 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微粒的表面性质对分布起重要作用。表面带负电荷的微粒易被肝脏摄取,表面带正电荷的微粒易被肺摄取

     三、主动靶向制剂: 一般是将微粒表面加以修饰后作为“导弹”性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并浓集于预期的靶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如疏水性载药微粒表面经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修饰后,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或连接特异配体可与靶细胞受体结合等,能避免巨噬细胞的摄取,防止在肝部浓集,改变微粒在体内的自然分布而达到特定的靶部位。

    四、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是用某些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

    总属

    一、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分类

    (1)磁性微球制剂

    (2)热敏感靶向制剂

    (3)pH敏感靶向制剂

    (4)栓塞性微球制剂

    第二节 被动靶向制剂

    一、脂质体概念

    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小泡囊。

    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二、脂质体的组成、结构

    脂质体以磷脂为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的。

    (1)磷脂类: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和合成磷脂。

    (2)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其双分子层结构为:极性基团向外侧的水相、非极性烃基彼此面对面形成板层状或球状双分子层。

    三、靶向乳剂的特点:

    对淋巴系统有较好的亲和性

    四、乳滴粒径和表面性质:

    静注乳剂乳滴在0.1~0.5μm 时,被肝、脾、肺和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静注乳剂乳滴在2~12μm 时,被毛细管截取;其中7~12μm 时,被肺机械截留。

    带负电的O/W 乳剂更易被肝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带正电的乳滴易被肺机械截留。

    五、微球

    微球系指药物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骨架实体。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实体中,粒径通常在1~250μm之间,一般制成混悬剂供注射或口服。

    六、纳米粒

    纳米粒包括纳米囊和纳米球,纳米囊属药库膜壳型,纳米球属基质骨架型。粒径多在10~1000nm范围内,药物可以溶解或包裹于纳料粒中,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溶液。

    总属

    一、被动靶向制剂包括:脂质体、乳剂、微球、纳米囊和纳米球等

    二、脂质体的特点

    (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2)缓释性;

    (3)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

    (4)降低药物的毒性;

    (5)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

    ① 注入法

    将类脂质和脂溶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剂中(一般多采用乙醚)作为油相,水溶性药物加人磷酸盐缓冲液中作为水相。然后将油相经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50℃~60℃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的水相中,继续搅拌挥尽有机溶剂,即得脂质体。粒径大,不宜作静脉用。再经超声或通过高压乳匀机,所得产品大多为单室脂质体。

    ② 薄膜分散法

    将类脂质与脂溶性药物溶于三氯甲烷(或其他有机溶剂)中,然后将三氯甲烷溶液在烧瓶中旋转蒸发,使在烧瓶内壁上形成薄膜;加入含有水溶性药物的磷酸盐缓冲液,不断振摇或搅拌,即可生成脂质体,其粒径约为1~5μm。

    ③ 超声波分散法——绝大多数为单室脂质体。

    ④ 逆相蒸发法——得大单室脂质体,包封药量大,适合于包封水溶性药物及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免疫球蛋白、碱性磷酯酶、核酸等。

    冷冻干燥法——适合于包封热敏感性药物。

    四、质量检查药圈会员收集整理

    (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2)包封率和载药量

    (3)突释效应或渗漏率

    开始0.5小时内释放量要求低于40%。

    (4)靶向制剂评价

    (5)脂质体氧化程度的检查

    第三节 主动靶向制剂

    一、长循环脂质体:脂质体表面经适当修饰后,可避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延长在体内循环系统的时间

    如脂质体用聚乙二醇(PEG)修饰

    二、免疫脂质体:脂质体表面连接上某种抗体或抗原制成免疫脂质体,就具有对靶细胞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可提高脂质体的专一靶向性。

    三、配体修饰的脂质体:利用某些器官和组织上特殊的受体可与其特异性的配体发生专一性结合的特点,将脂质体与配体结合,从而将药物导向特定的靶组织

    第十五章 生物药剂学5~6分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药剂学的概念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中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的一门药剂学分支学科。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 

    糖蛋白

    磷脂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

    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

    (1)从高浓度区(吸收部位)向低浓度区域(血液)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

    (2)被动扩散的特点

    1)顺浓度梯度转运,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具有一级速度过程特征;

    2)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物无特殊选择性;

    3)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无部位特异性;

    4)扩散过程不需要能量。

    (3)被动扩散途径

    1)溶解扩散(类脂途径):由于生物膜为类脂双分子层,脂溶性药物可以溶于液态脂质膜中,然后扩散透过脂质层,因此较易穿过细胞膜。

    2)限制扩散(微孔途径):细胞膜上有许多微孔,一般分子大小小于0.4nm,分子量小于100的物质可以通过膜上的微孔吸收,水和许多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可由此扩散通过。

    2.主动转运药圈会员收集整理

    (1)指借助于载体的帮助,药物分子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这种吸收转运需要能量。吸收速度用米氏方程描述。

    (2)主动转运的特点:

    1)逆浓度梯度转运

    2)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主要是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提供

    3)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

    4)可与结构类似物质发生竞争现象

    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6)主动转运有结构特异性

    7)有部位特异性(VB12只在回肠末端吸收)

    3.促进扩散

    (1)药物的吸收需要载体,但吸收不能逆浓度梯度进行,而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称为促进扩散吸收,转运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又称中介转运或易化扩散

    (2)促进扩散特点:

    具有载体转运的种种特征:有饱和现象、透过速度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对转运物质有结构特异性要求,可被结构类似物竞争抑制。

    与主动转运不同处:不消耗能量、且顺浓度梯度转运。

    4.膜动转运

    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膜动转运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提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过程为胞饮,摄取的药物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称为吞噬作用。膜动转运对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非常重要。但对一般药物的吸收并不十分重要。


    借助载体
    逆浓度差
    消耗能量
    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
    促进扩散

    第二节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剂型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

    口服剂型吸收一般顺序: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第三节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略)

    第四节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药物的分布: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过程。

    二、表观分布容积

    V是药物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将全血或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

    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在体内的分布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1.组织中的药物与血液中的药物几乎相等的药物,分布容积为36L。

    2.组织中的药物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低,分布容积比实际小。

    3.组织中的药物高于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高,分布容积比实际大。

    三、淋巴系统转运

    淋巴系统转运对脂肪、蛋白质转运十分重要;淋巴系统为癌症等疾病的靶组织;淋巴循环使药物避免肝首过效应。

    四、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过程,即在酶参与之下的生物转化过程。药物的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五、代谢过程

    第一阶段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开环等;第二阶段反应:发生结合,增加药物的极性和水溶性,易于排泄

    六、排泄

    系指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液、胆汁、唾液、汗腺、乳汁等途径排泄,其中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总属

    第一节 概述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促进扩散、膜动转运

    单室静注没得说,基本方程,c0
    静滴有k0药圈会员收集整理

    静滴停止c‘ t’+k0
    静滴停止与稳态后停滴对比c‘ t’+k0,1-e-kt (因为对比所以多个减法)
    单室血管外 F
    多剂量静注:有多剂量函数
    多剂量血管外:有多剂量函数和ka,还有大减法
    双室静注:A B α β
    双室血管外 N L M α β
    尿药排泄速读法 ke
    总减量法:ke,Xu∞

    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1~2分

    一、配伍变化:

    药物配伍使用时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方面各种各样的变化,统称为配伍变化。

    配伍变化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个方面

    二、配伍禁忌:

    由于药物配伍使用,产生的能够引起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毒性增强的变化称为配伍禁忌。

    三、物理配伍变化

    四、化学的配伍变化 ——变色

    1.变色:

    1)Vc与烟酰胺即使干燥粉末混合也会变色;

    2)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

    3)碳酸氢钠+大黄粉末;氧化镁粉末+大黄粉末;

    4)氨茶碱+乳糖粉末;异烟肼+乳糖粉末。

    变色现象在光照、高温、高湿环境中反应更快。

    五、化学的配伍变化 ——混浊和沉淀

    (1)PH改变产生沉淀:由难溶性碱或难溶性酸制成的可溶性盐,它们的水溶液常因PH的改变而析出沉淀。如水杨酸钠或苯巴比妥钠水溶液因遇酸或酸性药物后,会析出水杨酸或巴比妥酸。

    (2)水解产生沉淀

    苯巴比妥钠水溶液;硫酸锌。

    (3)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

    大多数生物碱盐的溶液,当与鞣酸、碘、碘化钾、乌洛托品等相遇时能产生沉淀等。黄连素和黄芩苷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

    (4)复分解产生沉淀

    如硫酸镁遇可溶性的钙盐、碳酸氢钠或某些碱性较强的溶液时均产生沉淀。硝酸银遇含氯化物的水溶液。

    六、化学的配伍变化 ——产气

    溴化铵、氯化铵或乌洛托品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溴化铵和利尿药配伍;乌洛托品与酸类或酸性药物配伍;泡腾。

    七、化学的配伍变化 ——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维生素B12+维生素C;乳酸环丙沙星与甲硝唑;红霉素乳糖酸盐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八、化学的配伍变化 ——发生爆炸

    氯化钾与硫、高锰酸钾与甘油、强氧化剂与蔗糖或葡萄糖等。

    一、药物配伍目的:

    (1)协同作用: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2)减少副作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

    (3)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吗啡与阿托品配伍

    (4)预防或治疗合并症。

    二、物理配伍变化

    1.溶解度改变

    2.潮解、液化和结块

    ①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吸湿 ②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3.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乳剂、混悬剂中分散相的粒径变粗,或聚结或凝聚而分层或析出。

    胶体溶液可因加入电解质或其他脱水剂使胶体分散状态破坏而产生沉淀;某些保护胶体,当加入浓度较高的亲水性物质如糖浆、乙醇或强电解质而使保护胶失去作用;活性炭、白陶土、碳酸钙等,与剂量较小的生物碱配伍时,能使后者吸附而在机体中释放不完全。

    三、化学的配伍变化

    1.变色

    2.混浊和沉淀

    (1)PH改变产生沉淀

    (2)水解产生沉淀

    (3)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

    (4)复分解产生沉淀

    3.产气药圈会员收集整理

    4.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5.发生爆炸

    四、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

    1.改变贮存条件

    2.改变调配次序;

    3.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

    4.调整溶液的pH值;

    5.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

    第十八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1 分

    第一节 概述

    一、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

    1.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发展各种生物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

    p156

    2.现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及具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3.生物技术药物: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运用DNA 重组技术和克隆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生长因子等药物。

    总属

    一、 生物技术的组成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二、生物技术药物特点:

    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1.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少,很少有过敏反应

    2.药物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

    3.分子量大,时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很难透过胃肠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层,故吸收很少

    4.不能口服给药,一般只注射给药

    5.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12 01:02
  • hezhisha136 发表于 2014-10-18 01: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2-7 11:37
  • spr 发表于 2014-10-18 08: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12-26 10:10
  • 梦竹烟云 发表于 2014-10-18 23: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0-9 17:39
  • happy009 发表于 2014-10-19 07: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8-12 09:03
  • 临药狂 发表于 2014-10-20 08: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DTJ710604 发表于 2014-10-20 08: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6:17
  • wsm 发表于 2014-10-20 08: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四月天 发表于 2014-10-20 11: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酷了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
    2、请认真发帖,禁止回复纯表情,纯数字等无意义的内容!
    3、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