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菌(Cd)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本身没有侵袭性,部分产毒细菌通过分泌毒素A、B以及二元毒素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肠炎甚至致死性伪膜性肠炎,统称为艰难梭菌感染(CDI)。
在医院获得感染性腹泻所明确的病原体中,以艰难梭菌最为常见;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因中,艰难梭菌亦占15%~25%,而伪膜性肠炎则几乎100%由艰难梭菌所致。
艰难梭菌感染与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作为微生物器官,具有调节代谢、营养、免疫、保护机体的功能。而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则是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的结果。
有研究发现,3位健康人与4位初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粪便菌群主要由拟杆菌门和壁厚菌门的细菌组成,而3位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粪便菌群中的拟杆菌门细菌大量减少甚至消失,主要由其他在正常粪便中占少数的菌群组成(如变形菌门细菌、疣微菌门细菌等),菌群多样性减少。
益生菌与艰难梭菌感染性肠炎
2012年11月13日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的一项纳入20项研究共涉及3800人的荟萃分析发现,益生菌可以使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发病率减少66%。
然而,目前对于辅助使用肠道益生菌可减少艰难梭菌感染复发的观点仍缺少证据支持。
尽管目前有证据证实,鼠李糖乳酸菌GG及布拉迪氏酵母菌可以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但并无有效证据证实益生菌对预防艰难梭菌感染有效。
粪菌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性肠炎
2013年美国《CDI诊治及预防指南》建议,对于万古霉素治疗后出现第3次复发者,应考虑粪菌移植。系统回顾及荟萃分析表明,粪菌移植治疗复发性CDI的有效率高达89.7%,不良反应极少。
也有研究显示,CDI患者(非IBD患者)接受粪便移植后,根治率达90%~100%;CDI患者(IBD患者)根治率为89.3%;同时可缓解60.7%患者的IBD症状,缓解持续时间最长达3~5年。在粪菌移植前,结肠菌群中缺少壁厚菌门和拟杆菌门,大多由梭菌、韦荣球菌、乳酸菌、链球菌、红皮杆菌等组成;粪菌移植14天后,结肠菌群主要由拟杆菌门组成,而这与正常人的粪便菌群构成非常相似。
然而,单独添加短链脂肪酸、联合使用拟杆菌和乳酸菌、联合使用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无法有效治疗复发性CDI,这表明在纠正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中,系统补充肠道微生态的组分较单一组分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