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孩子给我们上了怎样的一课
2014-06-19 来源:健康报 |
郝如一(退休职员)
6月6日下午4时35分06秒,梁耀艺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内平静地离开了人世。5时19分,小耀艺的肾脏和肝脏被放进装满冰块的保温箱里,这些器官将在8小时内挽救3位患者的生命。而这一切,都是这个11岁广东小男孩自己的决定。(6月8日《深圳晚报》)
这几天,向伟大的小孩致敬,是微博上的关键词。他的故事在网络上迅速流传,点赞者无数,人们无不为之感动。梁耀艺是什么人?他患什么病?他为什么会自己决定要捐器官?
据了解,梁耀艺是个出生在广东廉江的孩子。不幸,他患了脑瘤,发现时已是晚期。出人意料的是,梁耀艺竟然于弥留之际作出决定:捐献自己的器官!才11岁的他怎么会有如此壮举?原来他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先后读过关于捐献骨髓和器官的故事,一篇捐献骨髓的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另一篇捐献器官的叫《永生的眼睛》。正是这两篇课文在梁耀艺的心里埋下了奉献自己、救人生命的种子。梁耀艺的家人在了却孩子的捐献遗愿后,没有向红十字会和医院提出任何条件和回报,让人肃然起敬。
要知道,我国目前器官捐献志愿报名登记人数仅区区2.4万余名;累计完成的非亲缘捐献1700多例中(捐献各类器官4700多个),却大多数是在捐献者去世后由其亲属作出的捐献决定。也就是说,捐献者本人生前报名登记捐献器官者为数不多。梁耀艺,这个才11岁的孩子,竟然如此深明大义,成为我国少年生前自愿捐献器官第一人,他身上闪耀的人性与人道的光辉足以让亿万人为之动容。
不可否认,在短短三四年里我国器官捐献取得很大进展值得欣慰。但是和实际需求相比,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差距巨大——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供需比约为1∶30,而西方发达国家为1∶3。可见我国面临的器官短缺问题何等严重。梁耀艺的出现,将对我国器官捐献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以伟大的生命壮举为这神圣的人道事业抹上了一道光鲜亮丽的色彩。
如前所述,促成梁耀艺伟大壮举的,是他在小学四年级读过的两篇课文。由此,笔者还想到:从小对孩子们进行捐献血液、骨髓、器官、角膜、遗体的教育是何等重要。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不妨在中小学课本里留点空间给“大爱教育”。各地红十字会更应该主动联系教育部门,办这件利人利己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