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瑞是由北京康蒂尼药业有限公司历时10 余年自主研发的1.1 类新药,通用名称为吡非尼酮。吡非尼酮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用于IPF 治疗的药物,是一种具有抗纤维化、抗氧化、抗炎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可通过多个途径全面干预IPF 的病程进展。 吡非尼酮( Pirfenidone) 是一个口服的吡啶类药物(5- 甲基-1- 苯基-2- (1 氢)- 吡啶酮) ,最初作为抗蠕虫药和解热剂开发。吡非尼酮易溶于乙醇和氯仿,但是在水溶液中的最高浓度只有2% 。 吡非尼酮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膜,而无需受体。当口服给药时,吡非尼酮很容易在胃肠 (GI) 道被吸收,能达到大多数组织和穿越血--脑屏障。口服给药后,吡非尼酮在1~2小时后在血液中达到最高浓度,并在6小时后大部分通过尿液清除。关于吡非尼酮的安全性,大部分研究报道药物的剂量大约在2500mg/d时任无显著毒性;观察到的副作用轻微,包括恶心、光过敏和胃肠道等问题。 2007年《J Clin Pharmacol》杂志发表了来自shi小组进行的一项健康成人随机的吡非尼酮剂量递增研究,评价了单次和多次口服吡非尼酮的药代力学和代谢。空腹口服吡非尼酮迅速吸收 (tmax=0.33~1小时)和清除 (t1/2~2.5小时)。多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单—剂量相似。和食物一起服用能延缓吡非尼酮的吸收,吸收速率大约减少20%,说明食物可以降低吡非尼酮最大的血浆浓度Cmax,从而可以减少吡非尼酮的副反应,提高吡非尼酮的耐受性,对临床有潜在的重要意义。该实验也说明抗酸剂对吡非尼酮在体内的吸收和消除影响不大。另外,从不同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来看,吡非尼酮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2009年《Pulm Pharmacol Ther》杂志发表了来自Rubino小组的报道,当成人同时服用吡非尼酮和食物时,吡非尼酮的吸收速率降低。不良事件(AE)的分析显示吡非尼酮最的大血浆浓度(Cmax)和胃肠系统相关的不良事件 (AE)的风险之间存在相关联性,这表明食物可以降低吡非尼酮相关的某些不良事件(AE)的风险,从而改善其耐受性。 2010 年在《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杂志上发表的Cho 小组研究,进一步证实吡非尼酮具有吸收快、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小鼠服用吡非尼酮后血浆的水平迅速下降,平均停留时间为6.3 分钟,这与药物的迅速清除一致。稳态分布(Vdss) 的体积为0.71ml/g, 这表明适度的血管外分布在5 分钟内发生,药物可以到达以下部位:肾、肝、心室、肺、脾、胰腺、睾丸、胃肠道系统、脑、骨骼肌、肾上腺和附睾脂肪垫。吡非尼酮主要被CYP1A2 代谢形成5- 羟甲基吡啶酮和5- 羧基代谢物,这似乎是来自吡咯烷酮环上的甲基的氧化以及随后形成的羧酸产物。其中5- 羧基代谢物占95% ,主要通过尿液排泄。企业地址:北京市 朝阳区利泽中一路1号博雅国际2层202A
生产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工业开发区顺康路60号 王经理010-88863429 谢经理010-84782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