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伍浓度对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药液色泽的影响
3 讨 论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一克拉维酸钾由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5:1)以钠、钾盐的形式组成,在氯化钠中性溶液中易溶且较稳定。本实验中阿莫西林钠一克拉维酸钾与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产生色泽变化的现象,说明药液浓度的高低以及溶媒量的多少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结果提示,阿莫西林钠一克拉维酸钾的配制应严格按照法定说明书中规定的溶于5O一100 mL的氯化钠注射液内,且要现配现用,否则易发生变色现象而引起药物疗效的降低及由此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
笔者随机抽取 数例使用阿莫西林钠 克拉维酸的患者用药医嘱,发现临床上护士在使用该药时通常都是遵医嘱用30 mL氯化钠注射液化1.2 g/支阿莫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
目前,随着新药不断地涌人医疗机构,某些医护人员对临床用药知识了解的不全面,“不规范用药”和“想当然用药”的现象时有存在,由于医护人员未对药品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多加关注,加上我院医护人员编制的紧缺和微泵配备的不足,临床上一再强调要求提高微泵使用率,以至于本该应溶化在至少需50 mL氯化钠溶媒中的阿莫西林钠一克拉维酸钾却置于容量为3OmL的微泵内使用,人为地造成了高浓度药液。这是不妥的,它给临床的安全用药埋下了隐患。虽然即配即用,从肉眼上没发现什么问题,但通过试验笔者观察到30 mL氯化钠注射液化1.2 g/支阿莫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在十几分钟就已产生了色泽变化,说明药物内部结构和效价均已发生了改变。相反,按药品说明书所介绍的操作,在1 h内药液色泽无明显变化。因此,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所述的用药注意事项规范操作,对于医护人员在临床用药中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和错误性,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是很有必要的。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伍液变色和沉淀的原因分析
3讨论
3.1 水分、温度、光线对稳定性的影响
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在分子结构上均为含有13一内酰胺结构的化合物,对光、热、湿均不稳定,其中克拉维酸钾极易引湿,遇水极易分解。因此应选择质量稳定的厂家的产品:药库、门诊药房和病区药房均应建立阴凉库(20"C以下),取消各科备用基数,本品应密闭,在凉暗干燥处(≤2O℃)保存:在溶解、稀释和输注过程中也尽可能在阴凉处并避光。
3.2 溶媒及pH值对稳定性的影响
本品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不稳定,在pH6.5以下的溶液中可能出现沉淀。实验证明使用NS(pH值6.5~7.0)为溶媒较为稳定。建议生产NS厂家在标签中注明该批产品的pH值范围,便于选择使用。最好是生产本品厂家生产配套的NS(pH值6.5~7.0),规格lOOml。
3.3 浓度和时间对稳定性的影响
本品NS配伍液浓度越高分解越快。因此在用NS(pH值6.5~7.O)溶解后,应立即稀释至1.2g/lOOml,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整个输液过程最好控制在2h内(20"C以下暗处)。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减轻病人负担,建议生产本品厂家生产配套的皮试药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