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康复。因此,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合理使用对手术的成功及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医药费用等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01月-05月33例围手术期病例,对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
一、25例病例为Ⅰ类切口手术病例;8例为Ⅱ类切口手术病例。(其中高危病例7例,无特殊病例26例。高危因素包括年龄>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者)。
二、具体分析如下:
1、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33例,为100%。
2、给药时间:术前15分钟-30分钟31例;术前8天给药1例(患者为左环指近端指骨开放性骨折、左手中、小指节指骨骨折,择期手术);术前3天给药1例(患者为左股骨骨下段髁上粉碎性骨折,择期手术);术中给第二剂为0%,术后用药33例,为100%。
3、抗菌药物品种:Ⅰ联26例,头孢咪诺钠11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例,头孢噻肟钠2例,美洛西林钠1例,哌拉西林/舒巴坦钠5例,阿洛西林 3例,头孢唑啉钠1例,青霉素1例。Ⅱ联8例,均为术前Ⅰ联,术后改为Ⅱ联。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氟罗沙星4例;头孢咪诺钠+氟罗沙星2例;头孢咪诺钠+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例。
4、给药方法:静脉滴注32例,肌肉注射1例。
5、用药疗程:用药时间为3-7天16例,8—11天10例,11天以上7例。
6、33例手术愈合结果为甲级32例,乙级1例,预防结果较好。
7、病源学检查2例。
三、讨论
1、用药指征把握不严。
Ⅰ类切口手术,如无特殊情况及高危因素,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但在我们分析的病例中除7 例高危因素病例和8例Ⅱ类切口手术病例外都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
2、预防用药时间普遍偏长。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普遍偏长,这与临床医生用药习惯、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具体手术特点等有关。
3、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起点高及不必要的联合。
预防用药应选择针对手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杀菌剂。Ⅰ、Ⅱ类切口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第Ⅰ、Ⅱ代头孢菌素,除1例选用青霉素钠和1例选用头孢唑啉钠外,都常规选用了Ⅲ代头孢菌素、广谱的青霉素类及加酶制剂。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围手术期的联合预防用药问题,氟喹诺酮为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普遍,使用量大,细菌耐药率高,必需严格把握其应用指征,除泌尿系统外,不得做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有资料显示,抗感染药物应用越多,术后感染率越高。一般情况下不应因预防目的而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就严格把握指征。
4、用药剂量偏大。
5、病原学送检率极低,只有2例,为6.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