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4-8-13 09:37 |
---|
|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双氯芬酸相关性肝损伤较常见
一项针对风湿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
3.1%的用药者会发生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9年2月17日
美国南加州大学莱恩等的前瞻性双盲研究显示,在服用双氯芬酸的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性关节炎(OA)患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较为常见,但未发生肝衰竭、肝移植和死亡等事件。该研究发表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 2009,104:359)上。
虽然双氯芬酸应用十分广泛,但其相关性肝损伤的前瞻性研究数据很少。
年龄≥50岁的RA和OA患者被随机分为双氯芬酸(150 mg/d)和依托考昔(60或90 mg/d)组。排除饮酒者。每4个月检查1次肝功。对肝脏相关的住院、严重肝脏不良事件[血氨基转移酶水平>3×正常值上限(ULN)和胆红素水平>2×ULN]、肝衰竭、肝移植和死亡进行因果分析。
结果显示,共17289例患者接受平均为期18个月的双氯芬酸治疗。在这些患者中,氨基转称酶>3×ULN者527例(3.1%),氨基转移酶>10×ULN者86例(0.5%),肝脏相关的住院者4例(0.023%),严重肝脏不良事件者2例(0.012%),无肝衰竭、肝移植和死亡发生。氨基转移酶升高主要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的前4~6个月内,而肝脏相关的住院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的9天至12个月期间。
研究者认为,尽管服药期间监测氨基转移酶可能会减少肝损伤临床事件,但须注意的是,转氨酶升高并不与临床肝损伤事件的发生一致。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的药物相关性肝损伤多见,研究显示,其估计发生率为3-23/10万患者-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