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高血压研究室发起,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第二届高血压合理诊疗专家共识学术巡讲活动启动。这一活动旨在通过宣传推广,使医务工作者更好地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与技能。
中青年高血压应针对性用药
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 刘 蔚
高血压的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中青年高血压的患病年龄明显前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患病率的增加与社会转型有一定的关系。中青年人工作竞争和生活压力大,此外还有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超重和肥胖、精神过度紧张等,这些都是中青年人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另外,高血压家族史即遗传因素也是中青年人患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青年人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3.肾脏排钠排尿功能障碍。4.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5.胰岛素抵抗等。其中前两项是中青年人高血压的重要发生机制。了解中青年人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特点,可有针对性地选择降压药。
中青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表现为:1.发病隐匿难以及时发现,多在体检和无意测量血压时发现,有时可表现为疲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头晕、颈部不适等。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与男性有更多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3.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压差不大。4.心率往往偏快。5.病程短、程度轻,多表现为轻中度的血压升高。6.常合并脂代谢和嘌呤代谢异常。
根据中青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应采取下列防治措施:1.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早期干预和治疗。2.积极纠正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3.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结合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发病和临床特点,首先选用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作为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不仅可以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少心排血量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抑制过度的神经激素分泌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而发挥降压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