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1-3-15 11:29 |
---|
|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转帖)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 , IH) 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
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
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
患者死亡。IH 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
多,但疗效不一,下面仅对近年来IH 的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于
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
1 一般疗法
1. 1 深吸气后屏气法 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
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
快引发者。
1. 2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
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
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
心脏病患者慎用。
1. 3 按压眶上神经法 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
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
拇指交替旋转2~4 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1. 4 (吞) 吸食烟雾法 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
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 ,用火点
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
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
雾吞下(忌用抽吸法) ,吞烟时间1~2 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
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1. 5 牵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
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 3~1/ 2 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
有痛感为度,持续30 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
复操作。
2 封闭疗法
2. 1 膈神经阻滞疗法 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
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
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谢昌厚等[1 ] 主张作双
侧阻滞效果更可靠。
2. 2 颈椎横突旁封闭疗法 向第3、4、5 颈椎横突穿刺注入
药物后通过扩散作用到膈神经的组成支第3~5 颈神经,扰乱
呃逆反射弧的形成,减弱膈肌运动,打断其恶性循环,增强自
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裴爱珍等[2 ]在治疗神经根
性颈椎病引起的IH 时分别按压双侧内关穴,先左侧,后右侧,
同时观察呃逆有无减少或消失。选择按压有效的同侧行颈椎
旁注射,可获得较满意效果。
3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
自1988 年谢秉煦等[3 ]发明体外膈肌起搏器以来,该仪器
在用于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膈肌康复治疗的
同时,也不断用于IH 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膈肌起
搏器治疗呃逆的机制是它产生的电脉冲刺激胸锁乳突肌外缘
的膈神经,干扰膈肌异常兴奋性收缩的反射弧,从而恢复其正
常的节律,达到治疗目的。
4 西药治疗
4. 1 调节电解质药物 文献报道患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
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
到终止或明显缓解。低血钠致呃的机理不明,但IH 的发生与
血钠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4 ] ;低血钙、镁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
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神经2肌肉
应激性增高的表现,加上一些患者进食少和长时间卧床,胃排
空减弱和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IH 的发
生[5 ,6 ] 。
4. 2 肌松药 ①巴氯芬(baclofen 商品名脊舒) ,为神经性传
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 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
神经元的GABA 受体,其抗呃逆的作用机制未明。陈协辉
等[7 ]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对神经传导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平滑
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对中枢的镇静
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发作。用法:每次10 mg ,
每日2 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 mg ,每日3 次。陈协辉等应用
总有效率98 %。②盐酸乙呱立松片(商品名妙纳) 是一种新
型肌肉松弛剂,范丽静等[8 ]认为其止呃机制为:一方面作用于
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减轻脊索
的灵敏度,从而阻断其反射弧,缓解膈肌痉挛,减少痉挛膈肌
膈神经、迷走神经的进一步刺激;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改善
血流。用法:60 mg 口服或胃管注入,每天3 次,饭后服用。
4. 3 抗精神病药 ①氟哌啶醇5 mg 静脉滴注或肌注1~2
次/ d ,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②氯丙嗪25~50 mg ,每天3 次
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者应慎用。氟哌啶
醇和氯丙嗪抗呃逆的作用可能与其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
4. 4 抗抑郁药 ①多虑平25~50 mg ,每日3 次口服。其抗
呃逆的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其中枢及周围抗胆碱作用,另
一方面通过中枢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停止呃逆的作
用。②阿米替林30 mg ,每日3 次口服。
4. 5 中枢兴奋药 ①利他林10~20 mg 肌注,反复发作者可
重复注射。其终止呃逆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
节作用,亦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②尼可刹
米0. 375g 肌注,止呃机理不明,可能是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
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
挛终止呃逆。
4. 6 钙离子拮抗剂 ①硝苯地平10~20 mg 舌下含服或吞
服,每日3 次,一天总量不宜超过60 mg。②盐酸氟桂嗪10
mg ,每天2~3 次,口服,待呃逆停止后改为每天1 次口服巩固
治疗。③尼莫地平舌下含服及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也取得了
较好疗效。
4. 7 麻醉剂 ①利多卡因50~100 mg 持续静滴,每天2~3
次,可用1~7 天,但应注意心律监护。其止呃机理可能为调
节植物神经或反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膈神经。②磷酸
可待因30 mg 口服,止呃机理可能是抑制中枢神经,减弱膈神
经的过度反应,同时直接抑制或松弛膈神经。
4. 8 抗胆碱药 ①安坦又称苯海索,是中枢性抗胆碱药,临
床上多用于治疗震颤麻痹。用于治疗本病每次4 mg ,每日3
次口服,用药2~3 天。②东莨菪碱0. 3 mg 肌注或阿托品等
药物肌注。
4. 9 抗癫 药 ①丙戊酸钠用量:每次0. 2 g ,每天3~4 次,
逐步加量,直至控制发作。张敬军等[9 ]认为丙戊酸钠治疗呃
逆的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获得满意疗效的剂量为0. 6~
2. 0 g/ d。②苯妥英钠每次0. 1 g ,每天3 次,以中枢性呃逆效
果较佳。
4. 10 抗肿瘤药 华蟾素每次2~4 ml 肌注,每日2 次,或静
脉滴注,每次10~20 ml 用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稀释后缓
慢滴注。其止呃机制不详,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呃逆中枢
有关。
4. 11 止吐药 ①恩丹西酮是一种高选择性52HT3 受体拮抗
剂,常用于化疗所致呕吐的防治,王钟杰等[10 ]用其来治疗本
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认为其止呃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
与周围神经的52HT3 的释放,使原本兴奋的膈神经达到抑制
状态,解除膈肌痉挛。②胃复安多用来作穴位注射。
4. 12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0. 25~0. 5 g/ 次,每天3
次,其止呃机理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
4. 13 其他药物 其他如地巴唑、麻黄素、丙咪嗪、维生素B1 、
B6 (穴位注射) 等均有文献报道用来治疗顽固性呃逆,并取得
了较好疗效。
5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分清寒热虚实及兼症,治以
和胃、降逆、平呃为主,兼以补虚攻实、温寒清热、活血化瘀、疏
肝解郁等。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方剂: ①旋覆代赭汤加减,
②丁香柿蒂汤加减; ⑧血府逐瘀汤加减; ④左莲饮(王行宽教
授经验方:苏叶4~5 g ,吴萸3~4 g ,黄连2~3 g ,百合10 g ,沸
水泡服,频频饮服) ,刘玉铉[11 ] 用此方治疗本病106 例,总有
效率96. 2 %。此方尤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呃逆者。
6 经穴疗法
6. 1 单穴 文献报道采取单独针刺翳风、陷谷、百会、中魁、
睛明、水沟、天鼎、人迎等穴治疗本病,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宋立富等[12 ]观察发现脑血管疾病和外科术后合并呃逆的临
床控制率显著高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呃逆。
6. 2 鼻针 采用鼻针针刺鼻穴的胃穴[13 ] 或胸点[14 ] 治疗本
病,具有感应强烈、取穴少、方便、治愈率高等优点,对于病程
短的患者疗效甚佳。
6. 3 穴位点压 临床上采用穴位点压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
好疗效。常用穴位和有效点有:止呃穴(相当于攒竹与睛明穴
连线的眶上缘上) 、内关、足三里、攒竹、睛明、翳风、天突等。
6. 4 水针(穴位注射) 常选用内关、足三里、膈俞、中脘、膻
中、天突、翳风等穴中的一到多个穴位,选用注射药物有维生
素B1 、B6 、K3 、胃复安、氯丙嗪、异丙嗪等。
6. 5 辨证组穴 常取内关、天突、足三里、膈俞、中脘为主穴,
随症加穴。
此外,耳针、指针、灸法等在治疗本病上也获得了明显的
疗效。
总之,顽固性呃逆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各种
治疗的作用机制也缺乏大规模、专门的实验研究。顽固性呃
逆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治疗效果不一,患病个体差异较
大,一些疗法尚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我们在治疗本病时,应
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寻找致病原因。②针对不
同个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③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
疗法结合治疗,优势互补,迅速有效地制止呃逆发作。 |
|